脑细胞围歼
指出下列表述哪些是错误的,并说明理由。
a、互相听得懂的话属于语言,互相听不懂的话就属于不同的语言。
b、“人有人言,鸟有鸟语”,所有动物都有交际形式,只是动物没有语言。
c、汉语和英语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因此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共性。
a的表述显然并不准确,Dwight Bolinger在《Aspects of language》(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81)一书中就曾提到“Swedish and Norwegian have a high degree of mutual intelligibility , but we count them as two ."One language ", Chinese , includes Cantonese and Mandarin , which are about as dissimilar as Portuguese and Italian .(瑞典语和挪威语之间相互可懂的程度很高,可还是称作两种语言。尽管中国的广东话和北方官话都是‘汉语’,但它们之间的差别几乎跟葡萄牙语和意大利语之间的差别一样大。)”(见是书p1)可见确定不同的语言,涉及诸多复杂因素,不能一概而论。
c、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他们虽然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但都是语言,且两者具有颇多的共性:如汉语中有时态,英语中亦有时态;都有主谓宾及其他句子结构,从语气上辨别,两者都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等几种,以体现不同的情绪表达;从词性上看,汉语和英语里的词性种类很多,这些构成句子的基本材料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量词、代词等。故两者间实有颇多共性。
指出下列表述哪些正确,哪些错误,并分别说明理由。
a、语言学一部分属于人文科学,一部分属于自然科学,但整体上还属于人文科学。
b、语言学包括语言本体研究、语言与心理研究、语言与社会研究和语言应用研究。
C、语言学属于“领先科学”,但又属于“边缘科学”,因此目前学科定位还不明确。
d、对语言的哲学思考研究、语文传统研究和历史比较研究都不属于真正的语言学。
e、“普遍语法”“句法自治”和“原则与参数”是当代生成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原则。
a所述正确,一门科学的性质一般是由研究对象的性质决定的,就语言的社会属性和表意功能看,语言学应该属于人文社会科学;而就语音的声学特征、发音的生理现象、听觉的心理机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等来看,语言学则显然又应属于自然科学;至于从符号系统和结构系统来研究语言,语言学又似乎兼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双重性质。所以,语言学整体属于人文科学,但现在语言学的某些研究方向又是属于自然科学的,或者至少是与自然科学相交叉的。
b所述正确,这四个板块为语言研究的主要内容,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取向划分实际上未有考虑——语言的哲学探讨。
c所述错误,有人称语言学是“领先科学”,是因为研究者可以从语言入手研究任何问题,或者说任何问题都可以从语言角度来研究,这样语言学就成了统领或联系其他各门科学的科学;然一旦语言问题与所有科学都有关系,或者说研究者从其他任何角度都可以研究语言问题,那么语言学也就失去了自我存在的价值,所以又有人把语言学看作“边缘科学”。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不是对语言学的准确定位,一方面,由于语言学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联系,对科学技术的各种发展又最敏感、最开放,所以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语言学研究的领域和内容必然逐步扩大,这确实反映了当代科学互相打通,交叉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既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基础科学,也有着语言本体作为核心研究内容的基本方向。从W.Jones在1786年提出梵语、古希腊语、拉丁语等古代语言在动词词根和形态变化上的关系,到19世纪欧洲“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兴起,语言学即成为了一门系统的、独立的学科。而20世纪因F. de Saussure开创结构主义语言学始,语言学真正成为现代意义上的科学。遂c中所谓“目前学科定位还不明确”是极荒谬的。
d的观点显然不恰当,所谓对语言的哲学思考研究、语文传统研究和历史比较研究这三个方面正是语言学古代传统的核心。在中西方思想史上,从哲学角度讨论语言,则往往重在探讨语言的形式和意义的关系。如几乎同时出现的“名实论”,柏拉图的《克拉底鲁篇》和公孙龙的《白马篇》《名实论》皆体现出“本质主义者”的认知,他们认为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有一种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名”是由“实”决定的;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篇·引论》和荀子的《正名篇》则持“习俗主义者”的观点,他们认为词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名”和“实”之间不存在本质上的联系。这种探讨即依据逻辑意义关系研究语言。如人们为了研读先秦典籍,才去分析文言文(古代书面语)字词的构造、读音和意义,这也就形成了以文字、音韵、训诂、虚词为主要内容的“小学”;欧洲各国的语言研究也是从阅读古代文献开始的,因拉丁语有着丰富的形态变化,所以发展出了最早的形态学(词法学);而古典文献往往被看作是学习写作和进行文学写作的范本(如琐罗亚斯德教之《阿维斯塔》之于尼采的《苏鲁支语录》、抑或之于泰戈尔的《吉檀迦利》);在印度,记载宗教典籍的梵语成为研究对象,所以印度的语音、语法研究也很早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如公元前4世纪Panini编写的《梵语语法》);,因而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在这一基础上产生了诗律学、修辞学、文章学等。
e所述正确,生成语言学由乔姆斯基的“转换语法理论”发展而来,“转换语法理论”既是在美国描写语言学基础上产生的,也是在与结构语言学的对立中发展起来的。“普遍语法”“句法自治”和“原则与参数”这三个概念实为生成语言学的理论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