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桂式酸菜炒肉注入了新的灵魂
作为一个桂林人,一到秋冬季节,肠道里的嗜酸菜菌群就开始作祟。菜场里的酸菜坛子看一眼就要流口水,做梦都梦见吃酸菜炒肉。
那就吃吧。
苏州菜场里有坛子酸菜,比网上买的工厂制作的要好。厂里的因为要运输,为了避免菌群继续工作产生气体,运输时包装爆裂,所以都做了灭菌处理——那就没菌了呀,酸菜的功能大打折扣啊,味道自然也会下降。
有些厂家会灭菌之后再添加菌群,但加工工序太多了呀,还是菜场坛子里现捞出来的最好。
当然了,厨房小能手会自己腌酸菜的,那肯定是自己腌的最得劲儿。
小时候冬天家家户户都腌酸菜,有三种腌法。一种是用盐干腌,芥菜(桂林话叫“盖菜”)或长白菜、荠菜,洗净晒掉大部分水分,一层盐一层菜码好在坛子里,放一段时间即可。
这种方法腌的菜比较咸,炒之前要多洗几次,但胜在菜味儿浓郁,所以最好用有机种植的好菜、野菜,最好吃。
还有用盐湿腌,这种方法是不晒干的,菜洗净了晾一下,就直接放盐,揉搓,把盐揉进菜里。菜会出水,要让水把揉好的菜全泡着。水不够可以加凉白开,然后放在坛子里。
这种腌法还要用一块大石头压着,我看到德国人写的腌菜方法,他们也会用一个专门腌菜的铁块去压。压好了放一段时间,也就成了。
芥菜、圆白菜、长白菜、嫩笋头、辣椒、萝卜、长豇豆、刀豆,都可以用湿腌法,我家乡湿腌法用得最多,叫“泡酸菜”。
这样腌出来的酸菜水分丰富,酸味儿也特别足,因螺蛳粉而“臭”名昭著的酸笋就是这样泡出来的,桂林米粉店的酸笋也是这个。但桂林本地的酸笋其实不臭,很香。
因为桂林的土壤和水质比较好,湿腌法泡出来的风味要比其他地方的好吃很多(其他山清水秀地方的也好吃,但土壤水质有污染就不好吃)。因此许多桂林人总对自己家乡的泡酸菜情有独钟,对其他地方的则不屑一顾。
还有一种方法可能只存在乡下——用酒糟腌。桂林乡下很多小烧酒厂,我家附近就有两三个。小时候养猪的人家总去拉酒糟回来喂猪,到了冬天家家户户就拿一个巨大的陶缸(能腌一整个小孩那么大)泡酒糟长白菜。
酒糟泡酸菜速度快,因为酒糟有热度,两三天就能吃。如果是刚烧出来的酒糟烫烫的,你提前把菜洗好了放在缸里,拖去酒厂,让他们用热酒糟一冲一泡,第二天就能吃。这样做出来的酒糟酸菜不太酸,很脆,水分充足很好吃!可惜已经好多年没吃到过了。
酒厂烧酒最后还会剩一点“尾酒”,据说味道类似很浓的醋,用这尾酒泡辣椒是极好的。桂林本地小红辣椒泡在小坛子里,烧菜的时候夹几个出来,油爆一爆再炒菜,香得不得了。
我哪种酸菜都不会腌,只能依赖家乡亲友邮寄,或者在菜场买苏州酸菜。
没关系,苏州酸菜,用桂式炒法,也一样能做出桂林内味儿。

买回家的酸菜先要洗,口味重点的冲冲就行,口味清淡的要泡一下,尤其是干腌的那种,要把大部分盐都泡掉。
洗干净之后使劲儿攥干水分,切成碎末。开中小火,在没有油的锅子里快速翻炒,把水分全炒掉。这一步很重要,可以去除酸菜浓重的盐水味儿,留下酸酸的香味。
炒得酸菜缩水变干了,盛出来放着,晾凉之后盖上放冰箱。可以一次多炒一点,之后炒菜就可以吃一点拿一点出来了。秋冬季节酸菜炒好了可以放很久都不会坏。
准备好蒜头、干辣椒、五花肉,再加一颗娃娃菜(白菜也行)的嫩芯儿——外面1/2不要,只要里面嫩的1/2。蒜头和白菜切碎,五花肉切肉片或者肉沫都可以。
肉先下锅,大火炒干水分,中小火煎出油,油太多了可以倒点儿出来留着以后炒菜用。锅里要留足够的油,酸菜油多好吃!
肉变金黄色了,下蒜头、干辣椒,炒出香味;下酸菜大火快炒,炒出香味了下白菜碎,继续爆炒;炒到白菜蔫儿了变色了,关火。



桂林的炒法是不放鲜白菜的。我加入鲜白菜芯儿后,原本的酸辣咸中多了一点鲜甜,口感更丰富,也冲淡了酸菜浓重的盐味儿和酸味儿,让这道菜变得更温柔——又火辣又温柔。
这个菜拌饭、拌米粉米线、拌面,都很绝,开胃上头(尤其是菜里的油,炒酸菜的油最香了)。酸笋、酸豆角、酸萝卜都能这样炒,放多点辣椒还能辣得出汗,冬天里的一把火!
口味清淡些的人,可以这样炒好之后,把它加入到鱼汤、肉汤、汤面里,煮一煮炖一炖,让酸菜的味道渗进汤里,这样口感会更柔和,同时增加汤的滋味。
酸菜是非常好的发酵食品,增加肠道菌群,有益身心。要多吃酸菜啊!
X316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福建行记2】三明沙县大山里的客家土堡——水美土堡群,三个形态各异的美丽城堡 (13人喜欢)
- 【福建行记1】从丽水龙泉到宇宙小吃总部三明沙县,看古廊桥永和桥,吃不一样的沙县小吃 (13人喜欢)
- 【江浙行记30】在丽水看龙泉青瓷、龙泉宝剑,参观浙大旧址、青瓷博物馆、香菇博物馆 (24人喜欢)
- 语言与不平等 (221人喜欢)
- 【江浙行记29】逛丽水松阳半岭上田村,寂静无人的美丽小古村,整个村子就是一个大民宿 (1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