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南极》(【读品】99辑·荐书)
![]() |
[爱尔兰]克莱尔•吉根 著:《南极》,姚媛 译,浙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6月,24.00元。
1.“写短篇小说的人不多,能以写短篇小说谋生的人,在爱尔兰,大约就我一个”——吉根
吉根的小说,妙就妙在,即便明知是小说,明见过这些类似的题材,却也架不住跟着作者的视角一步步走近人物的生活,仿佛亲临一般在“空中”窥视,仿佛这些人就是我们所认识的人,有时甚至是我们自己。
2.“我所感兴趣的,是这些人在某些时候可以做到什么,或者他们做不到什么”——吉根
吉根的短篇小说集,就如同一张筹划已久的专辑,有主打,有金曲,也有一些仅仅有趣的篇章,但全都由一个风格统御,冷静。哪怕是以第一人的身份,那怕是在描画最热闹的场景,都仿佛有一个凌驾在这一世界以外的眼睛,观看着一切的发生。而这双眼睛,则是作者刻意赋予给读者的视角。
在人们回顾自己一生的时候,总能回想起某些“关键的时刻”,或是遇见了什么人,见证了什么事;或是庆幸那天并没有发生什么,而在经历那些片段的时刻,我们却常常是茫然无知,或是半知半觉。而这些片段在《南极》这本集子中,则被浓缩成了几页或者十几页的文字,在你认为那无过是某人寻常一天的时候,“梆”得敲向你。
生活其实可以很残酷,但其实这残酷也实在很平凡。 男人的妻子被强奸了;女人搞一夜情碰上了变态;男孩的妈妈被卡车撞死了,女孩的初恋男人上了吊。生活中随时可能发生什么糟糕的事,或许丢了女儿;母亲疯了;发现认识的叔叔是变态杀手;跟杀人犯一起钓鱼;跟男人胡搞弄大了肚子;当然也不完全是糟糕的事,或许你爱上了征婚对象,赶走了讨厌的妹妹,跟不爱的丈夫分了手。
生活只是这样,不停的给人出考题,直到我们死的那一刻,有时我们能面对,有时不能。
3.“艺术往往会讲述生活的真相,探索可能的情感;而生活本身不会把真相都说出来,事情发生了,我们可能静静走下去,也可能在迷雾中摸索。”——吉根
没有一部作品可以赢得所有的人,一定也有人不会喜欢《南极》,“它太平铺直叙,像是小学生的流水账,很多时候无法弄明白作者的意图是什么?”。但倘若你与它“有缘”,这些片段的精彩,会让你想要“停下来”,感受,思考。
我最喜欢的部分,还是那些孩子的视角,比起成年人来,在面对“生活的不幸”时,孩子们总能更“冷静”的面对,或者说“麻木”。童年时所经受的伤痛,即使是母亲死了这样的大事,在当时,只能感受到:不再有人送自己上学,不再有人为自己准备午饭,不再有睡觉前的晚安吻,如此而已。而对于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而言,面对丈夫弄丢孩子的疏忽,却会令她发狂,以至与半疯癫的煮上一锅撒有女儿照片的汤,来煎熬彼此。这使我常常在想,岁月究竟是使我们更坚强了,亦或是更软弱了?(Anna 推荐)
编者按:克莱尔•吉根曾于2010年6月访问上海,6月19日,【读品沙龙】邀请她与青年作家于是举办了一场关于小说创作的对谈。克莱尔•吉根清晰与深刻给现场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现场照片、录音请参看豆瓣活动页面“走过蓝色的田野:爱尔兰短篇小说女王克莱尔•吉根在上海”
本文刊于【读品】99辑
【免费】订阅 点击http://blog.sina.com.cn/dupinjournal 网站订阅框。 或发邮件至dupinjournal@gmail.com订阅
【读品】下载请前往:http://ishare.iask.sina.com.cn/f/9048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