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城里晒太阳
彝族年到了,正好有机会去一趟西昌。

路上经过彝海,没想到就这么意外地出现在教科书里的地方。

跟我脑补的湖边歃血为盟场景有点不同,结盟地点实际在半山坡上,派管家(也是家族内的毕摩)沙马玛黑去彝海取水,在半山坡上举行了结拜仪式。
毕摩的地位跟我以前理解的有点儿不同。

雕像雕得太英俊了,讲解员言之凿凿说是根据果基约达的弟弟相貌还原的,直到我看见了沙马玛黑的照片,行吧……

彝海景区内遍植不知道是马尾松还是油松,正在从底部变色,间或有别的彩叶树种,染得山坡五彩斑斓。

绕彝海一周大概是2.2KM,景区不大,水质说不上好,好在云雾稍稍散开,隔岸能望见一点儿雪山的端倪。

沿途有各种壳斗科的落叶落果,落叶形状相似,有一些摸起来是毛茸茸的,有些很光滑,忍不住捡了大松果、麻栎帽子、夏栎,像冰川里那只松鼠,把两衣兜塞得鼓鼓囊囊。

除了彝海一节,之后都是朗日晴空。

孟获城海拔稍稍高一些,天蓝得深邃,大片草场延伸到山脚,山坡上散落着一串宝塔形的树,山之后是只露出个峰头的雪山,这里的春天一定很美吧。


走在穿越草场的栈道上,阳光把后背晒得滚烫,一阵风卷过,杨树叶被吹得闪烁,好像满树摇钱。远处光秃秃的大树杈子间卧着巨大的鸟巢,不知道是什么猛禽在那里落脚。

此时草黄栒子红,草深处有白影闪过,我离开栈道走近一人高的草里,撞见好几匹马在悠闲咀嚼。它们听见草动,看我一眼,离我最近的白马从容而迅速地加快步伐避开,其他马一边吃草,一边偷偷竖起耳朵听动静,只有小马驹还傻乎乎地追着妈妈吃奶。


走出草场,过一座吊桥,又钻进一条林荫小道。


这个景区给我的感觉像是开发了,又没完全开发,没什么具体可看的景物,人工的东西不多,最重要的是人不多,走一走十分惬意,春夏露营想必很怡人。

酒店离火把节广场不远,步行过去只要一刻钟,从广场步行到邛海,也只要一刻钟。
没想到在路上拍到了这次旅程最喜欢的一张照片,最好的风景永远是不期而遇。


不过我弄混了火把节和彝族年,广场上只有三三两两晒太阳的人,没有庆祝活动。
去邛海没做功课,打算扫一辆共享单车沿湖骑一会儿,信心满满踏进门,差点走断腿才看到水面,搜了下某书,看到博主们的血泪经验“一定要租车!”可惜我不知道从哪个门进的,一路上没看到租车店不说,人也几乎没见到,在水边走了一会儿,不敢走远,怕迷路出不来景区。
西昌这么适合骑行的城市为什么会没有共享单车啊!!!


正拍着近处水面的白骨顶水鸡,一片阴云迅速在头顶聚积,遮去正在西沉的落日,大颗雨点越来越密集地砸下来,我从快走到大步奔跑,狼狈地出了园区,想冲到前方的酒店屋檐下避雨。
跑着跑着眼前忽然明亮起来,是一束光穿过乌云的窟窿,我鬼使神差一回头,一道彩虹静静挂在天边,被这份幸运惊喜地不小心叫出了声。

本来担心夜里会下雨,谁知一会儿功夫便雨收云散,月色澄明透亮,难怪西昌被叫做“月亮城”。

在月色下闲逛建昌古城,有一点云南古城的味道。这座古城稍稍显“新”了一点,不过无论是条石还是仿古民居都给人“用心”和“扎实”的印象。


我尤其喜欢门头两侧弯弯的设计,用条灯打亮,真的很像一弯弯明月。

走到涌泉门,城墙下有年轻的乐队在唱歌,我也悄悄在人堆里找了个地方坐下,一阵阵风拂过,送来甜美的桂花香。
也许是西昌更温暖,在好多地方都闻到了桂花的香气,闻了真桂花,这阵子买的各种人造桂花味就都黯然失色了。

顺着坡道下望,张灯结彩,恍惚间有“花市灯如昼”的热闹劲儿,这几天的紧绷、混乱、焦灼都被这团热闹给熨平了。



西昌的食物很好吃。去吃了邛海边的明华餐馆,主营各种特色河鲜,尝了醉虾银鱼,鱼肚鳝段,又转战酥油茶小烤串,调味比乐山克制,很符合我的审美取向,吃完不会口干。


第二天选择吃桶桶烧,菜品气质相当剽悍,很符合西昌这座城市给人的印象。

不过还是要建议大家避开彝族年来西昌。这两天我们找了两家野菜火锅、一家烧烤店、一家林家铺子米酒铺,都因为过年闭店休假去了。

最近一直在外面奔波,感觉消耗很大,西昌之行其实也有别的事情,来去匆匆,没能仔细体会这座城市,所以很难着笔,拖延至今只能记下一些碎片。
这周又开始重温《布莱克书店》了,精神状态演我,但我不敢表演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