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歌词 | 「下个路口见」X「东京人寿」
把这两首歌写到一篇推文里纯属巧合——直到下笔前一刻我都没作这样的打算,一切真的只是恰巧。完整的故事是这样的,今早买早餐的时候,脑子里突然响起《下个路口见》,就在手机里给Midjourney下了个指令,画个刚刚落地的飞机:

具象的东西总是好画的,四张图都挺符合想象的,虽然图4的画风突然有点偏离[笑哭]
刚下的地铁还不算拥挤
你那边飞机碰巧也落地
东京下雨 淋湿巴黎
收音机 你听几点几
既然画到了“你那边飞机碰巧也落地”,那必须要画我一直觉得意境美到爆炸的“东京下雨,淋湿巴黎”——》这种有点需要糅合的画面就很考验AI(或者说我下指令的功夫)了,我说要“左边富士山,右边巴黎铁塔”,结果画出来没有一幅是这两者在同一个画面上的[笑哭]
不过这张我觉得还是挺好看的:

我猜Midjourney是把巴黎铁塔和京都红叶画一起了?(出来的图不是想象中的样子的时候我们要学会理解AI的心思[偷笑]权当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了[豁达])
后来想想,其实把“巴黎”和“东京”分开画也行啊,于是先单独画了雨中的巴黎(四张都好好看):

然后想着去画“东京”的时候,赫然想起我昨天画「东京人寿」的时候不就画了一大堆东京塔么[笑哭]
下面这张我最喜欢:我还发现了一件事,原来这个叫东京塔,而不叫东京铁塔[笑哭]
为什么会发现这件事是因为我一直和MJ说“东京铁塔”,画出来都不是我心中那个样子,我就垫了个图,出来终于对了,我还以为是它的世界里没有“东京铁塔”这个term——》然后我今天度娘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是因为人家叫“东京塔”[笑哭]
然后我突然明白到,歌词写“东京下雨,淋湿巴黎”,向表达的可能是“东京的雨淋湿了巴黎,而东京其实是晴天(因为雨淋湿了巴黎)”,是一种跨空间的情景表达,于是我画了晴天的东京塔,和上面的雨中的巴黎加起来,一起描述这句“东京下雨,淋湿巴黎”

刚刚说到前天画「东京人寿」的时候,画了一大堆东京塔嘛,其实一开始想画这首歌的原因是chorus真的听一次就爱上,不只是文笔好的问题,而是立意我真的太喜欢,
明年保了寿命 谁说一定 有伴侣与东京
明年即使有热血 初樱初雪 又如何约定
趁一切 都正好 撮合无尽 的偶然来尽兴
随意浪费着美景 才是对它不敬
其实这不就是“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现代版描述嘛,所以说文学作品很多可写的立意前人都写过了,这没错,但你永远可以用当下的意象把立意重新包装,让它成为新的东西——》这个世界的创作永远不会结束,想起在《照夜白》里看到的这段话:
绘画早就“死”过好几回了。苏东坡就说过:“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不单绘画,文学诗歌书法全都死了。但宋人还在画,还在写。苏东坡身后四百余年的晚明,董其昌重提绘画终结命题,只是时间从唐转到宋:“画至二米,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但董其昌也仍在画画,也还开出新的画境。这两次“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都是摄影和装置艺术出现以前的事了,如今是影像的时代,绘画遭遇三千年未有的大变革,又死了几回,只怕还要不断死下去。
诗书文画全部都死过了,还会不断地死下去,但每个有创作心的人又不断让它们活过来。
说回「东京人寿」,我觉得要把它画成画,要有几个元素,一个是看得出在“东京”,一个是“樱花”,一个是“雪”,因为“初樱初雪 又如何约定”嘛,但是我把这几个元素描述给MJ,我发现它并没有把它们都画在一个画面上,要么有A没有B、C,要么有A、B没有C[笑哭]
我觉得总体来说表意得最好的是这张:

这张的意境很美,虽然樱花不是很看得出来,但背景那些飘着花瓣的树我说是樱花也应该说得过去(笑)又有我想要的东京塔和雪,总体满意^_^
我和凯蒂说起我要画“初樱初雪 又如何约定”,凯蒂说“樱花和雪出现在一个画面科学么?”——》我才发现,对喔,这俩不是一个季节的[笑哭] 我只顾着歌词的立意很合我意,完全没发现这个华点——》但是其实可以解释的,歌词只是说到要约定“初樱”和“初雪”,没说要在同一时间看到这两样东西嘛,和喜欢的人去看喜欢的风景,当然可以去一次旅行,然后再去一次旅行的呀(笑)
想看我更多的文章,可以关注公众号「词中物」哦,比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