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精进学思行 精进学思行 2023-12-02 09:50 发表于广东
以前听过一个段子,每个小区或者公司的门卫都是哲学家,因为当你进入的时候,他们通常会问三个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你能经得起这灵魂三问吗?当然我们今天不是讨论哲学话题,而是提供一个看待我们自己的视角——把自己作为系统。系统不仅仅是一些事物的简单组合,而是一个由一组相互连接的要素构成的,能够实现某个目标的整体。从这个定义中,我们会发现系统的三个关键:要素、连接、功能或目标。那为什么要从系统的角度看待自己,或者说把自己看成一个系统呢?除了我们人类天然就是系统,在我看来,有两个重要的原因:原因1是:把自己看作是一个系统,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建立成长型心智模式。关于什么是成长型心智模式,在《干法》2:人生公式中有介绍,就不赘述。为什么把自己看成是系统,就能帮我们建立成长型心智模式?在我看来,当我们把自己看成是一个系统,就比较容易从自我中跳出来,以旁观者视角观察和审视自己,既然是个系统,那么我就可以升级和优化它,至于这个系统现在是什么样子,反而没有那么重要。原因2是:关于对系统的研究,有很多成熟的方法和思维,能够借鉴到自我成长中,比如系统架构、系统思维、系统建模方法等。在《系统架构》这本书中提到,搭建一个系统时,要先进行需求分析,就是这个系统涉及的利益相关方有哪些?他们的需求是什么?以及系统自身的需求是什么?如果你把自己看成系统,也可以从这些角度去思考。以我这个系统例,和它有关的利益相关方就包括:我的家人、朋友、工作中的同事等。家人对我这个系统的需求,可能是提供经济支持、情感陪伴等;朋友对我这个系统的需求,可能也包含经济支持和情感等;而工作中的同事,可能希望我能按时和高质量地完成交付,或者带领一支队伍完成更大的业绩,或者能够给他们提供辅导等。这些都是需求,但我们这个系统可能无法都满足,比如你最近刚好手头紧,而朋友找你借钱,你可能就无法满足。你的领导希望你完成一个艰巨的任务,但是你没有足够的资源,或者能力不足,也可能无法满足。这个时候,你需要对不同的需求进行甄别,并设定好系统能实现的目标,然后制定实现它的方式。而从系统的角度来看,实现目标的第一步是先建立或分析系统的架构,而其中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是:形式(Form)和功能(Function)。什么是形式?就是你这个系统是什么?由哪些要素构成的,要素间是如何连接的?最直观和简单的,就是我们都是碳基生物,都有肉体,大部分人都有健全的四肢、五官等。而功能,就是我们这个系统能干什么?换句话说,就是有什么用。比如有腿和脚,我们就能走和跑;有大脑,我们就能思考;有双手,我们就能写作等。形式是实现功能的载体,而功能是形式存在的目的。所以,你可以看看这个系统的形式,它们有哪些功能。而且很神奇的是,同一个形式,在不同的时期,其功能是可以变化的。比如双手,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主要用它来采集和狩猎,而我们现在用它来打字、做手工或者制造产品。在我写这个文字前,我的手机提醒我要进行系统升级,完成一个安全性修复,而这个手机我已经用了三年多,这不是第一次升级。我说这些想说明什么?我想说的,如果你把自己看成是一个系统,你会发现它也包含硬件部分,也就是我们的身体,也包含软件部分,比如我们的思维和认知。就像手机一样,我们也可以进行软硬的升级,比如你通过锻炼来提升体能,就是在升级你的硬件;而你通过阅读、反思、与人交流,改变认知就是在升级你的软件。不过,不同于手机,它的软件升级是背后工程师主导的,而你的升级是靠你自己。和这个系统有关的利益相关方有哪些?系统的目标是什么?它的形式和功能有哪些?如何进行系统软硬件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