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周冬雨又上热搜了!

当手机正在成为人的体外器官,我们应该如何面对铺天而来的信息?
尽管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如今再看这个话题,似乎已经不仅限于一种关于生活方式的讨论,有时候,信息本身、我们面对信息的态度,甚至已经和一个被曝光的个体的命运息息相关。
近期上映的《热搜》就在讨论这个。
这部由忻钰坤执导、周冬雨、袁弘、宋洋等人主演的电影终于上映,但从观众的反馈来看,它似乎陷入口碑两极化的处境。
为什么会如此?当我们在讨论《热搜》这个电影,我们真正在讨论的是什么?

自媒体的梦幻泡影
POST WAVE FILM
互联网兴盛至今,传统媒体式微已久,自媒体正在逐渐走向巅峰。
电影中,陈妙(周冬雨饰)的公司名“妙想世界”,就是一个自媒体品牌,在全平台注册了账号。每篇文章破十万已经是自媒体账号心照不宣的终极目标。

陈妙拿到了一个疑似校园霸凌的素材,强势要求和同事一起迅即把它做成爆款文章,并迅速抢占微博头条。殊不知,这就是一个蝴蝶效应的开始,也是整部电影的开端事件。
原来,这段视频是恒世集团经理岳鹏(袁弘饰)拿给她的,野心勃勃的陈妙希望恒世能给公司扩资,而岳鹏则希望借由陈妙之手,掩盖一个更大的真相,但此时,陈妙还不知自己已经陷入一场因果循环的漩涡之中。

被网友指控校园霸凌的女生小穗遭到了网络暴力,不堪重负之下,她带着她的秘密跳了楼,昏迷不醒。
而她的身上,正背负着一个关于恒世集团的以培训名义性侵女孩的秘密。
后续电影的走向,大概就是围绕着这个核心事件,以陈妙和岳鹏为两方势力展开了一场互联网博弈。结果自然可以是想象中的邪不压正,伴随着剧情不断地反转,自媒体的特性和互联网的本质竟然以一种非常戏谑的方式被呈现了出来——
自媒体正在重构“事实”、互联网正在操纵着每一个用户的情绪。
在陈妙和岳鹏的这场互联网大战中,岳鹏方挖隐私、放录音、用资本胁迫并创造声音、毁对方人设;陈妙这方见招拆招,同样通过拍短视频博同情、预告直播博取看点等方法迎敌。
岳鹏的目的是帮王董事长掩盖恶行并保全自己;陈妙的目的是揭露资本侵犯女孩的罪状,为受害者讨回公道。
而讽刺的是,网友的反应就是这场互联网之战里最残酷的事实之一:人们非但不能确认自己所见所闻的是否是事实,还被裹挟其中,彻底成为了舆论产生的工具人。
所以,当人们越来越多谈论一部院线电影的离场感时,《热搜》留下最有力的离场感,也许就是对这种荒诞而真实的当代唇枪舌战的反思,这是近期在国产电影中比较少见的一种题材。

电影的结局,给出的是一种乐观的可能性,尽管这个过程,显得荒诞不经。但是“张小穗们”还是因为陈妙这样的人的坚持,获得了一次胜利对抗命运的机会。
也谈《热搜》中的人
POST WAVE FILM
陈妙在拿到疑似校园霸凌的素材时,驱动她迅速发出这个内容的,不是她对青少年群体面临校园霸凌的担忧,也并非是对疑似被霸凌者的关爱,更不是什么使命感,而是一种对爆款文章的敏锐嗅觉。

所以,当陈妙这个角色起初进入观众视野的时候,是一个带有负面性质的形象。当岳鹏对她说:“你没必要标榜这些,这只是你心中的愧疚和自责在作祟。”这句话似乎在给人物突然的巨大转变做一些铺垫。
陈妙这个角色是带有一些遗憾的,因为前面的形象和后面不畏强权的坚持,过渡得太快,且缺少一些建立在陈妙自身之上的动机,缺乏一定的信服度。
而与她对手的岳鹏所代表的,是一个阶级,一个权力结构。
同样出现在这一角色上的一点遗憾是,“富人作恶”是一种最容易通过展现差距而激化矛盾的情节,但也容易显得有些脸谱化,尽管作为主角的袁弘演出了那种“用钱摆平一切”的神态,但作为主要角色之一,其本身的设置还是稍显陈旧和扁平。

世事的残忍在于,正在作恶的、正在实施网络暴力的人和被害者之间,很多时候并不存在如此明显的阶级、身份差异。

这一点更为隐秘和普遍,但剧作的人物设置,还是选择了较为容易引起群体共情、共愤的那条路。
另一方面,作为被害者,如何能自己站出来维护自身权益,也已成为了当下这个时代,更被关注的一个议题。但本片剧作是跳过了这一部分的叙说的。
“安全”就意味着缺少了一些力度,这可能是《热搜》稍显遗憾之处。
后真相时代中的你我
POST WAVE FILM
当一部电影正在讲述当下的你我所正在经历的时代,其实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变化太快了,甚至连自媒体都正在从巅峰走向落寞,而过去的、已成为历史的事件还未来得及得到时间沉淀后的复盘。

此刻,我们看到的《热搜》也接近于这样一次的“复盘”。那么,这样的复盘有意义吗?
在曾经自媒体风头最盛的那几年,类似咪蒙等人的账号站在了风口,吃到了最早最多的那波时代红利。
“妙想世界”大概比较类似那几年出现的这些账号,深谙“人性”,懂得如何博眼球获得流量密码。

传统媒体式微的结果就是自媒体被再度赋权,当一个自媒体发出的文章有庞大的阅读量,它所产生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尽管它所讲述的可能不是事实,尽管它正在试图通过操纵人性而掀起巨浪。而不要谈是不是每个人都有审慎辨别、独立思考的能力,严重的是,这样的现象留下了一个更大深思——
真相,对人们来说是否仍然重要?
如果追溯哲学的渊源,人们依然常常讨论着,真相本来就是被定义出来的,而不是一种绝对概念。如果我们把真相看作是一种与程度相关的概念,那么在后真相时代,客观事实对大众对“真实性”的理解正在逐渐失去影响力,而情感诉求和个体观念,则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于是,“自媒体写作体”形成了,“狂欢”随即而来发生了,“狂欢”与事实真相无关,它更接近于每个人站在自身立场的一种宣泄,即刻的跟帖回复往往不偏重“客观真实性”,偏重的是情绪。陈妙和岳鹏,也恰是因此能在互联网打好几个来回。这是《热搜》最巧妙也是最讽刺的一点。

很难说互联网解构了严肃的社会事件,因果究竟是缘何,又或者说,我们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成了因果的一部分。
要知道,无论是女孩被性侵、一种权力机构正在只手遮天地作恶、或是青少年群体正在面临校园霸凌,都是非常严肃的事件。互联网提供了一种曝光的可能性,但同样的,“狂欢”也会使得人们无法再回到恰当的语境里看待它们。

《热搜》中的台词,出现了很多传播学专有名词,什么魔弹论、议程设置等等,而这些专有名词不是真正抵御互联网侵蚀真相的利器,而是通过《热搜》,也许我们将再一次思考——
去哪里寻找“真相”?真相,对我们每个人意味着什么?

作者丨小笨
越笨越开心
编辑丨三水 排版丨知识饼干
媒体统筹丨佐爷灵魂贩卖馆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
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好 课丨好 物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
益起映创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解码天坛奖:左手时代,右手市场 (2人喜欢)
- 他凭《英雄》获最佳音效大奖,却说技术不“值钱” (1人喜欢)
- 38岁转行当制片?她的成功之道是一个“狠”字!
- 年年骂,年年抢,北京展映与观众的相爱相杀 (1人喜欢)
- 女主一个倒车,直接封神!编剧这波“无声飙戏”我服了!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