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风云(555):再遭罢免
林摅下台外加张康国离世,三省和枢密院由此再度重组,具体如下:郑居中升任为知枢密院事从而成为枢密院的一把手,吏部尚书管师仁升任同知枢密院事。余深顶替林摅出任中书侍郎,兵部尚书薛昂晋升为尚书左丞,工部尚书刘正夫晋升为尚书右丞。
细看这份名单其实与之前并无多大差别,枢密院依然与三省呈对立状态,三省的长官包括新进的薛昂和刘正夫也都与蔡京相善,可以说蔡京的势力依然稳稳地掌控着朝政大权。
这个薛昂同余深和林摅一样皆是蔡京的铁杆,刘正夫不知道大家还是否有印象,蔡京第一次复相时郑居中在赵佶面前为其美言可谓是出力不小,而紧跟郑居中的步伐前去为蔡京说好话的那个人正是刘正夫。不过,蔡京却非常憎恶刘正夫,他觉得此人没有操守,因为此前刘正夫与刘逵亲善,可眼看刘逵要完蛋了他又转而力挺蔡京复位。当年司马光废除新法时蔡京也曾是个立马倒向的无常小人,但这不代表他就喜欢别人也和他一副德行。不过,你蔡京喜欢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喜欢这样安排,赵佶甚至巴不得蔡京再做出什么疯狂的举动,那样他倒还好省了磨刀的工夫。
从种种行为上来看,赵佶这个人都是极度自恋乃至于有刚愎自用。他之前重用赵挺之和刘逵再后来又对张康国寄予厚望,他这种把戏无一不是试图从内部去瓦解和分化蔡京的权力和势力,但很可惜的是这三个人当中两个已经死了,另一个则在血泊里痛苦地呻吟。其实这也不意外,你赵佶从来只为别人空喊加油却每到别人挺不住的时候选择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和这样的猪队友一起干事指定不得好死。不过,赵佶当然不会认为自己身上出了什么差错,要怪就只能怪这些人没本事,既然之前请来的帮手都不具备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那么要想对付蔡京他就还得另请高明。赵佶放眼其治下的整个天下终于还是选中了两个人,在他看来当今天下也唯有这二人有能力与蔡京扳扳手腕——吕惠卿和张商英。
这二人可以说是眼下宋朝唯二能让蔡京感到脊背发凉的对手,尤其是这个吕惠卿。此人论起资历就连蔡京都得自认小弟,这可是一个让当年包括司马光在内的所有旧党人士都闻之胆寒的名字。更何况,吕惠卿这三十多年来一直被刻意打压其心中所积郁的愤懑和戾气一旦爆发其后果将是令人不敢想象的。最绝的是,因为受到张怀素谋反案的牵连,此时的吕惠卿连同他的一家老小正在集体品尝蔡京送来的这份苦果,对于此时的吕惠卿而言他正恨不得把蔡京给生吞活剥。
有鉴于此,如果赵佶真的把吕惠卿请回朝中,那么蔡京极有可能会被啃得连骨头渣都不剩。可是,吕惠卿这尊大神之所以在这三十多年的时间里都游离于顶级官场之外其原因就在于他实在是让人太过恐惧了,这是一个连自己的恩师和恩公王安石都敢背叛乃至是进行反杀的人,除了章惇之外整个宋朝就没有人真的动过要把他放在自己身边的念头。神宗和哲宗当年也是给过吕惠卿机会的,可吕惠卿的狂妄和贪婪让这两位北宋最为锐意进取的帝王最终也是断了对其予以重用的念头,所以说赵佶凭什么说他就有能力驾驭得了吕惠卿?倘若召吕惠卿入朝以抗衡蔡京最终演变为一出引虎驱狼的悲剧,那赵佶可就要吃不了兜着走。
既然起用吕惠卿有风险,那么张商英又如何呢?正当赵佶举棋不定之时,没想到蔡京却在这个节骨眼上来了个自爆。
话说开封城的太学里有一个名叫孟翊的老学官(也就是太学生的老师),此人精于古学且尤其精通于易经,也正因如此他才被蔡京所赏识并推荐其担任太学的学官。某天在与蔡京叙话时,孟翊向蔡京道出了一个惊天的秘密,他说自己通过推算和观测天象得出了一个结论:“本朝属火德,应中微,有再受命之象。宜更年号、官名,一变世事,以厌当之。不然,期将近,不可忽。”
这句话简单翻译过来就是说宋朝的国祚即将遭遇中道崩陷之灾,要想化解这场灾难就应该立马更改年号改革官制以消灾弭祸,进而再变更世风。如若不然,宋朝恐亡国之期将近。
这个预言在我们后世之人看来简直就是天机泄露,可身处当时的人绝对很难相信这话,这就如同某个唐朝人在天宝初年说唐朝行将崩塌,当时的人们绝对会把他看成是一个胡言乱语的疯子,李隆基听到这话甚至会立马要了此人的小命。蔡京在听到孟翊的这番话后同样的震恐不已,他连忙制止孟翊并让他不要再说下去了。这等大逆之言一旦被旁人听了并拿出去嚼舌根,那么不但是孟翊本人,就连蔡京也得跟着遭殃。
蔡京以为这事就这么过去了,可他低估了孟翊的一颗“赤诚之心”。
公元1109年5月1日这天,赵佶在文德殿举行每月一次的朔日大朝会。当一切仪式进行完毕文武百官正准备退朝时,孟翊冒死出列向赵佶展示了一副卦象,然后他将自己前些日子对蔡京说的那一番话完整地当着文武百官和赵佶的面再又复述了一遍。在场的人随即一片哗然,赵佶更是大震!
什么?我大宋要亡国了?赵佶正沉浸在太平盛世的无尽繁华之中,可孟翊却说宋朝不久之后会有亡国之祸,这岂不是在诅咒赵佶将会是亡国之君吗?心性骄傲且自负的赵佶怎能忍受如此不和谐的声音?他当场大怒,然后就下令将“妖言惑众”的孟翊远贬外地。眼见自己不顾性命的一番肺腑忠言却受如此对待,孟翊就此预料到他所预见的大祸定然不可避免,他不久便在悲愤忧疾中离开了人世。
孟翊的妄言之事显然不会就此了结,首当其冲的人正是当初举荐其担任学官的蔡京,而此事无疑为那些御史们提供了攻击蔡京的绝佳理由。要知道御史台现在可不是蔡京的地盘和势力范围,他们现在和童贯这帮太监是同一条船上的人,他们要对付的目标也正是蔡京本人。既然孟翊现在已经受到了严厉的责罚,那么按照宋朝官场的潜规则,蔡京作为其举荐人同样应该受罚。孟翊这罪名可是不轻,蔡京这一次自然也是不死也得脱层皮。别的不说,单是一个别有用心的猜测和质问就足以让蔡京瞬间扑街:孟翊是不是受了你蔡太师的怂恿和蛊惑才说出了那番大逆不道的话?你如此诅咒大宋和当今圣上到底是何居心?
孟翊冒死进言这起事件所带来的后续效应几乎全都落在了蔡京的头上,按照一个宋朝官员的标准做法,此时的蔡京应该主动上疏求罢以全其名节,可此时的蔡京早已经被权力的毒药给侵蚀了全身的每一个毛孔,这大权在握的滋味他是一刻也不想停歇,外界的一切非议他都充耳不闻。
于是乎,更猛的材料随即新鲜出炉,蔡京很快又被人挖出了他与妖道张怀素交往的旧事。比如蔡京在杭州为官期间经常和张怀素宴饮云游,两人在游山玩水期间还诗兴大发在景区里题字刻石,再比如蔡京的妻子死后其后事就是由张怀素这个风水大师帮忙料理的。张怀素可是一个已经被定性为谋逆的反贼,受其牵连的蔡卞、安惇、吕惠卿、张商英和邓洵武等人都已经被责贬,你蔡京这下还有什么话好说?
除了这些之外,在这期间还有一位高人也在不断地极力鼓动赵佶痛下决心将蔡京赶快清理出朝廷。此人名叫郭天信,开封人,其职业本来只是街头的一个普通算命先生,但这人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仅凭赵佶的生辰八字就算出赵佶他日当富有天下。当赵佶真的当了皇帝以后,郭天信被赵佶当成了一个活神仙一般供奉着,他先是给郭天信在掌管天文历法的太史局安排了一个差事,随后的几年里郭天信以让人瞠目结舌的速度迅速升迁至枢密都承旨、定武军节度使、祐神观使。郭天信的儿子也跟着老子沾光,这个非科场出身的年轻人一跃成为了只有大宋最为杰出的青年才俊才能担任的秘书省校书郎。
郭天信虽然没有像某些妖道那样整日鼓吹道教如何神奇伟大,也没有煽动赵佶像宋真宗赵恒那样大搞封建迷信活动,但此人对朝政之事却是非常关心。借由自己和赵佶之间的特殊友谊,对蔡京专权乱政甚是反感的郭天信也没少在赵佶面前旁敲侧击地控诉蔡京的不是,可这终究难以撼动蔡京。如今眼瞅着朝廷上下正在掀起一股“倒蔡”的热流,郭大师觉得既然嘴皮子使劲不怎么管用,那他就只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
郭天信这天以奏报天文为名向赵佶说道:“近观太阳发现其间有诸多黑子,这说明陛下身边的大臣可能有问题,还望陛下多多留心。”
赵佶对郭大师的信任可以说是无以复加,毕竟这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如果郭天信只是单纯且直接地要求赵佶罢免蔡京很有可能难以成功,但他借助天象来说事其性质和意义就完全不同了。与此同时,以新任御史中丞石公弼为首的言官集团这时候也以朝政有失且私德有损为由对蔡京群起而攻之。如此种种让蔡京已然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而这也正是赵佶想要看到的局面,但问题是脸皮厚过城墙的蔡京居然还是没有主动上疏求罢,一切正如他后来在临终前的感悟那样,他这一生之所以落得个悲惨的结局收场皆是因为他太过贪权恋贵。见蔡京如此不知进退,赵佶也只好彻底拉下脸面以诏令的形式将其罢免。
蔡京虽然被罢相,但他仍然保留了太师、魏国公、中太一宫使等尊贵的头衔,而且其俸禄和恩礼仍然与宰相同一级别,每次的大朝会他也会位列朝班。这也就意味着蔡京没有出京外任也没有回乡安享晚年,他仍然可以在京城里坐看风起云涌。
这一年的蔡京63岁,如果他能知进退在这个时候选择致仕或者请老还乡,那么北宋第一奸臣的名头绝不会落到他的头上,在其盖棺定论之时他还会得到一个能臣的好名声,甚至于后世对他的评价会高过丁谓之辈。可是,正如我们反复强调的那样,在险恶且残酷的党争中成长起来的蔡京太没有安全感了,他只有紧紧地握住手中的权力才能让他感觉活得踏实。说白了,蔡太师其实非常需要一位心理医生,再不济有个得道高僧给他开悟启示一下也是好的,可这些他都没有。
在蔡京的罢相制里,赵佶从官方层面对此予以了解释。他声明蔡京这次罢相不是因罪而罢,而是因为他为了平息外界对这位老宰相的非议进而保全其名节,他更是勉励蔡京不要因此而放飞自我,国家大事还是要密切关注并积极建言献策。
当然,这些其实都是官场上的客套话,可蔡京这个厚脸皮却没把这当成是客套话,他反而以此自勉并期盼着自己的再一次东山又起。蔡京敢这样想自然有他的道理,更有这份自信,放眼朝堂上的衮衮诸公有谁不是他的门生或是受他提拔的?现如今的宰执大臣几乎全是他的人,而且这些人里面也没有像刘逵那样的“叛徒”,就连这次亲自把他赶下台的御史中丞石公弼都是在他的栽培下一步步做到了如今的高位。
说句公道话,蔡京在提拔青年才俊时还是会着重考虑那些才德俱佳的人,至于这个人今后是否会依附于他倒是其次。诚然,无才无德之人如果马屁拍得好也能混出个名头,但这种人其实打心眼里得不到主子的尊重。蔡京毕竟不是靠拍马屁上去的,而且他也需要用政绩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所以他绝无可能将泛泛无能之辈安置在重要岗位,那样无异于是在给自己挖坑和埋雷。在为政这方面我更愿意说蔡京是一个权臣或强臣,而非奸臣和乱臣——当然,我只是说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