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存银行不如买银行股”,这种说法是否靠谱?
在现在的A股市场行情下,布局银行分红股的可行性分析。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先看一张2023年主流银行股的分红情况

银行股分红一般发生在七月中旬,如果按照2023年6月30日收盘价计算股息率,所有计划发放股息的上市银行平均股息率达到5.4%,而六大行的平均股息率为6.1%,较平均水平更高。
24家银行股息率超5%。其中,最高的是浙商银行,股息率达到8.17%;兴业银行、华夏银行、江苏银行、上海银行紧随其后,股息率均超7%。此外,还有10家银行股息率在6%~7%间,9家银行股息率在5%~6%间。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近年来股息率保持高位、银行理财利率(目前银行理财一年期基本上在2%-3%)逐渐下行,有不少市场投资者认为“买理财不如买银行股”。这种说法是否靠谱呢?
下面以招商银行为例: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发现,招商银行每年基本都在7月分红,那么我们做一笔短期套利的机会有多大?
2023年7月12日股权登记,13号派息。

12号当天,收盘价为33.20,我们假设你以最高价接盘,33.44价格买了10000股,忽略手续费的情况下,成本为334400。

13号当日,由于除权,开盘就跌到了31.99。最低为31.45。意味着我们最坏的情况可以拿回314500元。
除去分红,我们净亏损334400-314500=19000元。意味着我们要在这波分红里拿到19000+才能回本。那么实际的情况是10派17.38元,我们购入了一万股,收益为17380元。
按照极端情况算下来,登记日最高价接盘,除权日最低价抛售,最终的收益为19000-17380=-1620元。
可谓是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收益竟是负的。
当然我举得例子是极端情况,参考性有限。
下面我们来全面复盘一下,拿到分红并盈利的可能性。
首先是股价波动因素
招商银行2023

招商银行2022

招商银行2021

从短期来看,招商银行近三年分红日,都会经历一波小型的底部V型反转,这种情况不只是招商银行出现,其他银行股在分红前后,或多或少也大概率会发生同样的情况。
中国银行:

建设银行:

个人认为,这种现象是因为临近分红,部分股民认为除权将带来股价的下跌,不愿意承受这样的预期,在除权日之前就售出了股票,除权结束后,另一部分当日拿到分红就抛售的股民实现了股价修复,此时,前者认为,分红除权的风险已经过去,便把股票接了回来。这样的过程造成了V型反转。
而更复杂的原因可能包括,每个人的成本价格和策略不同导致的。
按照这样的逻辑,我们只需要在分红前尽可能拿到低价筹码,做到:
(除权日最低价-筹码成本价格)/筹码成本价格 + 股息率 > 1
即可稳定获利,而打败银行存款或理财则需要:
(除权日最低价-筹码成本价格)/筹码成本价格 + 股息率 > 1.02---1.03
而想要达成这样的效果,最好做好以下的策略安排。
1. 坚持长期定投。拉低成本均价,降低股票价格下跌带来的影响。
2. 忽略短期股价波动。往往时间越长的布局,得到的收获越稳定。分红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几乎每年都会稳定分红。
3. 分布投资多支优质银行股。分散风险避免个股造成的影响。
如有相关问题可以随时联系
@斯内克复盘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