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以“管理学”名字的剥削学
现代大众普遍的虚无主义,是因为这个时代的社会只提供了一种不可能有意义的选项,就是被资本家变本加厉地剥削。所谓的《管理学》本质上就是为资本家研究如何更潜在地 更严厉地剥削劳动者地方法或技巧。
资本家通过一种新的较为隐晦的手段驯服劳动者。例如在周会月会上公开表扬带病工作的员工,或是专门为“听话”“懂事”“好用”的员工召开全员表彰大会。一方面持续且公开地勉励“好”员工,给予正反馈,另一方面也持续地打压“坏”员工,给予负反馈。例如时不时地单独约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一种看似站在对方“成长”视角上的批判与指责,刺激“坏”员工发力为资本家卖力。而绩效,是贯穿所有员工工作生活始终的最有效手段,通过公开晒出“优秀”与“落后”,并且给予不同等级不同的奖惩策略,刺激人性最底层的动力,利用精神上的骄傲与羞愧,和物质上的无尽欲望,让工人乖乖听话。
而绩效也深刻地影响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作伦理。在绩效无处不在的资本主义社会,似乎只有竭尽全力地 时时刻刻地为资本家工作,才是唯一光荣的。如果你选择休息一段时间,就会被HR质疑不够上进,对职业缺乏规划,被划为躺平,被淘汰。如果你一直竭尽全力 兢兢业业地为资本家卖命,那会在各种场合表彰你的“好态度”,从你创造的价值中拿出一小部分,来奖励你,让你过上他们所宣传的“体面”的生活。在资本的宣传下,“体面”的生活一定是光鲜亮丽 灯红酒绿的,是奢靡的,一方面让劳动者自觉地追求这种生活,在这种追求中,资本及时给予一点边角料作为鼓励;另一方面让获得边角料奖赏的劳动者,在第一时间把奖赏拿出来消费,这些奖赏很快又会回到资本家的口袋里。
当资本定义了新的工作伦理与生活价值,劳动大众就不可避免地被异化了,成了被资本家驯服地奴隶。资本家要求员工在任何时候与客户联络,要求员工放弃自己的那些美好但在资本家眼里“无用”的兴趣爱好,仅仅作为一个工作的棋子而存在。而在移动互联网与信息科技的加持下,剩余劳动时间被无限扩张,员工根本不可能再有下班时间,每周七天 每天二十四小时都在工作的笼罩中,稍有松懈就会被上级指责。一旦进入职场,员工不可能再是一个松弛的人,而只能是一个被拧紧发条的机器。而一旦你选择暂时不进入职场,就又会被冠以“堕落”等贬义词,让你不得不放弃属于自己的生活时间,再次投入到炼狱般的职场。
而且,随着劳动分工越来越碎片化,劳动者独立自主的创业变得越来越不可能。以前的劳动者或主动或被动,都有可能离开工厂与职场,以一个小作坊的身份开始另一种相对自主的生活。但是,在劳动高度碎片化分工的现在,任何岗位都已经无法独立支撑完成一个完整的产品,每个员工都只会操作自己的那一个点,对于他的上下游的技能几乎丧失了,因此他离开职场的退路也被抹除了。这也是现在的劳动者一再抱怨工作的耗损,但又不得不继续工作的原因之一。
虽然为资本家代言的学者用各种精细化的研究报告,宣称人口减少的弊端,宣称失业率上涨的难处,但是,事实上,这些研究报告的背后逻辑都是资本家需要最多的 最廉价的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资本家需要“恰到好处”的失业率,是资本家维持较低工资,保持招聘便利的一种必要的外部条件,如果失业率下降到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劳动者找工作时的议价能力就会大幅提高,这无疑会增加资本家的招聘成本。
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一个多数人人性被泯灭的社会,一个多数人成为少数人耗材的社会,一个大众无法寻求到生活意义的社会,一个不可能给出打工之外选项的社会,一个应当被工人阶级有意识不合作与抵制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