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乾隆《延长县志》中的禹木公(讳三异) 禺草号汉阳
康熙乾隆《延长县志》中的禹木公(讳三异)

鹤湄公在江西宜黄石巩寺丹书石巩二字倒悬在穹顶上
当下网络真稀奇,亲疏远近赖信息。
山川异域挡不住,志同道合共努力。
网络,让我找回失散六百余年,曾在一个锅中吃饭的兄弟,结识诸多志同道合的宗亲和朋友,在亲朋通力协作,共同努力之下,找回光绪廿年的三修《张氏家谱》、见到云琦公(讳如榜)任广东普宁县令时,重修“南门古迹”的名牌和事迹、知道鹤湄公(讳伯琮)在峨眉山摩崖、江西抚州石巩寺、宜黄县玉泉井的题字及事迹、拜读雍正皇帝朱批画臣公(讳坦麟)的奏折、见到浙江玉环中心小学,纪念郎湖公(讳坦熊)建校275年,开拓玉环岛及命名的文章、看到立峰公(讳任佐),在四川綦江何家岩摩崖上所题“立峰”巨字的照片和文章、找到曾祖季郁公(讳仁芬)的墓志铭,及国家图书馆珍藏的相关资料、通过网络,还看到江苏东台市委党校撰文“学习两袖清风一尘不染的张仁芬”等文章,经联系并前往祭拜曾祖服务过的安丰古镇、找回并录入,湖北省委组织编篆《荆楚文库》目录中的三十六卷(部)先祖传世之作,及敬亭公(讳行简)和先祖们的诸多文章。一个又一个奇迹涌现,结识一个又一个宗亲朋友,上述一切,都是高科技网络所赐。这不!前几天又与陕西延长县作协主席史权联系上,他找来《乾隆延长县志》中有关禹木公的资料、信息:

汉阳柏泉三甲张氏家族故事丛书
一.延长县名宦祠 祀金知县董成务;明知县孙逢吉、娄鉴、王嘉柟、郝弘猷、万代芳,教谕李臬;清学使叶映榴、知县张三异九人。 二.名宦祠中牌位简介:张三异 湖北汉阳进士,顺治六年(1649)任。时值兵燹,人民窜徙,四野荒芜,乃招流移,鬻产赔粮。奉旨给“急公好义”匾额。岁旱,诚祷立应,蝗不入境。四载政成,升南阳府郡丞,邑人立祠西街。康熙四十五年士民思慕旧德,公呈知县周兆凤详请列祀名宦。后子伯琮任榆葭道,过延,入祠祭奠,作述并耀称盛事云。 三.史上延长县继任县令为禹木公所赋诗词文章(下面介绍两首):
故尹张禹木崇祀名宦
周兆凤③前令
屏山欝巍巍,拱揖一如掌。
翟水长悠悠,激湍雷鸣响。
遐哉古循良,谁能屈指两。
衡湘家世远,曲江风度朗。
衔命入延封,哀鸿咸负襁。
好义赔粮储,宸藻光天壤。
露处祷甘霖,逐蝗获丰穰。
杜母应如斯,召父亦相彷。
金石永令名,俎豆方将享。
直道在人心,舆论原非强。
西街有专祠,黉序列遗像。
我来莅此邦,高贤崇景仰。
怀古且自镜,寤寐伫遐想。

康熙、乾隆《延长县志》封面、封底
张禹木父师崇祀名宦
樊钟秀④邑明经
万叠山里一孤城,旱魃屡虐烽火惊。
孑遗且带疮痍迹,问谁卵翼得生成。
父老传闻欣仰止,至今犹说张夫子。
夫子笃生自汉南,淹贯百家饫经史。
先民礼乐累世崇,大雅文章推乔梓。
由来治谱有家传,渔阳燕国皆如此。
驰驱衔命逐秦鞭,牛刀小试理乌延。
筮任于今五十载,歌思过化宛如前。
爱民不若苕华咏,好士常赋菁莪篇。
刑清政简无冤狱,赋省徭轻有乐廛。
山川涤涤心是悼,步到桑林雨应祷。
蝗满一天飞蔽空,澄清万里去如扫。
代民偿逋洵急公,好义额悬皇仁浩。
堕泪看碑思祐德,桐乡崇祀协众好。
天眷有德福禄绵,接武夔龙启后贤。
屏藩屹屹镇榆塞,风标矫矫犹当年。
新恩欲颂勒金石,旧德永矢寿简编。
表扬大典崇享祀,尼山钟鼓何岿然。
呜呼!
翠屏矗矗翟流远,万古千秋常相奠。
夫子盛德固如此,焚顶何止广安县?

张禹木《痴龙文集》序言部分
“不为富贵所动,时以忠孝为行。”、“守身思父母,创业虑子孙。”王永彬的这两句格言,提醒无数有良知坚守底线之人;恪守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常德乃足,复归於朴的做人的道理。汉阳柏泉三甲张氏家族其子孙,遵照格言、祖训:“清白忠厚,不爱钱、做好官,尤以活人为念,宜缄默,毋自衿侈。宜省刑,毋多事以扰民。惟谦惟和,以宽以恕。”这训言自禹木公开始,代代相传,已载于《张氏家谱·绍兴公行述》。 从顺治初,云琦公(讳如榜)起到乾隆初,一百余年来,偏僻湖区走出两位进士、十六位举人(后陆续又走出四人举人,可以说,童生、秀才是柏泉三甲张氏家族人的标配),该家族走出巡抚两人三任、知府十几人、县令以上三十几人、为官者众多,足迹除满蒙青藏边陲地区外,遍于神州个省份。为官者大多数都能遵守这一祖训,有的人还做得很好。其中八世祖禹木公(讳三异)就最具代表性。他任上冲锋陷阵平匪患、祈雨救灾、断狱为民、张三异与戏曲、张三异与柏井歌、分田教子、扶困救民、重建南阳药王祠、留下《廿一史弹词· 註》《痴龙文集》《雪史》等传世作品、武汉最古老天然纪念物——“汉阳树的故事”等。在《汉阳县志》《湖北通志》《地方志》均有记载。

衿在明拓《汉淮源庙碑》上的“八省名宦 五世乡贤 廿科甲第 百忍家声”、“季郁审定”等印章。
张禹木恪守祖训并传承给后人,族获御赐“八省名宦 五世乡贤”的褒奖。闪亮的人生轨迹,照亮了张禹木一生的经典传奇,他家教严谨,孝友传家,勤政爱民,政绩卓著,晚年退居乡里,对相邻饥寒必恤,危困必扶,捐数百金修建石潭泾、东流港诸桥梁以方便乡里出行,每年以母亲名义捐谷千余担,计捐赈三十年。一生所到之处,士民建祠纪念他,事迹入祀当地名宦。受张禹木家风影响,家族学风浓郁,文人蓊郁,三百年来涌现出大量著作。东西湖区历史文献的半壁江山,旧汉阳县历史文献的四分之一,均出自该家族之手。张禹木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崇尚孝道,惟谦崇德。中华民族推崇的人生理想是有所作为,看重的立身之本是真才实学,认定的成才之路是勤奋好学,他的一生恰恰印证了这一点。

收藏中国国家图书馆内张季郁墓志铭
自《荆楚文库》录入先祖作品以来,族宝《五知莊训言》中的故事,就在家族中广泛流传。鹤湄公自述道:康熙甲申年(1704)夏入都(京师),乃得仰覲天顏。彤墀(殿前、朝廷上)奏對,咫尺聖(皇上)容,頻蒙注目(看得仔细)。會(当)陝西榆林道缺員,即荷特旨(当面下旨)立時補授,並蒙賜蟒服一襲。 康熙乙酉年(1705)正初,兼程赴陝,先於西安到任,乃由陝之榆道。經乾谷驛②,忽數十百人,迎謁(拜见)道旁,曰:某等皆延長赤子(顺民)也,沐(蒙受)太(老)中憲公(官名清正四品)恩最深,今見公,如親延長公(延长县令)顏色,十數日前望光至止,奈以在城官府,未解某等叩迎情意,出示禁阻,故於此處迓(迎接)公具述。報德無日,屢請崇祀名宦,上憲以捧主無人,尚虛盛典,今榮蒞伊邇,可遂輿情上籲,以光俎豆。懽呼之聲動地,予曰:先中憲公離延五十年矣,深仁厚澤,猶有愛慕不忘者乎。有明經樊人龍等,具道親觏儀容,受恩始末。且述且涕,予亦垂涕謝之。还讲述禹木公手不释卷,戊辰(1688)春,在避夏逆(标兵夏逢龙兵变)途中,著有《江城纪事》一集。还赋“避地南河”“奉旨合剿志喜”“避地南河立秋日坐月分韵”等诗,他在“避地南河立秋日坐月分韵”写道:
桐烟风洗气微凉,照夜清辉地若霜。
正好林泉闲岁月,那堪烽火警潇湘。
鹤声摇落魂虽季,兔影评分兴且狂。
莫虑白云生翳障,团圆指顾庆明光。

南阳药王祠中张禹木题的碑文和《五知莊训言》中飞来客(收藏《五知莊训言》先祖衿的印章)
俗话说:“宁卖祖宗田,莫忘祖宗言”。这是客家①老祖宗苦心孤诣的用意,即:无论在什麼情况下,无论在什麼环境中,子孙们都不能丢掉祖宗留传承客家话。后泛指不可数典忘祖,散失祖训及家风。祖宗言,除了指客家话外,也指家族传统、家族精神、家族文化,老祖宗更希望子孙们不要忘记,切莫丢掉祖训家风,并且希冀能将它发扬光大。
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
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刊登:辛亥武昌起义后汉阳富坤万昭度、张仁芬组织汉阳商团维持秩序,借以辅助官力不及
注: 1.客家先民始于秦征岭南融百越时期,至宋朝逐渐南迁的汉人在赣江、汀江、梅江冲击而成的三江平原上形成了客家民系。 2.干谷驿 在县西七十里,西至肤施金明驿八十里,东北至延 川文安驿七十里,置号房三间,又外二小间,马棚五间。周墙外有隙地拴马。驿旧设驿丞一员,额马一十二匹,驴一十三头,喂夫一十一名, 扛夫一十七名。康熙十四年(1675),裁驿驴一十三头,夫四名半,又裁扛 夫一十七名。 3.周兆凤,清辽东人。康熙四十一年(1702)任延长知县。廉明果断,一切经费不摊派。每逢耕种,必亲自下乡里巡视,遇勤农则赏钱,遇惰农则督促。断案明鉴是非。朝廷嘉其才,委署甘泉、洛川、神木、靖边各县,政声如一。 4.樊钟秀,陕西延长苏子里人,拔贡。博览弘通,为人雅静,不近华器。授生徒众多,著诗稿四卷,康熙年间受三任知县聘请纂成《延长县志》。
争创武汉市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三异传说”宣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