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百合
办公楼附近有一个早市,早市楼上有几个卖特菜的店铺。这特菜就指不是本地的大路货,而是云南的菌子、四川竹笋、荔浦芋头、兰州百合和东北人参之类。从本地大白菜、萝卜、猪肉摊子穿过,走到楼上,特菜店铺比散户“格”高一些。
以前吃过百合,干的,熬粥用它,觉得总有点特别的味儿,不是很喜欢。在一个素食饭店里吃过蒸的鲜百合,每瓣之间填满南瓜泥,顶上再加一枚枸杞,颜色好看,滋味也好,第一次觉得鲜百合好吃。百合的另一个做法是西芹百合加腰果,百合是点缀,尝不出特殊的味道。
特菜铺子里遇到鲜百合,用收缩膜保鲜包装着,四个一斤的六十块钱,九个一斤的四十五块钱。我第一次买了四个头的,袋子上写着四个吃法:生食、蒸食、煮食、炒食。我把它洗净蒸了十五分钟,蒸过了头,太烂了,然而软糯香甜,着实好吃。只是第一次做没有经验,不知道它里面主茎拔出去的地方会存泥,没有掰开细细洗它,吃着扫兴。而且也太大,一人吃一个,其他菜就吃不动。
第二次买我就选了九个一斤的,品质一样。掰开仔细洗干净,外层黄褐色的一概去掉,这次的蒸了十分钟,正好合适。形状既完好,口感也正好,还是软糯香甜,再加个鲜字。
做为一道零食,两个人一顿蒸三个就好,一个人的话,两个就不少。这九个能吃好几顿。
后来我觉得蒸它费事,就偷懒用微波炉,高火一分钟。很奇妙,又干又不熟,外干里不熟,吃着又艮又咯吱,生熟味道一口混杂,不佳。
然后我就改用两分钟,这次倒是熟了,却又过了,整体干燥卷缩,成了百合干儿了。口感干韧,甜度增加,吃起来竟然不错。百合心的部位,嫩而甜,实在是好。
下次试试一分半钟,应该能行。
百合生食我没尝过,因为还是不能吃水果,所以其他生冷一律也不吃。煮食要加糖,肯定不如蒸食味厚。炒食要加盐,还不能炒得软烂,我不喜欢。
因为懒,我对食物只是进行最简单的烹饪,从心里也认为所有复杂的处理,都费工夫而掩却本味。能不加水就不加水,能不加盐就不加盐,能不加油就不加油。所以我都是买来原料简单吃。芋头煮食或蒸食,看到别人做芋泥往里加糯米粉、加糖、加奶、加油,就觉得把本来健康的芋头搞得不健康,糟蹋东西。地瓜烤着吃,做过地瓜饼,还是麻烦。玉米煮食,奶油玉米什么的不做。也因此对高油高糖高热量的东西不很喜欢。偶尔吃一次可以,多了就有本能的抗拒。再一个对“加料”的做法也不喜欢。煎饼果子加好多料,驴打滚加好多料,油条里加蛋,水果捞加好多料——年轻时候食欲旺盛,就会贪心,这些也许会去尝试,现在只觉得这些料不过是糖脂油,着实吃不了好多。看书说到把饼里的肉塞得满满以至于爆出来用手拿不住的吃法叫做“怯吃”,说是一种暴发户的吃法,不上档次的,觉得有道理。当然如果喜欢,也能吃得下去,就随它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饮食理念,我是越简单越好。但出门吃饭,吃到别人花工夫做出来的东西,还是无论如何要尝一尝,弥补自己因为懒与拙而错过的好物。只是多年简单惯了,对于食物的本味执着一些,对于味道的层次理解就少,特别的搭配也尝不出来,需要特别用心再体会。
今天早晨特菜铺子里的鲜百合又多了十五个一斤的规格,跟小洋葱头一样,我还是买了九个一斤的,准备蒸了给爸爸也尝尝——软糯香甜的东西他一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