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选择题|每日一练|教原|中教史|第三十期
宝子们
333选择题更新啦!
来打卡学习呀!
从今天开始更新的是:中教史和教原
跟紧节奏哦~
333选择题-中教史
1.(311/07年)集中体现我国新文化运动民主追求的教育思潮是()。
A.平民教育思潮
B.国家主义教育思潮
C.科学教育思潮
D.职业教育思潮
2.(311/18年)20世纪20年代的“工读主义”思潮中有一派认为,“工读”只是用自己的劳动换一些求学经费而已,不必去理会什么主义。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
A.周予同
B.胡适
C.李大钊
D. 王光圻
3.(311/11年)为了收回教育权,1925年中国政府公布了()。
A.《外人捐资设立学校请求认可办法》
B.《请求力谋收回教育权》
C.《教育实行与宗教分离》
D.《取缔外人在国内办理教育事业》
333选择题-教原
1.历史上出现的“生而知之” “性三品说”在本质上属于()。
A.环境决定论
B.教育万能论
C.遗传决定论
D.外铄论
2.(311/13年)教师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身份认同和角色定位,使其自觉按照角色要求为人处世。这体现了教育的()。
A.个体社会化功能
B.个体个性化功能
C.个体谋生功能
D.个体享用功能
3.“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一说法属于()。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合论
D.主体论
答案解析-中教史
1.A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教育思潮。A.平民教育思潮:提倡“平等主义的教育”,强调使普通民众获得教育机会和权利集中体现了我国新文化运动的民主追求。B.国家主义教育思潮:主张培养具有爱国精神、国家意识的好国民,强调以教育为国家的工具,教育是国家的任务。C.科学教育思潮:主张“科学的教育化”和“教育的科学化”。D.职业教育思潮:其基本内涵是“授人一技之长”和“促进实业发展”,使教育与社会和生产相联系。所以本题选A。
2.B
解析:本题考查工读主义教育思潮。工读主义有很多不同的主张:第一,由匡互生、周予同等北高师学生的工学会把工学作为实现民主自由、发展实业、救济中国社会的武器;第二,少年中国学会成员受无政府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将工读主义视作实现新组织、新生活、新社会的有效手段;第三,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析提出了工人和农民结合;第四,由胡适为代表的观点称为纯粹的工读主义,“不过是靠自己的工作去换点教育经费而已”。所以本题选B。
3.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的收回教育权运动。1922年,蔡元培在《教育独立议》一文中,提出教育与宗教分离的主张。1923年,“少年中国学会”的领导人之一余家菊在《少年中国》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教会教育问题》的文章,率先提出了“收回教育权”的口号。1924年7月,中华教育改进社在年会上讨论余家菊等提议的《请求力谋收回教育权》。1924年10月,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在年会上通过了《教育实行与宗教分离》和《取缔外人在国内办理教育事业》两个议案。迫于中国社会舆论及知识精英的压力,1925年11月,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了《外人捐资设立学校请求认可办法》,要求所有教会大学都应在中国政府部门注册备案。因此,本题选A。
答案解析-教原
1.C
解析:本题考查关于影响人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生而知之”“性品说”都属于“先天决定论”,把人的知识才能和道德的好坏,说成是天生的,由遗传决定的。环境决定论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教育万能论把教育的作用夸大到可以决定社会。外铄论则强调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所以本题选C。
2.A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包括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和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题干中的“教师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身份认同和角色定位,使其按照角色要求为人处世”与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的内涵(即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促进角色和职业的社会化)一致。其余选项均是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因此,本题选A。
3.A
解析:遗传决定论强调内在因素,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即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遗传素质。题干这一俗语强调遗传素质起决定作用,这一说法符合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更多干货详见公中号:333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