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性启蒙读物
查看话题 >一个母胎solo为什么想来做性教育?| 我和性的故事
前言:
我是VividLife项目的发起人和主理人镘颖,感谢我们终于相遇了。
VividLife是一个刚诞生不久的项目,它是一个性教育的探索创新项目。
我们致力于捕捉「性与性别」的真实声音与故事,以个体经验采集、多元观点碰撞、视觉艺术行动和公共空间策展等形式进行有建设性的讨论,打破固有观念和刻板印象,促进社会包容性发展。
正文:
3年多以前,21岁的我偶然打开英剧《Sex Education》(性爱自修室),我大为震惊。
很难和你描述对于从小到大几乎没有接受过性教育、也没有过什么恋爱经验和性经验的我(三年多过去了,25岁的我也依然没有,但是没关系,没有经验也是一种经验),那是怎样一种文化冲击。
这群16岁高中生谈论和实践的各种关于性的一切,性对他们来说再正常不过。而它在我身边几乎是一件隐形的事情,我对其几乎一无所知。
我开始思考产生如此巨大的文化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好奇心和探索欲驱使我开始学习性知识,就这样我开始了我的性教育的自修之旅。
接下来的几年里我学习了许多相关的知识,一开始从生理角度去理解性行为本身,后面慢慢意识到性存在于所有的人文领域,它与社会、心理、政治、哲学、宗教、历史等非常多方面都息息相关,它真的太复杂了。
在我的性教育自修之旅中,我看到了自己非常多的成长,一点一点成为更加丰盈和自由的个体。
我意识到性教育太重要了,但是,我们接受过的、现在教育体系可以给到的性教育,都远远不够。
性教育的缺失所带来的问题非常之多,例如:
- 性健康风险增加:缺乏基本的性健康知识可能导致在性行为中不使用或错误使用避孕方法可能增加意外怀孕和性传播疾病的风险
- 缺乏性自主权:不了解自己的身体和性权利可能导致的在性关系中缺乏自主权,不能为自己做出最佳决策
- 性暴力与骚扰:缺乏对性同意的教育和理解可能导致性暴力、性骚扰和性侵犯等行为的增加
- 自我认知与认同:对自身的性身份和性取向缺乏理解和接受,可能导致自尊心问题、焦虑和抑郁
- 刻板印象与偏见:对于社会性别了解不足可能导致性别二元的刻板印象和对非二元性别的偏见与排斥,固化不平等等等等等
(以上观点均有事实和数据支撑,篇幅原因暂不展示)
问题很多,然后呢?
非常负责任地说,以上的这么多问题,VividLife大部分都没有办法解决。
我们想要做的,不是去讲抽象和复杂的理论知识,也不是去做分析和逻辑推理,然后给出解决方案。在复杂的社会问题面前,我们深知自己力量的渺小。
我们想要做的,是选择去看见和拥抱每一个具体的人,倾听每个人在性与性别方面相关的困惑、困境与个体经验。我们致力于讨论和看见:
性:
- 女生也像男生一样ziwei的吗?
- 男性的性欲和女性的性欲是一样强的吗?
- 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自己的性取向呢?
- 第一次经验应该是怎样的?
- 什么时候发生比较合适?
- 为什么有些朋友喜欢“找虐”?为什么痛感可以转化为kuai感?
- 残障的人也有性需求吗?老年人也会有性需求吗?
- …… 我们讨论和性有关的一切,看见不同个体性需求的存在与多元,看见不同性别、性取向和性身份的人们的故事和经历,也看见边缘人群的性需求和性权益。
性别:
- 真的会有56种性别吗?我们该怎么样去认识他们?
- 被叫“娘娘腔”,因为太不像男孩子了
- 什么样才是一个像样的男人?女人又应该是怎么样的?
- 我不认可我的生理性别怎么办?
- 听说有的人身体有两套生殖系统,那ta是男生还是女生呢?
- …… 我们探讨与性别有关的一切,无论生理性别还是社会性别。重新思考性别规范的塑造和维持以及其对于个体的限制,探讨如何打破刻板印象和性别二元对立,促进性别平等和包容。
身体:
- 来月经是一种怎么样的感受?
- 我是女生,我不想穿内衣,行不行?
- 我该怎么样认识和爱我自己的身体?
- 为什么一看到自己胖了就焦虑得不行?
- 为什么我们喜欢白幼瘦?
- 不化妆、不美颜,我的脸还是我的脸吗?
- 我是男生,我喜欢化妆行不行?
- …… 身体是性与性别表达的重要媒介,我们讨论与身体有关的一切,看见身体的存在、探讨身体如何被社会和文化塑造以及如何看与被看,那些不符合传统性别二元制的个体如何经历身体认同和表达的挑战。
关系:
- 为什么我们想谈恋爱呀?
- 爱是什么?爱情又是什么?
- 理想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呀?
- 关系,有多少种可能性呀?
- 婚姻和一夫一妻家庭制会走向没落吗?还可能有什么样的关家庭模式咧?
- 我是自愿成为全职妈妈的吗?
- 亲密关系不是有爱吗?
- 为什么还有暴力发生?…… 我们谈论爱与亲密关系,也探讨性别权力、性别期待、性别角色分工等如何影响个体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结构,看见基于性别所带来的不平等与暴力的存在,思考如何建立包容和平等的关系,拓宽关系的可能性想象。
我们相信,个体的叙事是有力量的,我们的经验是宝贵的。
这些发声和表达就是创造的开始,终将得以促成一些积极改变的发生:
- 打破沉默与刻板印象: 通过不同个体的经验与故事分享,我们得以更深入地理解性和性别的多样性。打破长期以来对于性和性别话题的沉默和刻板印象
- 重新发现自己与他者: 从性与性别的视角出发,重新发现和探索自己,建立更积极的自我认同。同时也看见他者,重新思考自身与他者的关系
- 促进理解与提供支持: 无论你的身体、性取向和性别认同如何,都值得被看见与尊重。我们的个体经历,将提供安慰和支持给到那些正在经历类似困境的人
- 创造更加包容的社会: 超越个体的经验和认知局限,真正理解他人与我们自身不同,并且都有选择成为谁的权利,尊重和包容他者,这终将促进社会包容性发展
VividLife的4个关键词:
- 个体经验采集: 深度访谈、经验写作等方式,捕捉、倾听与看见不同个体关于性与性别的困惑、困境与个体经验
- 多元观点碰撞: 进行性与性别的焦点小组、圆桌讨论等,倡导理解、尊重与包容的多元观点碰撞,也呵护个体的感受与情绪
- 视觉艺术行动: 去创造和表达,通过摄影等视觉文化来创作新的自我形象、新的看与被看的方式以及新的看世界的方式
- 公共空间策展: 进行性与性别的主题概念策划,在公共空间以轻量化、可复制、可循环的方式进行多城市展演,让更多人参与到性教育的讨论中
在我们所有想要表达的、和想要去创造的东西里,视觉艺术行动和公共空间策展是我们的重要选择,也是我们故事中的重要一环。
视觉艺术行动:
这是一种结合视觉艺术和社会运动的实践方式,也是一种寻求自我表达的方式。我们希望通过从性与性别视角出发的、基于个体经验的视觉表达,探索身体、性与性别、关系中那些不轻易被察觉的社会规训与文化烙印,重新发现我们自己和他者,并且去展现属于我们自己的看与被看的表达方式。
正如扎内勒·穆霍利所说的“这是关于我们的,由我们制作的,为了我们。”
公共空间策展:
这是一种通过策展的方式,将性与性别相关的视觉艺术行动介入公共空间的实践活动。我们将打破传统艺术场馆的界限,在日常的、公共的空间中发起有意义和有建设性的对话,探索视觉艺术在挑战传统观念和打破偏见中的公共性,去创造一个更开放、更包容、更富有想象力的公共空间文化氛围。
非常感谢你看到了这里。
在VividLifes诞生的过程中,我感受到非常多创造的快乐。就像在孕育一个新生命,她真正诞生于我。
但她又不全是我的,从开始只有一个模糊的想法,到现在可以清晰地和你讲我们想要做什么,中间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和鼓励。
即便如此,我们也依然有非常多的压力和不确定性,我们不知道会采集到什么样的故事、不知道怎么去把握尺度(要是一不小心就被封号了怎么办,要是一不小心就引起性别对立了怎么办……)、我们也不确定能创作出什么样的作品、我们的作品和展览能不能被公共空间接纳、会不会有被举报的风险……
但是,即便有非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我们也依然非常坚定,这是我们想去做和去探索的事情。我们想去发出我们的声音、去创造属于我们的一些什么。
现在,我们想邀请你,我们也需要你,一起去记录和书写这个属于我们的集体记忆。
我们欢迎:
每一个想要重新发现自己和他者的你
每一个开始想要或者已经在积极探索性与性别的你
每一个对性与性别有困惑,想要去讨论的你
每一个在性与性别方面有故事和经验,想要去表达的你
每一个想通过视觉艺术和公共展览去探索和表达性与性别的你
……
让我们开始试着去想象、探索和创造更加包容、美好的自己、关系和社会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爱自己、也爱别人。
找到/联系我们:
公众号:VividLifes
小红薯:VividLife要策展
小宇宙/喜马拉雅:VividLife大方谈性

资金支持方:“你我伙伴”

本项目在公益机构“你我伙伴”的性教育青年创造营暨小额资助计划中孵化和资金支持下开展
- 你我伙伴是专门为6~18岁儿童青少年提供优质性教育服务的专业机构,是目前国内提供性教育服务规模、参与学校数量最多的组织之一。“你我伙伴”致力于提供优质的性教育课程服务,重点提升经济欠发达地区和残障青少年、职业学校学生等脆弱人群获得性教育的机会。通过促进社会动员,倡导人人都能参与,推动性教育的规模化发展。
技术支持:
- 联合国教科文研发的《国际全面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
- 联合国人口基金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北京师范大学性教育工作组研发的《全面性教育技术指南——国际标准在中国的潜在本土化应用》等
这些技术资源,旨在为政策制定者、教师、健康领域的教育工作者、项目管理者、青年发展领域的专业人士和青年领袖提供了完整、科学、本土化和标准化的方法,从而设计、实施、 监测和评估高质量的全面性教育课程和项目。
全面性教育:
- 全面性教育(CSE)是一个基于课程,探讨性的认知、情感、身体和社会层面的意义的教学过程。其目的是使儿童和年轻人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学会为自己的决策、行为对自身和他人产生的影响负责,从而确保健康、福祉和尊严;学会尊重、接纳、包容他人并具有同理心不论对方属于何种民族、种族、社会、经济或移民身份宗教信仰、残障、性倾向、社会性别认同和表达,或具有何种性特征,为构建公平且富有同情心的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