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文昌,但这里不是乌托邦
这是我的第183篇原创
20231201 @ WENCHANG
10:30 会文镇 祥德食店
驱车近30公里,从文昌市来到一家乡镇的小店,来嗦一碗地道的卖价15块的汤粉,大概是一件听起来略微癫狂的事情。人类在对美食的「趋之若鹜」的本性中,总是显得毫无立场、缺失自我。
但是,风雨兼程之后的这一碗汤粉,值得。

感慨于小红书食客们的毒辣眼光,也感谢饕客们的无私分享,终于成就了我如花开一般的味蕾体验。这一刻,该用什么样的词藻来形容这一碗粉呢?我想,大概最华丽的形容词,都相形见绌。它谈不上精致、论不及高级,但就是那么些简单到不行的食材的组合,便将其所有的精华融入到了这碗汤里,再佐以咸鲜酸辣的糟辣椒,这一碗,是用来激活一天的味觉,最合适不过的方式了。
食店所在的老街,比昨日逛到的文南老街,显得热闹许多。尽管细雨绵绵,但食客不断。
曲折环绕的老街里,尽是各色的食店。工作日的上午,往来骑着“小电驴儿”的人们,在街边穿梭、停靠和游走。拐角某个小食店的墙壁上,赫然贴着“全速外卖”的广告单。
这里有与外界的融合,但似乎,村镇经济也自有其独立的商业范式。
13:14 龙楼村 原木畅享奶茶店
时间在这一瞬间,与昨日石头公园内的「海誓」遥相呼应,应景的是,刘若英的《当爱在靠近》在我落座的那一刻,通过店里挂在墙上的那只体积颇小的音箱,释放出了巨大的“能量”。
风雨交加的周五,偌大的店里,七八张大桌子,空阔的,倒让我难以找到一把自在落座的椅子。村儿里的这条街,应是最核心的一条商业街,从街头走至街尾,尽是各色各样,如万千乡镇街道的小店铺,其中的分别,还真的说不出来个一二三来,谈不上多有特色,更遑论什么布置或是审美。
同样是商业街,这里与城市,存在着独有的时差。午间时分,像是休眠的时刻。街边的小店里,工作人员比顾客更多,有的店铺的门窗上,赫然挂着下午两点才开始营业的小木牌。

想找一间咖啡店待着,高德地图上最近的一家,在数公里之外的别的村子里。倒是奶茶店和蛋糕店,在街头的一百米,坐落着三五家。这一家,是从街边望去,招牌、点单模式、内饰更稍显些美感的一家。当然,茶饮单上的那些个“网红”名字,倒是也在说着创新贫乏、失去自我的故事。
或许是我的要求太高了?
毕竟,在店里这禁不住“聒噪”的短短二十分钟里,眼瞅着来了四五波顾客,也来了四五杯外卖的订单。一个男老板和一个女店员,从我进到我出,始终在餐台边忙碌着。从店里放置着的两个路由器,两座共享充电宝桩,四张长桌和四张圆桌,以及无数把摞在一起的塑料椅凳,都显而易见地告诉着我,这很可能是这个村镇上年轻人的聚集地,只是我来的这会儿,还没到点儿。
走在路边的我,在想着,如果在这里,开一家别具一格的小咖店,是会格外有竞争力,还是会被碾压倒闭?虽然人们都说,下一个时代的商业风口是“审美”,但这里的人,真的会需要并为之买单吗?
14:40 龙楼村 阿满豪享盐焗鸡
在龙楼村搁浅数小时,与其说是感受乡村的风貌,不如说是为了等这一只鸡的味道。
这家店在核心商圈的边缘,如果没有当地人的推荐或是小红书某博主的安利,大概谁也找不到这么个门面,吃上这么一只每日限量供应的鸡,而这只鸡,只有在下午两点以后才能买得到。早上,店主说,得到一点半以后才能做好,问我要不要预定一只?
我没搞清楚状况。一没懂为什么中午的饭点却吃不到饭,二没懂其中的「预定」的意味。正踟蹰着,要不要前往下一个目的地,打开地图才知道,还得有80多公里,才觉得这一趟,如果直接离开了,多少显得性价比贼低。所以才有了前述的Town Walk,以及关于奶茶与咖啡的观察和思索。
再来的时候,鸡当然已经做好了。当刚刚落座不久,便又有人驱车来取预定的盐焗鸡时,我瞬时明白了为什么老板娘要“多此一举”地问我预定的原因,因为不预定或是再晚来点,就是来了,也有可能吃不上。

对于鸡本身,我其实是没有那么偏爱的。平时吃得最多的,也仅限于鸡翅鸡腿这两个部位。但不得不说,盐焗虽然做法上很简单,甚至在我的理解里都有些“粗粝”,但入口的那一刹,还是惊艳到了我。当然,随着“进程”的推进,油脂的味道逐渐沁入脾胃,又碰到了口感欠佳的鸡胸的部位,想要一个人独吞一只鸡,我也略感难意。这一只,2-3人吃,刚刚好。
食物很好,但期待被拉得有点高,所以,我勉强给个7-8分吧。
老板说,一天他只做十来只,一只售价88元。虽然不在核心的商圈地带,门脸也没什么特别的装饰,极不显眼。但细细一算,在这座小城里,好地段的位置和门脸,是为了吸引游客驻足购买的,而这样的一家自己门房下的小店,只要够应付当地人对美食的“小”需求,收入便已然能趋近于还不错的水平。
老板一家可能没有什么品牌推广的知识,但他们深谙了品牌营销的最重要一点:熟知自己的目标客群在哪里。
在这样的小村镇里,流量是有天花板的,但因为互相大多都有关系或都认识,只要是个不错的手艺,口耳相传,自然不用愁稳定的客源。对于他们而言,想要获得更多的财富,可能也并不难,但能安然并维持于现有的小康,得是一种怎样的心性呢?
这简简单单的一只盐焗鸡里,既有明确成功的经营策略,也有值得人思考的处事哲学。
17:18 铺前镇 阿妹糟粕醋
再次行驶80多公里,到达了距离海口比距离文昌还近,但行政区划上仍隶属于文昌的铺前镇。行程中,想顺道去什么旅行地转转,便寻着路牌的指示,绕道去了小红书上好多人力推的月亮湾海滩。

狂风作,风雨加。风浪之下的海滩,失了情趣,丢了颜色。黑灰白黄,四色相间,构成了彼时海滩的某一幅图画。
突然对于“小众”二字多了诸多的理解。照片是一种局部的美,如果有一种技术,可以无限扩充网络上照片的全景的话,或许总更多不堪。这么一想,摄影师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才是真正手握美丽密码的人。
来之前,以为阿妹糟粕醋,是像在北京通州万达吃到的糟粕醋火锅一样的东西,还担心这一餐或许会因为吃不太下而直接放弃。来之后才发现,想多了,其实就是我们常吃的米粉或者米线,只不过里面的汤料换成了糟粕醋,小菜们也变成了各类海鲜、牛杂、猪杂和素菜种种。

糟粕醋的味道比在北京吃到的更清淡,少了油腻,多了清爽,辣度适中,很符合我这个山西人的口味。但整体而言,汤料放的时间有些长,微温偏凉;米线像放久了一般,口感偏糙;蛤蜊肉应是风干后又泡发的,失了新鲜的味道。总之,有一点点“糟蹋”了糟粕醋的感觉。
想扛两瓶子回去,却被告知说,常温保质期只有两三天,遂作罢。
铺前镇多为骑楼的建筑,是攻略里,会常被提及打卡的地方。这里显然比前两个村镇,看上去发达许多,商业业态也更成气候和规模,当然也因此更像是为外地游客服务的中转站。这里的秩序更加井然,街道也干净许多,这个时点,车水马龙,多有热闹。
老板问:“帅哥你不冷么?穿着短袖短裤。”
我说:“我从北方来,刚脱下了羽绒服。”
20:08 文昌市 某酒店
觅食之旅的最后一站,是盛名已久的龙华茶园。此茶园非我们北方人理解的彼茶园,它更像是一个大的夜市集合体。
而实际上,龙华茶园是集早茶、午市和夜市于一体的类似于“综合大卖场”的地方。海南的茶,与广东的茶,意味相似。所谓茶,不仅仅是饮茶的茶,更是各种点心的总称。只是,夜里刚吃了糟粕醋的我,转了一圈,也丝毫难以增添更多的胃口,便作罢,拂袖离去。
看着时间尚早,便想起来了被自己忽略了的海南清补凉。但天公不作美,今日清凉的天气,似乎注定了清补凉的生意清冷。于是评分最高的两家,待我去时,都已关门歇业,终不可得。
今日的文昌觅食之行,倒也圆满,文昌的溜达之旅也将画上一个浅浅的句号。

数日之前,与一好友“高谈阔论”,提及大家愿意生活的理想城市,她说是伊犁,我谓之大理。
距离上一次的大理之行,其实已然过去了将近七年的时间。这七年的时光里,大理是什么样,是否还是如我心里那般的纯净,未可知。
选择文昌,既是临时起意,也算“蓄谋已久”。
大理、安吉、文昌,是三个数字游民偏好的聚居地。这一次,我差点预定了Serendipity空间的床位,但还是因为时间太紧张而作罢。
能满足数字游民这个群体的生存和生活空间需求,基本上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商业化氛围,需要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才称得上真正的适宜。
大理作为国内最早的背包客聚集地,背靠洱海苍山,坐拥厚重的历史文化,自然是完美匹配;安吉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便利的经济发展条件,再加上已有的较完善的设施和自发成型的社区文化,从我亲身经历的感受而言,除了物价是一线城市的水平外,如果我有一份可以远程完成的工作,或者提前进入到“可退休”的人生状态,我非常愿意在这个地方长居。
只是文昌,有不同。
当我越渴望以一个生活者的身份,在这里寻求一份安定感的时候,越难以在这个小城的环境里,感受到接纳和包容,或者说,人在异乡为异客的感受,颇为显著。人们谈不上多热情,当然也说不上有冷漠。
商业设施也显得不及预期。我昨天预想着,找一个海边咖啡厅,安安生生呆一下午,做完我拖延许久的PPT。可当我抱着笔记本电脑,连着在两三个海滩游走之后,我放弃了这个天真的想法。于是,今天的我真正意义上,化身成了一名游客,循着一条美食的路线,驾驶着这辆小飞度,在风雨之中,一日开出去两百多公里。

来海南的这几日,凑巧天气不佳,真在海边游荡的时候,也无法感受到这里海景的美丽与独特。

但颇具机缘的是,这一次,真正让我心静下来的时刻,是这两日在海南环岛旅游公路上,看着两边的椰林不断后退的那些个瞬间。

当路上来往的车不多的时候,那一种隔世之感,让我瞬时也觉得,如果能在这样的绿林之间,没有终点一般,不断前行,也不错。
Stay Tru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