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游记(8)
(8)聊天-作为生活方式
小巴缓慢地穿行村子,窗外是在阿巴斯或锡兰的电影里常见的明媚乡村风光,路过小学、居民区,买菜的村民下了车。
到了Ürgüp,为了赶上下一个整点到Göreme的小巴车,我们有不到40分钟的时间在车站附近吃简餐,匆促中闯进一家小店,遭遇到早上听到的“无法接受的冷食”。这种本地特色叫köfte,看起来像两头细中间粗的长肉馅,被轮胎碾过似的,配生菜番茄和酱夹在薄饼中。传统的köfte用肉制成,但我们吃到的是纯素的,味道用三个字描述:酸、涩、凉。尝了一口后,看着眼前一大盘“肉馅”直发愁。为了支撑体力,我抵御着胃口的罢工,硬吞了三个。
男老板本来坐在门口的桌边与熟人聊天,客人渐多起来,他不得不送走熟人(女老板在柜台后催促他),在桌子间忙碌。聊天可能是本地男人最重要的生活方式,在Ortahisar镇中心的茶馆里,每天坐满了中老年男人,热火朝天地讨论聊天,那个氛围我猜少不了政治话题。开小巴的司机在开车前,也泡在茶馆里。第二天逛古董店,第一家老板长时间在茶馆里喝茶聊天,拜托邻居看店,第二家老板则坐在店门口跟朋友聊天度日。更不用说那些喜欢跟我们聊天的土耳其人(男人)。那个茶馆像古希腊城邦的公共浴室。而这种生活方式似乎离原子化的我们有相当的距离。
去Göreme的小巴车上,我们遇到了真正的背包客:两个中国小姑娘,一人一个超高背包放在脚前,可能只有大学刚毕业的年纪,已是熟练的旅行者。她们出门一个月有余,从伊犁出境,坐一辆只需200元的大巴到哈萨克,途径乌兹别克、埃及,最后到土耳其,回程也准备一站站慢慢玩,从中国西部到家乡湖南。我问她们这一路哪里最好玩,坐得近的女生说觉得埃及不错,有沙漠也有海,物价低,坐热气球只要400元,比卡帕便宜不少。所以她们也不会在卡帕坐热气球,不过为了看清晨的热气球升空(电脑壁纸图像),她们特意从附近的镇子搬来Göreme住。
跟勇敢的小姑娘告别后,我们往镇中心的车站走,那是跟向导Mehmet约定的地方。我心里直打鼓:5个小时能坚持下来吗。更重要的是,Mehmet好相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