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人生中的那段江湖往事
查看话题 >战术训练——部队经历(八)
大约二十多天后,战术训练成为了我们重点的训练项目,几乎占据了每一个白天,早上八点出发,前往学校后山,除去中午回校吃饭和午休,一整天时间都会呆在那里,战术训练的主要内容有匍匐前行、枪械训练和实弹投掷。

匍匐前行就是晴朗地爬行,在一片晴空万里顶着炎炎烈日贴在草地上爬来爬去,几乎就是全部内容。那几天是整个新训的至暗时刻,顶着烈日练习一整个上午,期间不知道爬行了多少公里,把手腕手肘都磨破皮,体力消耗不亚于体能训练,但体能训练好歹穿短袖体能服,战术训练时必须穿着全套迷彩服,迷彩服内还有一件短袖体能服打底,虽然会把迷彩长袖卷成短袖,但效果甚微。临近中午回去吃饭午休,回到宿舍脱下已经黏在身上的衣服,那一刻才发现,夏日里只穿一件短袖竟能如此凉爽。把衣服挂着晾在床边,一个午觉后湿度未减,跟泡过澡一样。可没有其他选择,还是硬着头皮套到身上,毕竟一共就两套作训服,其中一套放在柜子里当摆设,如果把衣服换下来,要么叠好挂在柜子里发臭,要么走到楼顶去挂着,但多半没有时间。

后来的枪械训练和实弹投掷,虽然仍是穿着长袖迷彩在烈日下待上一天,但至少体力消耗少了许多。枪械训练首先学习持枪方法,背枪、肩枪和持枪,以及切换,和队列训练一样需要无尽的重复,达到动作标准和队伍整齐,光是这些就花了不少时间。而后才是练习瞄准,教授过“三点一线”的方法后,就让我们趴在草地上两手把枪架起来,有时也会架在马扎上,就这样趴着瞄准远处的物体,一趴又是好几十分钟。刚开始都还挺认真,但时间久了确实没劲,我们本就过度劳累而睡眠严重不足,不睡过去才奇怪,根据我的经验,把头靠在抢把上最容易睡着,且不容易被发现。
下午操课结束回校的路上,连长或许是触景生情,唱歌时总喜欢唱那首“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其中有一句“愉快的歌声满天飞”,此时一天的操课将尽,的确应该开心,但实在太过劳累,还饿着肚子,唱歌总是有心无力。偏偏连长揣着明白装糊涂,问我们为什么声音这么小,是不是因为没有吃饭?如果声音这么小那就别吃饭了!也亏连长能想出来,那可真是标准的恶性循环,因为饿着声音不大,声音不大就不能吃饭,吃不了饭更饿,声音更小,真像地主家的长工。无论如何,我们一路唱了一遍又一遍,声音不见得多大,但好歹唱了那么多遍,没有功劳但有苦劳,连长才说还算勉强,准许开饭。
吃过饭后回宿舍的路上,连长又兴奋了起来,期待着说现在吃了饭,我们再来唱一首,要唱得响亮、唱出气势。虽然我们吃饭时间很短,但我相信连长是吃饱了的,毕竟有通信员在旁边好生伺候,甚至有时有鱼都提前挑出了刺,而我们不敢吃鱼,害怕浪费了时间。吃过饭后的声音的确比之前响亮了很多,但连长听完还是不满,问我们声音怎么这么小?是不是没有吃饭?在我心里,只有薛定谔的猫可以比肩连长的饭。
枪械考核在靶场进行,是整个新训唯一一次接触到子弹,部队的枪械管理比往年还更要严格,甚至不允许使用之前配发的自己的枪械,而是在靶场上固定了十把枪,用铁链牢牢锁在地面上,只能有小幅度的移动。据说是曾经的一起重大事故,正式打靶时有人举起枪后转向,朝着别人开枪,画面惨不忍睹,不是我们学校,这种事情无论发生在哪,都会全军通报学习。对我们的实质影响在于,这些枪因为使用次数太多,准心很差,会朝着某个方向偏移,而且在开枪前,没人知道准心到底偏向了哪边,而当你知道时,已经是打完后无法补救了。我们在准备处领取了五发实弹,走到枪支位置后把子弹装入弹匣,瞄准百米外的十环靶,静待开枪口令。

口令下达后,有人迫不及待地扣下了扳机,虽然早已做好了准备,但那声响像是耳边炸响了一个大炮仗,震得耳膜生疼,即刻产生了耳鸣。后来接连的枪声似乎遥远了许多,我意识到听力明显下降,似乎和周遭的世界产生了隔阂,我扣下了扳机,第一次同样地震耳欲聋,后续的四次却习以为常了。时间结束后所有人起立,跑到靶前将自己的靶纸拿走,换上新的靶纸,等着下一批人来射击。班长悄悄告诉我们,可以在靶旁稍作停留,找找地上散落的弹壳,揣在兜里自己作纪念,不过等以后坐地铁回家时千万不能带,否则会被当场扣留,说不定还会受到处分。
实弹投掷训练时用的是等重假弹,我们接触到的有两种,一种是长的,像个小棒槌,一种是圆的,游戏里常见。我们需要头戴钢盔,投掷时假装拉开拉环,蓄力后投出,并且每次投掷后,必须迅速趴下,模拟实弹投掷时的安全措施。
最后考核使用实弹,十分危险,甚至可以说是性命攸关,毕竟手雷的威力太过可怕,如果心里素质不好,出现失误,后果不可预料,因此投弹时旁边会有一名教官作为“安全员”,时刻观察情况并做出反应。我们领取两枚手雷后走到投掷处,前面是一片厚厚的土堆,周围是几米长的战壕,一旦投掷时出现“脱手”等情况,安全员就会立马将手雷踢出,并抱着新兵滚入战壕。
班长说,手雷的拉环很有意义,可以留着作纪念。投过手雷后,我就把两枚拉环放入了裤兜,不经意间发现旁边的地上还散落着一枚,毕竟旁边还有位教官,我不好意思直接拿走,我打了个报告询问教官,能不能把那枚拉环带回去。教官笑了笑,没有问我带走干嘛,而是把那枚拉环捡起,擦去了上面的灰尘,交给了我,告诉我要好好留着。
可惜时至今日,我已经找不到那枚拉环,甚至记不得拉环的模样,很多事情就像这样,已经消逝在了风中。#人气创作计划#
高考结束,初入jun校——部队经历(一) (douban.com)
快更完了,已经不知道写什么了,如果有人在看的话,朋友们有没有什么建议?
© 本文版权归 云山kumoyama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