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双向奔赴的感情真是又难又苦! | 斜教周刊 Vol.309
作业日:2023-02-19
1. 《一些心碎与美好》 by 子鱼
庆幸的是,在奇怪的他面前,奇怪的我也终于不再古怪。常常觉得他是世界上另一个我,我们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也有太多难以置信的默契。我们的话题常常峰回路转马不停蹄,今天是电影专场,明天是音乐专场,后天又变成了手机电脑,再无聊的话题,说起来总是那么有趣,总要有十足的困意才不得不强迫自己放下手机,也总要一遍遍反复提醒需要早起上班才终于善罢甘休。
像两个痴迷游戏的孩子,一定要反复把游戏玩到通关为止。这场游戏名为“探索人生”,但意料之外的,我们都输了。游戏结束时,双方情绪焦灼到了顶点,互不相让,互不认输,终于,一切戛然而止。
2. 《北京大爷都想当大哥》 by 安卓儿
这会儿有另一个男生问“大爷,这棉花糖怎么卖?”
大爷没抬头说:“10块。”
男生说那来两串吧。
大爷说:“那你得等会儿,前面都排着呢。还有以后别叫大爷,叫大哥。”
旁边的人都笑了,男生说“叫大爷不是显得亲么?”
大爷乐了“大哥还能喝点儿,大爷算什么了,再说你多大你就喊我大爷,你父亲多大岁数了?”
男生想了下,“我爸应该四十五了……”
大爷一听,“哦,那还真是大爷!我四十八了...”
站着等棉花糖的人都笑了。
3. 《神经科学实验室日常2:“你的实验申请表上没有我的名字”》 by 苏氨酸
记得我开始做手术的时候,甚至不知道做完手术需要打印一个实验卡片,卡片上要有ERF编号,我也没有自己的ERF,就跟着一个实验室博后做她的实验老鼠,注射一个荧光病毒,那位博后也是心大,看我做完就走了,说“你等老鼠醒来把它放回去吧,我得赶紧回家遛狗了”。结果,第二天就收到了技术员发给那位无辜博后,她再转发给我的大作文,说 “你这个手术后的小鼠咋没有实验卡啊,给我们弄懵了,这什么情况?” 然后我赶紧一个小作文解释道歉,当天就上传了一个有自己名字的正经ERF。当然,那时候我也不知道ERF上面需要写上trainer的名字,不久后我找一位博后作为trainer看我做活老鼠手术,她答应之后问:“你的ERF上面有我的名字吗?如果没有的话你要更新一下我才能作为trainer看你做哦。” ……Fine,感觉我们每天都在上演《是,大臣》。
“ERF上面没我的名字”虽说是为了符合规定,但很多时候也可以作为推辞的借口,比如一位实验室友人很宅,经常让我帮他给喂柠檬水*的老鼠称重,称体重其实很快,我倒不介意顺路帮个忙。不过有一次他让另一个实验室小哥帮忙称体重,那位小哥:“啊,我很想帮忙,但是你的ERF上没有我的名字,万一它们体重过轻,我可能不知道要怎么处理,你还是自己来看看吧”。嗯,说得好像很有道理。
4. 《相亲故事》 by Mikoto
他说,男性在相亲中的获得感很少。社会文化默认相亲的约会需由男性发起,相亲的费用需由男方支付,相亲约会的内容需由男性安排。做完这一切的男性,在相亲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呢?他问我他该怎么办?
我忍不住抱头哀嚎:非双向奔赴的感情真是又难又苦!我很想对他说:求偶就是这么困难的。但我不能雪上加霜了,于是转移话题,和他讨论了相亲的费用分配和活动安排。
根据他丰富的相亲经验,AA是相亲的大忌,哪怕是女方提出的,男方也不能答应。万一介绍人问起来对男方的印象,女方很可能把这点作为男方抠门的例证。一般相亲时,除了吃饭也无法安排其他活动。逛展览吧,需要提前约时间、买票。剧本杀吧,人数又不够。脱口秀吧,时间实在太晚了。于是盘来盘去,除了吃饭其他什么也干不了。
听完他的一番分析,我又进入了语塞状态。相亲不是我能玩的“高级游戏”。
5. 《F.I.R.E记录 之 跑赢大盘就没输 #13》 by Lea
2023年开年旅游业的疯狂,以及随便上街变成感受到的拥挤人潮,都让人觉得好像一切都回来了,但人们脸上的口罩像是一片乌云,仿佛在说:一切还没完。距离2022年11月第一波感染的人算起,即将3个月了,第二波感染正在虎视眈眈。从经济层面看,全球大环境仍然是债务危机,美国一边高通胀一边加息,而中国,早晚也是要面对通胀。也许我们现在面对的电影票翻倍、餐饮食品上涨并不仅仅是商家大疫之后赚一波块钱。有人说现在投资文章没啥好写的,问就是持股不动,任何条件下都是持股不动。还看到一个概念叫“中国弱复苏,美国浅衰退“,很好笑。
6. 《小兔子哭哭》 by Nono
可是,小嘴一撅,哭了起来。这一哭还哭个没完,四只小爪抹眼泪都应接不暇。 实在是委屈得不得了。 也不是一直在哭。不哭的时候,她会想起一些往事。她想起了兔子姥姥,体型硕大,呲牙咧嘴,连狐狸都要畏她三分——因为小狐狸欺负小兔子,兔子姥姥把他耳朵咬掉了一大半。 但在小兔子面前,兔子姥姥总是笑眯眯的。在夏天带小兔子去喝凉津津的山泉,在冬天荒芜的时候变出甜嫩嫩的麦草。 “姥姥如果还在,肯定又要教训害我哭的人了!” 于是小兔子呜呜呜又哭了起来。眼睛越揉越红,越揉越肿,也越来越疼、快睁不开了。 “不能再哭了!”她告诉自己,“过几天要去看妈妈,她要是发现会担心的。”
7. 《精神的废墟上到底能建起什么?》 by 盛娇娇
我仔细想了想,我真正开始过一种所谓幸福的生活是从2015年开始的,那一年年初,我认识了现在的老公,摆脱了一种在芸芸众生中寻寻觅觅的状态,开始享受生活,开始安定。然后就跟着他到处旅行,平衡工作,结婚生子,鸡毛蒜皮,然后熬到如今孩子都上中班了……从认识他开始起,日子仿佛一下子变快,一下子有了奔头。
不知道别人的婚姻是不是这样的,但我的婚姻至少是成全我的,而不是消耗我的。家庭的牵制也让我不会一头扎进工作的漩涡里,越卷越深。老公不在家的这些天,我以为自己会好好享受自由,其实反而会更多地去想工作,是徒劳的那种想,被拉扯过去。
8. 《20世纪最伟大心理学家--让·皮亚杰 <儿童世界概念>(2)》 by 小裴
关于重复(回声)皮亚杰总结了前人的观点。根据克拉帕莱德的观点,从行为的角度来看,模仿是一种思想运动适应,通过这种适应,儿童复制并模拟他周围人的动作和想法。而从人格和社会的角度来看,模仿似乎就像珍妮特和鲍德温所认为的,混淆了我(I)和非我(not-I),混淆了自己的身体活动和他人的身体活动。大量的观察也证实了这些结论,6岁以前的儿童在进行模仿的时候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无意识的,他们对于其所模仿的发声动作含义一无所知,甚至连这个动作的对象也都是模糊的,可以说这种程度的模仿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虽然不具备任何实际意义,但的确为后续儿童的社会化训练铺平了道路,因为当儿童与成年人可以开始完成完整的交互时,我们才能认为二者之间产生了社会化联系,而这一联系的前提是儿童对成年人的动作或语言有所回应并形成交互的闭环。另外一个可以佐证的观察到的现象是,当儿童年龄到达6-7岁时,他们会误以为自己模仿完成的声音或是动作是自己发明的,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仍处于不完全社会化阶段,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活动导致他们认为这个世界完全是由他们发现和主导的。
9. 《大理鹿先生私人定制游说明以及价目表》 by LLL
旅行完后,重新回到大理,开始旅居。不再走马观花看世界,而是深入探索内在。
去参加十日内观禅修,辟谷 7 天,街头摆摊,沙溪山居,瑜伽,颂钵,铜锣疗愈,每日冥想,习练八部金刚功,止语徒步,举办茶话会,抱树,叠石头等无意义大赛,带人去爬山徒步,做小众私人定制游。
当然,还有持续写作,写大理人物故事,梳理自己内在的成长,3 年来,写过近 200 篇文章,几十万字,就是在这个公众号中。
其实几年来干得最多的并不是以上说的,而是没事去晒晒太阳,看云,发呆,无所事事闲逛,和大理的朋友们扯淡,吹牛逼,聚餐,臣服于生命,不带期待地去生活,那些闲下来的日子,滋养了我,让我不再焦虑。
10. 《魔都植物记(2月)》 by 斜阳君
早春时节,还有一种色彩丰富的小花在路边花坛里颇为常见,这就是三色堇。顾名思义,它的花混合了三种颜色,甚至有些过于艳丽,也得了个外号「鬼脸花」;此外它的花瓣分布也很有特色,常被人称为「蝴蝶花」。三色堇的花期特别长,南方冬天的时候就已开放,非常适合装饰花坛。如果仔细观察,它的花瓣上会有一些指向花蕊的条纹,这其实是引导蜜蜂找到花蜜、帮助传粉的指路牌——蜜导。这在许多花身上也很常见,例如百合花瓣上的斑点也是蜜导。
11. 《月起两河间》 by 威风堂堂

12. 《随便记录 VOL24》 by 兔园
13. 《中国新声音(51)》 by 勺子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
摸鱼的写作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2024 斜教年终拷问 & 教主致辞 (2人喜欢)
- 感觉自己像是海滩的砂石,身边的人像是浪潮 | 2023 斜教年终问答特刊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