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3年度观影报告
查看话题 >构成我的15部电影——2023观影总结。
说在开头
实不相瞒,
今年看的有点多,所以我并不打算按照过往那样写,选出10部电影。
2021年
2022年
确实今年可能是有史以来看新片最多的一年,也是佳片自疫情以来后的大年。
很明显疫情把导演们憋坏了。很多大导演献祭出了过剩的意思表达欲,有的蓄势待发,以为憋了个大的,结果是拉了坨大的。

2023,很奇妙的一年。
香港开放了,我去香港看了好几轮电影。每次去都跟土炮进城一般看了好多电影。
然后就拥有了我的第一篇豆瓣日记。
一些村炮进城没见过世面的碎碎念。
真的很奇妙,我只能用这两个字结束形容今年。
哦对了,以下短评有【8】【9】等序号,是我今年用来评价电影的分,从【0】~【10+】不等,没有【10】这个档位,因为我坚持认为没有刚刚好完美的电影,要不然就是高于你理想的“完美”,要不然就是“不完美”。
算了,说太多题外了,
接下来就是一年一度的盘点环节了。
希望用这15部电影,能总结我今年的所有心路历程。
以下排名分先后。
年度提及
《灌篮高手》

年度最佳动画片。
因为我是个纯纯不爱看动画的人。但我今年出奇的喜欢这部动画电影,我从未看过任何一集《灌篮高手》TV版,但我依旧在大银幕看的十分热泪盈眶。
给我的观感:满足。以及最后一段的无声处理,素描动画的连贯,给我的观感选选高于今年口碑大热的《蜘蛛侠:纵横宇宙》和新海诚的《铃芽之旅》。
因为我不看动画片,也难以评定这部电影在我今年的位置。所以这是我单独列出来的原因,当之无愧的年度最佳动画片。
【9】疯了,爽疯了,燃疯了。在丝毫没看过《灌篮高手》剧集/漫画的前提下,依旧被电影的竞技体育精神燃疯。只拍一场赛事,然后通过八面来风的pov视角不断完善丰润人物和剧情,少即是多。无比丝滑的运镜和写实,特别是那段无声的最后一球,把电影拍成了恐怖片,共感,共呼吸,共参与。更是将漫画/剧集/电影,分镜,定格,素描奇迹般地达到了连贯的一体。丝毫察觉不到两个小时的流逝,只是惊觉看了一场比赛。真正做到了把观众按在座位上,等待音乐响起,银幕灯光结束。体育题材用动画拍成这个高度,简略也能让人热血沸腾,那些拍真人电影体育拍成那个屎样是怎么好意思的呢。邓超俞白眉真的不害臊吗????
好的,接下来就是构成我2023年的15部电影。
No.15 《五月十二月》

我很喜欢海恩斯的电影。
特别是她那部让我念念心头好的《卡罗尔》,将女性情愫堆叠到一个刚刚好,拉长的,意味未尽的程度。
新片选择了一个“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女性视角,呈现出了一出高级的,无声的女性心理搏斗。
而摩尔阿姨简直就是天生的演员,她在电影里这股子“神经质”,让整个电影全部沉溺于在她强大的精神摄魄下,无比精彩的当下美国。
【8】摄人心魄的心理对决和假矜持的破碎感。海因斯攫取,放大并呈现了美国社会下巨大的年龄差,心理边缘崩溃,两性及女性之间一场无声的决斗。浓厚又不失drama的电视剧情节,暗流涌动中透露出幸福背后的乌云线,娜塔莉波特曼饰演的角色一直处于进攻,聆听,并企图搅局的状态,但她从未真正进入,伤害摩尔阿姨分毫。摩尔阿姨对心理摄魄和对年下恋的调教,秉持着完美主义的无懈可击,骨子里高贵的自信。直至电影最后一刻,娜塔莉波特曼也从未了解过这个角色。这种进攻者与防守者的角色换位,摩尔阿姨对角色的信念感和“我值得一切”的坚定,对比波特曼对“演员”角色的破防,恰如《英雄》中张曼玉对章子怡的碾压。
No.14《芭比》

哈哈,没错。一部当初以为会《奥本海默》同期撞档,从物料,路透,再到演员选角,都备受争议以及浓浓的塑料风电影,却没想过拳打《马里奥》,脚踢《奥本海默》,成为了今年的票房冠军。
而本片用极其当下与复兴的女性视角讲述了一个“平权”的故事。忘了你来事的路,忘记你是谁,最后当《What was i made for》在大银幕响起,根本不重要电影是如何挑战,打破,讽刺父权制的。
她只讲的是,记住你是谁,记住你要干什么,你是你自己。
华纳捏出了最好的芭比娃娃。
【8】年度最神经病电影,邪典,发疯,不正常,意想不到。每一场戏都拍的荒谬,不可思议却又如此爆笑化解。比韦斯安德森拍的更像游乐园电影。完全虚构,颠覆,重置了三个世界,从未想过是这样的Barbieland 玩偶乐园电影。致敬调教所有的伟大,把他们高高捧起,最后拽回落地。调侃顺直男dumb B,虚伪的主义,抛出回旋镖命中所有生理不适的生理群体,不要母权,不要父权,只要平权。因为现实做不到的,但格蕾塔·葛韦格的《芭比》就做到了。直至罗比就是芭比,高司令就是Ken,What was i made for?Just Barbie,Ken,Me。//二刷,【8】→【9】,爱你的橘皮组织,爱你自己的不完美。
No.13 《怪物》

我在香港看的。
是枝裕和去年那部《掮客》被我骂的很惨,因为水土不服太严重了。
而今年的《怪物》请了坂元裕二,讲了一个关于性别认同的故事。玩了三重的障眼法,当故事结局打开,“怪物”原来是你,也是我,但“怪物”无罪,有罪的是这个世界。
看完很想拥抱小麦和星野。
【8】不像是是枝裕和拍的。视角多重转换,情感不断变换,人物不断走位,在多重困境中所有人被审判,原谅。真相一边被模糊,一边被冷血地还原,原来是更深层次的《亲密》。设置一个陷阱,没有绝对的坏人,没有绝对的好人,你妈妈是怪物,你老师是怪物,你自己也是怪物,你所有的奇怪,都是如此可爱和值得令人宠坏。无名的火是找不源头的,它烧的是所有的流言蜚语和杀人不见血的歧视。你的猪脑是能被治好,你的奇怪是正常的。废旧的火车重新开动,性别的取向你说撒谎无法原谅。看完《亲密》想拥抱leo,看完《怪物》想抱抱星川和麦野,为他们洗去泥泞肮脏,你们不怪,是这个世界太怪,美丽本无罪,有罪的是这个世界。
No.12 《下一个素熙》

今年最好的韩国电影。
两段式揭示了韩国社会的现状以及留下了巨大的无力感。
因为电影中真实的,就是某个韩国社会的写实。导演与两位女演员一个负责“产出真相”,一个负责“追寻真相”,最后两个在一起,“真相”就是真实的,不是想象。
是一把社会的刀,一次韩国社会的剖析。
【8】嘿,朋友们啊,为什么韩国生育率全球倒数第一,自杀率全球第一吗?电影会告诉你的。是那种被社会齿轮撵过,留下隐隐作痛的疤痕的那种电影,是被资本主义吞个精光但抗争无用的那种电影。是社会所有现象的缩影,是韩国街上某个辍学女高中生放弃舞蹈idol进厂打工被压迫死的结果。夸大化了,煽情化了,题材化了,因为电影某种意义就是让你警惕,让你共情,永远不会暂停,只有下一个,警惕下一个素熙。现实没有吴由真,没有良心的男高管,只有无数个Next女高管。
No.11 《晨光正好》

追求一种生活状态。
追寻一种感情状态。
美好,宁静,一直是米娅·汉森-洛夫电影里的拿手好戏。生活流的电影,感受到女性,人的触动的瞬间。
爱会来的,
在对的时候,
在阳光正好,明媚的早晨。
【9】轻盈与简洁。干净利落的处理了生老病死和感情生活两大难题于叙事中。总觉得电影的任何场景都在某个时刻看过见过,但未见过如此接近最理想的生活化的样子,影像驱使人物去担责,去成长,去书写,去活一次。而蕾老师则塑造了一个独立女性所有心理状态。爱有的话最好,没有也就算了。爱时没有敷衍过,爱很痛,爱也很自私,也没拒绝过。爱来的欲火焚身,爱去的时候也潇潇洒洒。爱会来的,在美好的早晨,爱会来的,在对的时候。
No.10《不要太期待世界末日》

啊,怎么说呢。
很神奇的电影。知道裘德的电影风格但没想过这次能玩的这么花,非常牛逼的电影。
通过对当下政治,网络与现实一顿讽刺,虚伪的,善良的,好笑的全部交融在这场病态的罗马尼亚社会中去。
不要太期待世界末日了,因为所有人都疯起来了。
【9】辛辣,狠毒,又极其幽默高级的政治小品。人物之暴躁,行为乖张之分裂,终不得解。直到看到最后 B面原始素材是是A面的补充。tik tok特效换头,Zoom的背景换置,完全是为了戏剧张力“现实-虚拟”的二重身。网络里的那头,婆娘装爷们发疯骂爹喊娘,对英国美国政治一顿噼里啪啦,现实这头物价飞涨,钱分逼都没有,低头赚钱赔笑脸。一边发疯又一边假正经,拍摄一段极其虚伪的抗议声明,人权需要,诉诸要求。裘德进步神速,彻底打破《倒霉性爱》的第三幕的需要梦幻,直接黑白,戏剧,魔幻与现实之中游走自如。不要太B期待世界末日了,B崩溃看不看懂不要紧,幽默发疯,全部毁灭就完事了!
No.9 《迷雾中的她》


上下算一部,其实是整部电影。奈何豆瓣和我国影展硬要把它拆成上下部,我也没办法。
今年的电影手册第一名。
我年初看的时候不知道,也不可能预料到本片会是2023年电影手册第一名。
我第一次看潘佩罗小组的电影,“潘佩罗小组”是谁,我也是需要百度我才清楚。
但本片给我的观感和影像的力量是非常迷人的。对男性的描绘,再到女性的拆解,4个小时的上下篇,对女性视角的转换。对于一种状态的追寻。
恰如其名的“迷雾”,看的时候也想到了蔡健雅的《被驯服的象》。
迷雾迷雾,彻底迷了路,
迷雾迷雾,彻底将心蒙住。
【8】不觉得沉冗,而是日记体一样的形状,随便抽出一个部分都是成立且成型的。她不是主角而是他,他在摸索,生活,喘息,行走。洪常秀的生活拍法,一层层,一阵阵,一路路,放弃技巧,情节的编排,追寻的,舒服流畅的语调和呼吸。迷雾山重行,拨开云雾,却又见穷山恶水。迷路 迷路 迷了路,我就彻底被这团迷雾困住,谁能够指引我 一条路,带我走上正途。
【8】太迷人了,将上一部的视角的他终于落实到她身上,也看到了洪常秀餐桌戏的再现,电台聊天那场戏真的迷人的要死。有一种追寻的愉悦感,跟谁着劳拉停走,随时随地融入故土相依相伴。生活就是若干个部分组成的个体,吃饭,走路,迷雾中迷了路,让电影参与其中,生活感和剧情感就会融入土地与人物。终于拨开云雾见月明,迷雾 迷雾 在迷雾,我惊觉自己在原地踏步,到底是谁把我 心蒙住,不想再糊涂。
No.8 《核磁共振》

超爱蒙吉的《四月三周两天》,用一个堕胎映射出罗马尼亚的社会。
本片依旧是,震撼的镜头调度,以及一场17min无形炫技的教堂长镜头和精彩绝伦的逼仄感,蒙吉如同外科医生,用本片《核磁共振》将罗马尼亚社会全部映照地通过这张核磁共振CT,把罗马尼亚社会之毒瘤,投射的体无完肤,任由它溃烂。
【9】社会就像一把手术刀,那蒙吉就是主刀医生把劳工,家庭,种族,宗教问题汇聚在这个村庄中一通乱剪。把电影当做一次全身的核磁共振。等待所有的情绪和能量势能的爆发,家庭-事业-信仰,就是罗马尼亚这片土地所在的地貌,别有所指,意有所图。牵一发而动全身,剧情节奏与人物状态,蓄势待发,等待枪声响起,音乐停下,争吵被打断,狼狈收场。才发现原来CT结果就是那颗毒瘤,做了也白做,照了也白照,你我全知道,见光不得死。
No.7 《法式火锅》

年度最爱美食电影。
在大银幕看的,年度最Joyful的体验。不枉费我跑一趟深圳,也不枉费这120的高昂票价。

自《饮食男女》后最让我满足的美食电影。陈英雄化身纯爱战士。
整个电影的摄影,拍摄和剧情简单流畅。只拍美食与纯爱,造景,灯光都对观众的眼睛特别友好。
两个多小时不知不觉就溜走了,陈英雄只拍做饭,吃饭,做爱,谈恋爱。爱人如做菜,每一道都是那么美味。
很好奇陈英雄的拍摄灵感是哪里呢?原来是等待结尾的字幕的——“致燕溪”。原来是陈英雄拍自己的生活日常呢。
【8】纯爱战士陈英雄。欧仁妮说她的一生是“Grateful”的,对于我来说是年度最“Joyful”观影体验。真·色香味俱全的电影,得有“色”香才能致“味”全。情色皆味,他们做的每一道法菜都好想吃。贯彻“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原则,赏心悦目地布景与灯光,两个多小时不紧不慢,徐徐缓缓地做饭,吃饭,聊天,做爱,谈恋爱。厨娘爱厨郎,为他操办满汉全席宴宾客,品酒会友。厨郎恋厨娘,为她制羹烩肉独创一人食,独享美味佳肴。 品酒,做菜,聊天,谈恋爱,此情缠缠绵绵20余年,真是羡煞各位姐妹了,片尾字幕“致燕溪”一出,原来是拍情侣写真。遗憾在妻子死后情节太断裂了~~@金鸡深圳万象城
No.6《短暂的偷情纪实》

我很喜欢穆雷的上一部作品《所言所行》。我在它的作品中看到了伍迪艾伦遇上阿莫多瓦的影子,最终交叉成了自己的作品。
《短暂的偷情纪实》本片的“偷情”除了是电影中的剧情,而且是偷观众的。我爱疯电影中形形色色鲜活的男女。在穆雷的电影中偷情合理化,3P自然化,最后形单影只地错过也是剧情顺拐化。
大开眼界的“偷腥”,让人惬意的法语电影腔调。
【9】爱疯这个结尾,错过就是错过了,因为我们拥有过。像伍迪·艾伦在法国,重构和淫乱所有的情感,把偷情理所当然化,享受每次约会的快乐,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因为没有利益和后顾之忧,电影所造就的飞速道德都是感情世界里新鲜感的摸索,从一双,3P,再到形单影只。没有落俗到抓奸和制造困境,因为爱是快乐的,爱是包容的,爱就像这个电影结局那双牵起的手,意犹未尽,悄无声息的宣誓结束。
No.5 《年少日记》

年度最佳华语电影。
关于本片的选择,我只考虑和王兵的《青春》想过选哪部。《青春》给我的震撼是王兵可以熟视无睹的跟那一群人如此鲜活的,而那群人所传达的简单的快乐,是完全可以无视相机的存在,平等地鄙视所有人的。而《年少日记》则是掀开了东亚家庭所有的伤痕。
我写了一篇长文来表达我对这部的电影的喜欢,也多次在动态提及本片是怎么样的。
等日后出资源,一定是你的年度十佳级别的电影。
感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当之无愧的年度华语电影。
因为它拍出了最简单的我们。
我们,存在过…吗?
【9】真正的《阳光普照》。在拍我自己,生吞活剥般的记忆与血泪。如果说《阳光普照》把那束光照在了看不见的人的身上,那本片则是真正的打在了每个“正常人”的身上。一出中式恐怖片,坠楼的人,像你,像我,也像ta。你爸是这样,你妈妈是这样,你兄弟姐妹是这样的,我们都是这样的。回忆过往当然记不住,只能任由时间翻页就算了。英文片名对中文片名的回应。中产阶级的高资都活的如此用力,那我,我们这十四亿人呢?提出最高阶最恐怖的诘问:我真的存在过吗?@高先+映后
No.4 《红色天空》

遇见了所有的偏执,最后幡然醒悟才为时已晚。
佩措尔德的上一部电影《温蒂妮》是我的心头好,因为我从未见过这样的爱情电影。用“献祭”来完成一个爱情故事,用“水之精灵”的元素来完成电影的轻盈。本片《红色天空》也使用到了“献祭”,我看到了这个世界上最美的爱恋,看到了偏执的可怕。
看到了诗意,看到了绝恋,而这一切的落脚点都是“In my mind”…
【9】不知道为什么,没被电影里的任何情感打动,而是看到Leon看到两俱尸体无动于衷,才潸然泪下。因为那就是过度偏执,自我,敏感,脆弱,寂寞本身。有些电影在拍诗,而佩措尔德的电影已经进化到是诗的本身了。剧情化作流动的时间轴,捕捉一切文本,镜头推进,移动,定格所有美丽,包裹成他自己的故事。山火欲来的暗流涌动,游走抽离于文本(梦境)与现实之间,引用Kleist的诗幻化为火之元素,当他们相爱的时候,他们就会死亡。真真假假,文本与现实,落脚点都可以是In my mind。
No.3 《奥本海默》

很意外。我很喜欢。
多喜欢呢?就,我在香港看了两遍,一遍是IMAX二代激光,一遍是16mm胶片,快语速,强压审判,揭开一场奥本海默的过往。
我并不是诺兰脑残粉。他上一部作品《信条》被我怒打一星且骂的狗血淋头什么都不是。但《奥本海默》我非常非常喜欢。
在各大导演表达欲旺盛的时代,能让人在电影院看一场3个小时的电影,按在座位上,节奏,自己剧情的振奋,乃至最后一场道德的审判,诺兰用华丽的调度,精准地情感揭开了一场以科学讨论的政治搏斗的下作行径。
基莲也出色的完成了奥本海默的塑造。
祝北美颁奖季顺利。
【9】长对话,碎剪辑,正插叙,黑白切,动辄一切技术视听延展人物的繁多和剧力的不足。不聚焦于原子弹的制作和蘑菇云爆炸的绚烂,反战是必须的,但不是只口号。特别男,特别自恋,特别主旋律,但不会令人生厌。将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搬上舞台,利用报复与嫉妒,科学与政治,强行扭转视角进行道德的审判,撕开一切以学术行径政治的虚伪。 抛出问题,解决问题,探讨问题,所有的问题的落点都是政治牺牲和人权道德伦理。大量特写,虚焦摇晃把奥本海默(基莲)置于舆论的中心,他畏惧,他恐惧,他自责,他矛盾,唇枪舌战的道德舆论以及飘摇摆动成仙的坠地感。人权与道德,政治与学术,批判与赞扬,奥本海默的中心到底是什么?诺兰已经给出了答案:“1945年的时候人们可以不顾道德伦理,1949年的时候顾虑这么多了?”@英皇尖沙咀imax
No.2 《坠楼死亡的剖析》

年度婚姻片。
由一出坠楼死亡所引起的婚姻效应,法庭戏的精彩,特里叶对台词以及对婚姻,生活的困境和对情感的共鸣全部交织在这场坠楼死亡的审判中。
法庭上辩解的,是“妻子到底有没杀害丈夫?”但电影让人看到了不幸福的婚姻以及对感情生活厌倦了的状态,我们用力撕扯,已经无关死亡的真相了,是剖析婚姻,人生为何。
通过精准的回忆,婚姻状态的呈现,法庭与回忆的重塑完成了戏剧的全部。通过严格的逻辑,法庭推演的陈述,让“事故”变成“故事”,让剖析死亡,变成剖析婚姻。没有反转,但一切都在反转,极强的商业属性和剧本内核。
桑德拉·惠勒贡献了世界级别的表演。
特里叶的写作,创作,拍摄,当之无愧的金棕榈。
【9】感叹剧本性力之强是可以忽略技法辅助而自成的具有超强商业性电影。剖析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结果在法庭第二个演案已经给出答案,过程的为何才是剖析关键。坠落死亡的不仅仅是生命,更是感情,理想,婚姻生活。极其精准的投射到家庭争吵和婚姻生活中,将电影冗长的法庭戏拍成是破碎家庭的辩论。其筋性(扭曲性)更是把法庭戏录音那场戏拍成了《婚姻故事》12分钟的超长的吵架再现。桑德拉·惠勒贡献了奥斯卡女主角提名入围该有的水准,特里叶通过其剧本性力与感情拉扯,让那些喜欢“反转反正再反转”的悬疑电影的人,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150分钟的坐牢。
年度电影
No.1《奇美拉》

像做梦一样。
一部我的年度期待,又是年度最佳的电影。大银幕看的如痴如醉。

罗尔瓦赫尔的上一部作品《幸福的拉扎罗》在影坛引起了巨大的波动,一个女性如此利用了未开化的力量来串起一个现世的喻言故事。
《奇美拉》讲述了一个“寻找”的故事。他一直在寻找什么,直到最后寻找到了,电影也就结束了。本质罗尔瓦赫尔只是讲述了一个盗墓碟中谍的故事,但整个电影充满了神秘感与现世的复古感,让整个电影沉醉在于意大利的村土和一群可爱的,怪异的人中,他们的故事。
本片也是我与《电影手册》今年唯一和解的一次。

16mm在大银幕看,乔什·奥康纳的魅力被放大到了极致,一位无比可爱的演员,忘乎所以电影的叙事,只看到了千年遗存的爱恋,沉溺于其中。

红线的这头收缩,红线的那头抽拉。
我追寻了多年的奇美拉,原来只为了遇见你。
只要终点尽头是你,就好。


【9】奇幻,奇特,奇怪,奇爱。电影游走于自然,神秘主义中,却流露出贯穿千年的浪漫主义。如同16mm镜头下的乔什·奥康纳散发的魅力,一呼一吸,一举一动,都听得见心跳的震颤,影像的跃动。罗尔瓦赫尔技巧进步神速,在《幸福的拉扎罗》中只能生涩地作用寓言法则来持衡视听。本片随意翻转镜头,倒立的影像,奇迹的转场,现世的复古感。本以为是一出《盗墓碟中谍》,但只是最简单的爱恋。我在细细的红线的这头牵引,你在追寻了两千年前的答案,是只为不让世人看见你的美丽。红线抽断,我得到了领悟,不过还好,红线的另一头,是你,是你那凝固的爱与隽永的美丽。@深圳湾万象金鸡影展
说在最后
其实这就是很主观的个人盘点,并没有什么好的。电影只要你喜欢那就好。
也看累了,说累了。
如果你滑到这,或者看到这,
感谢你的收看,
谢谢。
最后附上豆列
2024,还会更好吗?
或许吧。
祝你开心,我的朋友。
Fin.
酱桑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2024,没有十佳的音乐报告 (41人喜欢)
- 2024,分享的决心。 (176人喜欢)
- 2024,我的年度十佳电视剧 (9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