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读书会|卢梭与斯密:两种启蒙与两个乌托邦之间的选择
【重要提示】本期读书会两场活动均开放少量线下名额(现场:东城区美术馆东街22号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请想现场参加的读者将个人信息(姓名、单位、手机号)发短信至18310186401,报满截止。

三联学术读书会02
卢梭与斯密两种启蒙与两个乌托邦之间的选择
领读人 康子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阅读书目


亚当·斯密对卢梭的著作《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源》做出了系统的回应。在其回应中,斯密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便是卢梭采用的系谱学叙述,以及由此展现出来的“堕落故事”。根据格瑞斯沃德之研究,系谱叙述是一种治疗,其核心目的是把我们从无知中唤醒。尽管斯密也清晰地注意到,在人类生活中,幻想、欺骗和想象无处不在;但是,斯密从未写过,也从未计划写作任何类似卢梭的系谱叙述的内容。斯密对历史变迁的论述不同于卢梭的系谱学叙述,他拒绝了卢梭描绘的人类处境图景,但同样致力于在不完美、可朽及有限视野中给我们教益。
对亚当·斯密而言,卢梭强调的“自我认知”问题具有何种意义?他如何回应卢梭在《二论》中的系谱叙述?
围绕卢梭与斯密写作方式上的差异,本场希望围绕如下问题进一步展开讨论:
1.卢梭与斯密在叙述方式上的差异如何反映了他们在认识论上的分歧?
2.斯密具有怎样的历史观?他的历史叙述具有何种道德哲学意义?
第2场:自我伪造与现代商业社会
斯密在《国富论》中评论道:一旦劳动分工得以确立,相互依赖成为规范,“每个人就依靠相互交换为生,或在一定程度上称为商人;我们可以恰当地说,社会自身也成长为商业社会”。人们也可以说,成为商人不只是售卖货品,还要出售自己,采取任何方式从他人那里获得欲求的货品或行为。
在现代商业社会中,“自我伪造”问题变得尤为突出。“自我伪造”关乎“存在”与“表象”之间的分裂,也包含了欺骗:某种对自我为真的东西以一种误导性、欺骗性或可操纵的、徒劳的方式呈现出来。根据卢梭的论述,自我伪造侵蚀了自由。然而,斯密努力为商业社会进行辩护,通过“无偏旁观者”理论来回应卢梭对“自我伪造”的指控,并勾勒出通过相互独立实现的自由。
本场读书会将重点讨论如下问题:
1.卢梭与斯密的自由论述有何异同,原因何在?
2.卢梭的论述对斯密的道德经济学构成了怎样的批评?斯密如何能够有效地回应卢梭可能提出的批判?
三联学术读书会
学术的生长需要传承和积累,幸赖著译界和读书界朋友鼎力襄助,在已有出版物的基础上,三联书店学术分社将举办「三联学术」读书会,邀请学有专长的专家学者、青年学子、海外留学生共同深入阅读学术元典和前沿新著,从文本细读入手充分阅读和讨论,把厚书读薄,把薄书读厚,深入书本背后的学术思想语境和历史文化脉络,在字里行间读懂作品的意涵和旨趣。我们将从西学译著开始,逐渐扩展到原创学术精品的细读和阐释。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三联书店一直比较重视国外学术思想的引介工作,遴选的眼光与触点始终与近40年来中国思想与社会发展的问题意识息息相关。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意在了解19世界中叶以降西方现代思想文化的展开与积累;到“学术前沿”将视点落到20世纪后半叶的各种反思和批判“现代性”的思潮与理论;再到“西学源流”提出以“健康人的心态和健康人的头脑”重新阅读西方,知其利弊得失,形成自己权衡取舍的广阔视野,其间思潮的变化、视野的拓展和问题聚焦点的不断更新深化,浓缩并印证了中国知识界阅读西方、理解西方的心路历程,以及自我认知、自我建构的迂回曲折。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重新理解西方从而反观自我,建立真正的文化自主性,依然是迫切的时代和思想命题。2017年,三联书店推出“古典与文明”丛书,集结优秀的中外古典学经典和新著,力图从古典资源中获取理解文明内涵和现代世界的新视野。2022年开启的“现代世界”丛书,则提出要更好地理解各种文明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如何以不同方式进入现代性的世界秩序,从而丰富我们对所谓“现代世界”之形成的纵深认识,并开辟更为宽广的思想空间。
我们将首先从三联历年出版的西学译丛中遴选书目,定期举办,以期推动中国当下的西学研究进一步深入,并与中国新生代的学人、学生和读者一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