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行动 • 09 • 消失的通麦天险
从林芝出发,过色季拉山口,雪线下的森林茂盛。

狭长鲁朗谷地,海拔3700~3000米之间。

亚高山草甸平整,村寨沿河流散落,白色藏房依着缓坡星罗棋布,高低错落,秋月如春。

鲁朗,藏语意为“龙王谷”,属高原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这里有川藏线上最原始的森林风光,早些年还能遇见原生态的藏家小镇。不经意之间,透过“林海“瞥见雪峰。

这是陡峭的冰峰群,是与南迦巴瓦隔江的无头弟弟”加拉白垒,还是主峰旁小兄弟?当年我们在现场真的弄不清。

如果退回到高处,好天在国道上能远观”南迦巴瓦“,也能瞧见”加拉白垒“残缺的尖尖。现在有观光台,花钱上去也行。

这里也是色季拉国家森林公园,4000平方公里,世界顶级的生态旅游区,集观赏、游乐、休闲、教育、科考、探险等为一体, 鲁朗谷地处于其腹心地带。如果在春夏交替之季,这里山体上泛密布杜鹃花,是采风的最佳时机。

鲁朗”龙谷“,据闻近十年的”小镇“建设风潮中被外来者”暴力“开发。

《中国国家地理》授予鲁朗 “中国最美户外小镇”称号,也许今天只关注”地理“的人喜欢这掺了水的东方”小瑞士“。

瞧瞧我们当年”地理人“喜欢的风光,上图是四川的”十八道水“朋友拍的鲁朗。

美景在路上,不要因加油站”停电“被忽悠到”小镇“里买私油,没有寺庙为核心的小镇有些人容易学坏。

拉月曲上的吊桥。拉月曲,帕隆藏布的支流,现在也称”鲁朗河“,全长72公里落差竟然3000米!

G318过了鲁朗不久,进入峡谷路段。

排龙乡,全称”排龙门巴族乡“,很小,只有路边两排房子,全乡600k㎡,9个村子700人……8个村深隐在高山密林深处,几乎与世隔绝,与外界联系靠悬於山腰绝壁之上细如羊肠的“骡马大道”,以及简易的钢索或藤条吊桥,还有细如游丝的溜索。

“巴”藏语系”人“的意思。门巴,意思是“生活在门隅的人”。五万门巴,如今大部分生活在藏南错那县”印控区“。

排龙乡镇旁,著名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徒步入口处,海拔1900米,整个川藏线在藏区海拔最低处。这里是徒步探险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入口,游客止步!

过了排龙乡,其后几十公里至通麦镇,处于印度洋水气沿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带北进扩散的起点带,暴雨和泥石流多,因此与墨脱公路一样,形成当年川藏线”天险路段“。

反穿川藏第一险关:老虎嘴~道路窄,右侧悬崖,左侧峭壁,前方急弯陡坡!

老虎嘴的路况极为特殊,两边都是下行车辆,行驶到拐弯处交汇,彼此看不到对方,这里是两车迎面相撞的事故多发地带……最恐怖的后果就是径直冲下山崖。

安全驶过老虎嘴后,虽说路面还比较平整,但是绝对不能掉以轻心,恶劣路况险、窄、陡、泞一应俱全,并随时面临泥石流和塌方的险境。这一地区有"世界第二大泥石流群",海拔低,雨水丰富。沿线的山体土质较为疏松,遍布雪山河流,一遇风雨或冰雪融化,极易发生泥石流和塌方。故通麦、排龙一线有“死亡路段”之称。据说,川藏线建成通车后,这一地区已经有发生了数千起车毁人亡的严重事故。

藏区行车都很规矩,瞧,路过泥泞地,我们的前车,藏GA63号车泥巴都没溅到车屁股上。坡地淤泥行车危险度大过雪地!

堵车了,还好,时间不长。那年川藏大整建一开始,东面上来的车少。

紧接着通”排龙天险“的是”通麦天险“,以险峻奇绝闻名于世,千仞绝壁,飞瀑直泻。在不适合错车的路上强行错车,外侧车辆会发生坠崖的惨剧。

通麦天险早先有”大坟场“称为,在这段14公里的死亡道路上,每天都有事故发生,每年都有很多车辆坠崖报废,并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些人永远消失在帕隆藏布江中。1967年8月25日,总后某部两个连执行战备运输任务,分别从东西两端向险区中心行进时,突然特大山崩发生了,众勇士因此牺牲……

我们到之前”新华社”曾发:波密(西藏),2010年8月7日 川藏公路抢通进入最后的突击攻坚阶段 ,由武警交通四支队组成的两个突击队正在加大抢通力度。

那年夏天,川藏线最长的一次中断二十多天,我们路过时路基是这样的。

特殊的环境山体路基构造,这段路每年都被损毁,时修时毁。

老金第一次远征就来了个川藏,事后称:“吓得俺都不敢看”。这一段川藏公路是沿江劈山修建的,只有一个半的车宽。山路一边是耸立的高山,一边是湍急的帕隆藏布江,错车困难,不时有飞石袭来,靠江一侧大多没有护栏,稍有不慎就会翻到江里去。从排龙乡到通麦大桥,14公里当年江湖传说走两个小时。我们运气好人品良,一个小时多点搞定。

当年的通麦大桥也是屡毁屡建。最早的通麦大桥是钢筋水泥大桥,2000年易贡特大滑坡,形成堰塞湖,溃决的洪水沿“易贡藏布”呼啸而下,冲毁了大桥及附近公路,川藏南线交通完全中断,墨脱、波密、林芝三县90多个乡成孤岛。

我们走过的是临时保通性大桥,像战时军品,每次限制一辆货车或两辆小车过桥,WJ守卫不准拍照,二子只能偷偷地拍一张前车屁股留念。

两年后,这桥垮塌,318线全线中断。再一年,大货车过桥,再垮塌,川藏大动脉又中断一个多月……

这两张不是通麦大桥,是前行中跨越的“帕隆藏布”的一条支流。

帕隆藏布是雅鲁藏布水量最大的支流,支流的支流湍急的川水依然让人震撼。

途经著名的102大塌方,依旧可以在公路北的山体上看到,当年的惨状至今让人想起还不寒而栗......快速通过。

天险已成为过去。

新建成通麦特大桥,256米;迫龙沟特大桥,743米;102隧道、飞石崖隧道、小老虎嘴隧道、帕隆1号隧道、帕隆2号隧道五条隧道,总计全长6180米。

24公里“天险路段”,ZF总投15亿元,2016年春月已通车,“通麦天险”只留在传说中了。

迫龙沟特大桥,西藏最大跨度斜拉桥。

排龙也译为帕隆、迫龙。这段路,过去平均值通行时间2小时,如今只需20分钟。往东,出了102隧道,一个多小时就能到波密古乡湖景区。

古乡湖不远处的桃花沟,春天去吧。

通麦天险是不是完全没有风险了?这一带处于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交叉地带,地质复杂而活跃,容易有不稳定地质现象的出现。

整治改建只是大大减少了路线的危险级别,虽说风险小了,朋友们,还是要注意行车安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