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摘录《富足》-吴军
真正的快乐来自一种明智、清醒和道德的生活,换句话,精神上的快乐才是静态的、永恒的。同样的道理,人只有在精神上感到富足,才是真正的富足。人在解决了温饱之后,最终的快乐来自精神上的富足。
成为一个精神富足的人并非遥不可及的事,任何人如果能做好以下三件事,就有希望成为精神上的“富翁”。
首先,人需要认清自己。一个人只有在认清自己之后,才能以开放的态度接受世界外面的输入,才能增加自己的精神财富。
其次,要在“道”的层面上提升自己,而不是满足于掌握一些“术”的技巧。人的学习可以从“术”开始,但最要能够悟“道”,在“道”的层面想清楚了,遇事就能做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了。
最后,要从学习知识上升到获得智慧。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智慧,知识和智慧不能划等号。智慧是富于创造性的,不被有限所困,它面对无限的世界反而显得生机勃勃,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知识。有了智慧,不仅活得知识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且能够比同龄人站的更高,看的更远。
一 规律,用数学思维认识世界
1、凡事都有对立的两面,这个是世界固有的特性。负数的概念,可以知道,每做一件事,获得的收益未必事正的,完全可能事负的。学完初中数学,就必须一辈子记住:世界上不仅有正数,还有负数。这件事要刻在自己的基因里,否则数学思维就还停留在小学水平。
2、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概念-维度。
二维的空间里,每个维度增加一点,面积会增加很多。三维空间,体积增加的更多,思维,五维,每个维度增加一点,总量增加很多很多倍。在工作中,遇到由很多维度的变量决定的复杂问题,就要特别小心。成为亿万富翁,和成为奥运冠军比,亿万富翁更难,因为是个人综合能力,运气和大环境综合在一起的结果。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道理是成立的,不是简单乘法关系,而是积分的关系,也称飞轮效应。很多事要靠时间的积累才能办成。理解积累 意义,理解积分效应。数学思维的背后其实是“理性”二字。
3、做减法比作加法重要
无论个人还是企业,要想把自己的成就最大化,或者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都需要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
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
做任何事,几乎只有当成本投入超过一定阙值后才能取得效益,而当成本投入不足时,效果就是零。如果一个人同时做的事情过多,而在每一件事上投入都没有超过开始产生收益的阙值,那么所有的事都做不成,也就是说,时间和精力花了很多却没什么效果。即便我们在每一件事情上的投入超过了获得收益的阙值,也并非做的事情越多越好,因此这里涉及做事质量的问题。
今天,绝大部分人需要做的,不是加法,而是减法,不是在低水平上复制,而是把力量集中到一点,实现等级的跃迁。
做减法的意义
通常,在自己不擅长领域的扩张是大企业由盛而衰的开始。“70-20-10”定律,市场上,第一名要拿走市场70%的利润,第二名20%的利润,其余所有竞争者只有10%的利润。
对于个人来讲,做减法该舍弃什么?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就保留相应的东西,放弃那些和你心目中的生活无关的东西,因为你实际上不需要他们。做事情也同样,问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和目标没关系的事,就通过做减法删掉。
4、善用杠杆,事半功倍(乘法)
杠杆是把双刃剑
加杠杆的条件,就是同一类的东西可以相乘,不同类的只能相加,不能相乘。
对于个人来讲,不管是工匠还是科学家,只要把一个本领练到极致,在一个领域做的出类拔萃,就会有很多人请他用自己的专长来做事。他们解决一个问题的努力,就可以重复的用来解决类似问题,而不需要重头再来,这就是发挥杠杆的作用。
用好杠杆的两个因素。
是否用好杠杆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事情本身,另一个是人本身。
先说事,有些事做好了,容易加杠杆增加收益或者扩大影响力,而有些事则不具备加杠杆的可能性。再说人,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热衷于解决具体的问题,另一种人热衷于发明一种解决同类问题的机器,然后让机器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前一种人,做事基本事加法思维后一种人事乘法思维。遇事该做加法还是乘法,反映出人的两种不同思维。不过也有很多事是无法做乘法的,这也是我们前面强调做减法的原因。不妨把我们想做的事和不得不做的事列一个清单,把那些和其他事情相关性小的,重要性差的事情统统删掉,集中精力把那些能够做乘法效应的事情做好。
5、破解35岁中年危机
价值随时间变化而衰减。和技能不同的是,智慧是不会随时间衰退的。抵抗技能贬值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工作和成长的同时获得智慧。
线性成长的局限性,养活自己的作家不超过出过书的人的1%。所有能养活自己的作家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的图书都是长销书,过了5年、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还有人读。这些作家只要不断写,总收入就会随着时间的平方增加。
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在收入方面,这个世界更多的是看重“功劳”而很少会看“苦劳”。遗憾的是,大部分人把自己的辛苦看成自己应该获得更好待遇的依据。
具有成本意识,是人类智慧的标志,懂得舍弃大量回报不高的事情,专注于有意义的,高回报的事情,是进入高境界的开始。
6、如何让回报大于成本
第一,不要光算明面上的成本,还要算隐性成本。第二,人的格局要大,境界要高,贪小便宜的事情永远不要去做。第三,对于那些好得难以置信的事情要特别小心,免费的东西,特别便宜的东西都属于这一类。
没有体量创造不了奇迹
巴菲特成功经验,至少三个因素值得我们了解,并平时做事时要提醒自己注意。第一、严守纪律。第二,运气足够好,活得足够长。第三、坚持做长期投资。
7、最好的投资是自己的专业
第一,我们发展的空间和环境。
一个人成长的速度主要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自身的进步、所在单位的发展速度,以及环境赋予的杠杆,他们之间基本上是乘法关系。
第二,我们投入精力和资源的方向
每个人都有特长,在你擅长的方向,你的体量会特别大,当然这时的体量是你的知识,技能和在相应领域的人脉。最好的投资一定是在自己的专业上。
8、不要试图战胜市场,不做违背规律的事情
世界的有效性成立的前提:一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二足够大的时空。过分关注局部微小变化的人,会失去长期趋势的把控。看清楚这点,就不要太在意每个局部微小的得失,事实上,他们会相互抵消。社会的有效性,不仅是经济学基础,也是一条反应社会运作规律的公理。
人的境界高低,不在于他的智商,而在于对规律的态度。
9、不怕慢,就怕婷,更怕反复
做事坚持一个原则:不折腾。人的财产,地位和荣誉都可能消失。但是本事是属于自己的,一旦掌握,别人就拿不走。除此之外,每个人作为独立的个体,也需要不断反省。
9、可重复的成功
《曾国藩家书》:不要信鬼神,不要信巫师,不要信医生。一个人无论在什么方面想要走的比别人更快,取得可重复的成功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不断复制成功事一种能力。人类真正做到把复制成功变为常态,事近代以后的事,这主要事因为人类从那个时期开始受益于理性主义的方法论,对此贡献最大的事笛卡尔和莱布尼茨。方法总结为:“刨根问底”和“按部就班”。前四个字莱布尼茨,后四个字笛卡尔。
我们只有通过理性,搞清楚真理成立的充分条件,才能搞清楚问题的本质,才能回答所有同一类的问题。
笛卡尔的方法论教给我们一种能够不断成功的做事方法:第一现提出问题,提出问题事解决问题的第一步。第二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第三从实验中得到结论和解释。第四,将结论推广并普遍化。第五将结论推广到实践中去。
10、可叠加的进步,叠加了各种经验后更上一层楼。
人唯一能做的就是少在低水平上重复,少做无用功,确保每一次成功在将来都可以重复,每一个进步都事在为后来进一步的发展铺好道路。
11、认知跃迁
当别人犯错误而你不犯错误时,你就赢了。
经验比理性更重要,经验主义的优越性。经历不等于经验,第一失败的经历,第二重复的经历,第三无用的经历,短视频全是垃圾。经验要不断被修正和弥补。
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另外,我们需要知道,任何事情的成功和失败,人力因素只是一方面,运气是不能忽略的。通常对老天爷越敬畏之心的人,越容易成事。
如何做好有效复盘,不要轻视常识。常识需要更新。变经历为经验。科学而有效的获取经验,是人一辈子要学的课程,要做的事。
12、做事方法
手先于脑,有效学习;脑先于手,理性思考。
13、行动才是答案
不是所有问题都有答案。《浮士德》揭示了一个真相,就是很多问题并没有我们所期待的答案,因此即便耗尽一生求索也得不到答案。
达成共识是一致性答案的前提。对于生活中那些不知道答案的问题,不需要纠结,行动起来就很好。行动才能解决问题。
学会跳出问题看问题。站在更高的维度去寻找答案。
14、大众需求和小众需求。小众需求通常变不成大众需求,这和人努力不努力无关。
15、关键路径和替代方案
让自己成为关键路径。一个人如果能够通过逐渐提升自己的能力占据一个关键路径,便不会有丢掉饭碗的危机感。不过他能不能成大事还不一定,这要看他有没有大智慧了。
做大事要找到最大宽带。
改变人生的算法。
16、理性判断,不要把幻想当现实,活得明白是第一步,要弄清楚表象和现实。走出认知的洞穴。要避免被幻想欺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精英永远是少数人。看清真实的世界。
在现实世界中,人先要学习谋生的技能,逐步掌握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但需要记住的是,复杂问题通常需要用简单的方法来解决。
益琳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读书笔记
- 要开心记得先强身 (4人喜欢)
- 中年女性的人生感悟呀~ (27人喜欢)
- 读书笔记《心流》 (3人喜欢)
- 读书笔记《成功的惯性》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