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之壁是怎么一步步形成的?我是怎么变成像现在这样表达感情的?
这个问题好像很难在一时间说清。
我好像几乎没有在公共平台发泄过对身边人的恨或者不满,并不是因为我对所有人都满意,只是因为我太久没有这么做,似乎都失去变得锋利而表达恨的能力了。
为什么会突然要说这个?主要是晚上在跟语老师讲电话,我说自己真的丧失了表达情感的能力。
这并非因为我心中没有情感。我明明在看到身边和网上的朋友互相谈论着“感恩”与“爱”的时候……也会感到很感动,也会很羡慕这样的状态啊。
可能也就是像我之前和语老师的官宣动态里提到的——我的“心之壁”太厚了,换一种说法就是我的防御心理太重,对身边的人都不敢去表达好意,也不敢在公开表达自己的赞美,如果把太多生活和情感上的思绪吐露出来会让我感到不自在。
之前官宣的那则朋友圈,我有说到好像语老师在慢慢改变着我这方面,但事实是又过去了快半年,我的心之壁还是没能垮掉。接着我去吐关于过去的一些苦水,又听语老师讲了她去年下半年被同学小团体的那段难受的日子,我渐渐发现——原来很多自己不满和恨的事情,自己一直试图去忘记,但它们对自己人格的负面影响却一直持续到今天。
我想到太多太多事情了。。。
小学的时候我好像总是吃亏又讨不到道理的那一方,大概是因为小时候嘴巴太笨,又不敢直直地去怼回去,但每次最后总是因为自己破防而造成一些失控的局面而收场。
低年级的时候因为跟女生玩得比较好(甚至有时候只是坐在一起讲话罢了)而被传满绯闻(传绯闻就算了,某些小郭楠同学还在那里开黄色笑话,,,)
小学经常被某个同一个院子里的,当时还算称得上是“朋友”的同学嘲笑,有时候大概是因为自己的一些蠢头蠢脑的样子,有时候则是一些完全没有理由的,挑衅性质的脏话。二年级有一次我终于受不了了,威胁他说“你再这么说我要去保卫室拿警棍砸你了”(哎当时我懂什么),然后他说“来啊来啊”,结果我真破防了。。。明明两只手提起警棍都足够费力了,我却还是把它甩到了他的背上,可能是当时实在是太恨了。尽管没有重伤,但结果可想而知——我没有讨到什么好处,自己的委屈也还是没能释放。
小学因为某门考试成绩好了点(好吧其实我都不知道原因)(虽然当时自己确实太凡尔赛了)被小团体孤立,大家一起分零食却不给我吃什么的,,,,然后一起做游戏的时候也总是被围殴的那一方。
还有小学的下课时光。因为当时的自己人显得胖,跑步又慢,力气还小,经常在一些做游戏的环节中处于弱势地位。有一次大家一起玩什么打反派的游戏,结果我不幸抽中了反派角色,被大家捆在了一起,有一个我并不算太熟的同学在那里专门挑我不舒服的地方挠我戳我。。。接着我又又又失控了,我扇了他一耳光。
接着他哭了,向班主任告状我打他,我还没有来得及解释事情的前因后果就上下一节课了。
还有小学六年级在数学竞赛补习班。自己当时确实不谙世事了一些,解出了什么题就会很张扬地举手作答,可能长期下来自然就成为了一些同学的眼中钉。似乎慢慢地,慢慢地,自己成为了被大家埋怨嘲笑的对象,也成为了老师检查纪律时的背锅侠。大家下课一起玩牌因为菜被嘲笑,然后不管是学习还是休闲娱乐都被阴阳,都要被笑。。。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情是去外地打完比赛,在返程的火车站里,由于火车晚点了,大家都买了泡面当晚饭,结果我去上个洗手间泡面被某个同学拿了。。。他还假装往里面吐痰(虽然没真吐),然后过了几个小时上车了才还给我。
我该怎么去想那时的自己呢?是该说自己确实太出头鸟?还是应该恨他们?但好像他们现在也没那么坏,可能也只是男生小团体以挑衅嘲讽为乐的风气罢了。好像不满也没有意义,但这些事情,这些我极力不想回忆但又不幸地能清楚记下来的每一件事情,却实实在在影响着我。
然后小学毕业了。
毕业典礼的那一天自己好像没有像大多数朋友一样很不舍,只是想着终于可以不用上学一段时间,回家玩一整天的电脑游戏了。可能在小学时光,除了少数几个真心待我的朋友,我对大多数熟人的感情,可能真的不如我对电子产品的感情来得浓厚,也是小学末尾的那段时刻,自己开始逛游戏贴吧,开始交网友,那或许是我互联网社交的开端。
到了初中,自己好像基本没有受到过这样的伤害。
好吧,因为我初中碰到的人都太好了,不管是现在都还有联系的几个朋友,还是没有联系的一些人。但其实我对他人的态度好像就没有好过。
可能是受到小学环境的影响,我也不由自主成为了我讨厌的人,但当时的自己却毫无察觉。
可能最大的一个体现就是吐槽吧。如果是关系好的朋友,自己不会去鼓励,不会去赞赏,反而是通过不断损对方的形式来体现自己复杂的感情。我高中毕业之后翻看自己和一个现在关系都很好的初中朋友的qq动态,发现上初中的那段时间,他每发一条动态我都要在下面怼一句,尽管他的动态并没有做什么。(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当时特别喜欢玩FGO,然后他每出一次货发一次动态我都要在下面发一个唱反调的“别氪金了!退游保平安!”当然调侃的话本身或许不算什么,但对于高三毕业的自己来说,看到当时自己发的话实在是羞愧难当,但他的回复只是简简单单的“没事,都过去咯”而已。
可其实真的没事吗?当时的他有想什么呢?现在的我如果一直像当时的自己一样,那该怎么办?
接着便来到了高中。高一的自己多么幸运啊,认识了很多自己一直联络到现在的朋友。
但好像也很不幸,认识了一个自己一直恨到现在的人。
跟他的矛盾是高二开始的,大概是他因为一些话或者一些事情被班上所有人讨厌,然后我便成了他唯一的聊天对象。结果他对我的骚扰变本加厉,每次一到下课就站在我座位旁边,故意发出沉重的呼吸声打扰我睡觉,在我面前说一万遍我无法接受的小县城厚黑学官场观点,对很多事物的看法都很愚蠢但还是要指点江山。我还是太较真了,每次碰到它的低智言论都要逐字逐句地驳回,可能这让他觉得我是在回应他吧。后面我跟他说我受不了他,结果我居然被他打成了——霸凌他的人。然后我给他写信警告他,得来他的回复居然是说“我之前多么多么好,现在却变得恶毒了起来“之类的话。
忘了后来是怎么跟他切割的了,只记得最后切割的那个下午我在网易云转发了nirvana的endless, nameless跟pil的public image,加上了“什么傻逼滚滚滚”之类的话,那大概是我生平表现得最暴躁的一次。
但好像这件事之后,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之前有许多关系好的同学逐渐没有再来往了,碰到班上之前还算友善的同学也不知道怎么打招呼,反而选择视而不见,加快自己的脚步越走越远。
那些同学一夜之间变成了我的仇人吗?答案当然是不。只是我不知道怎么与他们交流与来往了,走路也慢慢不往前看了,而是逐渐低着头。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了高三。高三的自己因为调座位的缘故,又和一些之前逐渐失去联络的朋友又逐渐建立起联系来。其中有两位朋友对我的状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吧,一位用实际行动教我如何大胆地说“喜欢xxx”(虽然我也没有真正做到),教我在面对流言蜚语时说一句“不是这样的”便置之不理,另一位朋友教我如何去写信,如何去送礼物。不过其他的朋友也在努力与我相互支持着,用他们的方式鼓励着我。
但好的中间也有坏的,比如我跟那个教我写信的朋友又被传绯闻了(明明当时我们都有恋爱对象。。。。。)(还不是纯起哄,甚至是造谣了。。。),绯闻甚至是某个平时一起上学的,看起来友善得不得了的同学制造的,最后从他妈口中传到了我妈那里,最终也导致我跟我妈大吵了一次,最后也是一大堆事实摆在面前,我才确信我是被造谣了,真恨啊。
好像那段时间自己也确实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勇于表达”的状态,高三的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我和一些好朋友都有互相给其他人写信,去学校超市选一些看起来花里胡哨的明信片送给对方。那时候自己写出的歌词也是大团圆式的,大团圆到现在的自己看到了都会羞耻的程度啊()
但是到了大学之后呢?进入了经管院的环境,发现自己一直不太能融入,于是又诞生了新的心之壁,大学上得越久,越和周边的人断了联系,表达好感的意愿也在锐减。出现了被他人伤害的情况,又好像回到了小学一样,把不甘都埋在心底,顶多偶尔跟关系比较好的人说一说而已。
只是有时候网上认识的友邻在表达对彼此的支持与感谢时,我才意识到了自己好像又变迟钝了——会想到原来之前是某某友邻的生日,我都忘记送礼物了;自己发状态不好的豆瓣动态,原来友邻都在下面会发拍拍/抱抱我的信息(但我却很少发)。时间长了,甚至会把这些当成负担,感觉自己会对不起那些对我太好太好的朋友。
可能我确实欠缺了表达爱/支持/感谢的能力,因为我怕表达爱会被非议,会被误解,会被批判。
我也失去了表达恨/不满的能力,我也怕表达恨跟不满显得我太计较,显得我最终理亏。。。
但不管是出于一种记录还是分析的心态,我还是在语老师的建议下把这些文字发出来。
语老师跟我说:“你要学会发疯!只要碰到了什么自己不满的人跟事情,全部丢到公共平台大胆地骂出来!然后你会发现有很多朋友会更好地支持你,这样你既收获了朋友的爱,也发泄、驱散了对那些人或事情的不满”
所以我便写下了这些很青春伤痛的文字。。。尽管大多数的事情我甚至在回忆了一段时间后才想起,所以也更谈不上有多么浓厚的恨了,讲述起来也自然不会带有激烈的情感。
我真是一辈子都不想想起高二和那位前室友的事情啊,但我似乎还处于那种ptsd中,可能是哪段时间对我的影响太大了,也确实算是我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
说到表达,倒也想到了自己当时为什么要去写歌,写那些矫情得要死的歌词,其实最大的原因也是自己有太多没办法表达出来的东西吧,所以偏偏选了那么蹩脚的一种表达方式。
我多希望以后的自己能敢爱敢恨,快意人生啊,碰到什么喜欢的人和事就多去给予支持,碰到什么傻逼人就发点疯骂两句。。。但真的是好长的过程。。。
哎,不知道怎么结尾了。。。
辛苦语老师听我讲那么多了,我爱语老师。
也辛苦看到这篇日记的大家听我讲那么多废话了,倒不是为了给自己开脱,只是想分析一下标题中提出的关于自己的两个问题吧。
我也会努力变得和大家一样,能自然地写出表达爱与恨的话。以后我要送更多的礼物,写更多的话。
我也爱你们。
© 本文版权归 OvertheEdge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