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家长足够尊重孩子的天性,那么他大概率……
如果一个家长足够尊重孩子的天性,那么孩子会怎么样呢?
早上刚上班,就听到我的一个同事大声说:“你应该把你儿子放到工厂里呆着,以前我哥哥就是被我爸妈扔到工厂一个月”。
我很好奇,但是出于礼貌,我还是没有问事情的原委。
然后我同事把一部手机放在我手上,和我说:“你来帮我看看,你看看我儿子手机里有没有游戏消费记录。”
我这才知道,是因为昨天回家,同事发现家里的钱少了,看了监控是儿子拿走的,儿子说充在游戏里了。
同事的儿子今年上初二,成绩不说最差吧,也是倒数。昨天老师也和家长说,孩子其实不是真的傻,只是没有学习的心思,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可能就会好很多。
同事还和我说,这不是第一次,之前也有几次钱少了,所以她才在家装了监控。去年有一次她儿子还直接拿她手机转了6500元。
我听到也很意外,去年拿钱,今年偷钱,这不是越来越变本加厉?
于是我研究了孩子的手机半天,登录上去,还询问了朋友,怎么查询消费记录。
可是我看到,最新的消费记录日期是9月,那他拿钱干什么呢?
我又研究了半天,发现了一个“快播成人版”的软件。
看名字我想就知道是什么了,然后我又从浏览器记录里看到了有几百条,都是少儿不宜的网址,还有下载的一些视频软件。
一个15岁的孩子,可能出于懵懂,可能是好奇,但是这应该被制止,如果现在不正确引导,那么心理是否会扭曲?是否会做出过分不道德的事?
一切皆有可能。
又在想,一个上初二、一个正应该把所有心思放在学习上的人,家长为什么会把手机给他呢?
同事说之前已经摔掉一个手机了,结果家里的老人疼爱孩子,又给孩子买了。
此时心里真的挺无语,这样的爱是真爱?这样的爱负责任吗?
一个正处在懵懂好奇、容易犯错容易叛逆的年纪,不应该把他们保护好,把他们引导一个正确的方向吗?
这样的放纵、溺爱,只会让孩子迷失在游戏和虚幻里。
结果我另一个同事给她灌输:以后只有到周末才能给他手机玩,平时手机没收的思想。
我也是很不解。为什么要给手机呢?为什么给了手机就是给他玩的呢?我们那时候有手机吗?如果真的有手机,有网络,真的还会好好学习吗?
打电话有电话手表,发信息有家长看着,这样不是对孩子负责吗?
无巧不成书,早上刚看到的那段人生经验总结是:“如果一个家长足够尊重孩子的天性,那么他大概率很快就会发现,孩子的天性是:怕苦怕累怕学习,又懒又馋又贪玩”。
所以,要一切以孩子的天性为主吗?家长应该管吗?
想想现在的教育,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也不知道以后的每一代,除了出生时父母给的生活条件,还能为下一代留下什么。
这样的教育方式,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孩子的成长真的会越来好吗?
所以曾国藩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做父母的,应该少拿手机,不妨多看看《曾国藩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