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拉拢为我赚钱的人,牺牲与我分钱的人,也不是不可以
2023-12-18 思维观察员 第432篇 【观察思维 | 记录思考】

01.
合伙人和功勋卓著的战将之间出现了矛盾,作为老板你会怎么处理?
牺牲合伙人,保住战将!这是老板们惯用的处理方式。
合伙人是最初一起出钱(出力、出时间)一起承担风险,同时要和我分钱的人;而冲锋陷阵、攻城略地的战将,却是减小我风险的保障,以及能使我分钱的基础。
一起要做的事已经步入正轨,不需要出钱了,别人的出力出时间也在次要,毕竟当前的风险也没多少,不需要谁来帮我分担;现在最主要的是要更多赚钱的人,少一些和我分钱的人。
如果“和我分钱的人”与“给我赚钱的人”之间产生了矛盾,那么我肯定选择放弃要和我分钱的人,来拉拢能为我赚钱的人。
再有,与我分钱的人所负责的事务,我自己上也能搞定;而给我赚钱的人所充当的角色,我上我顶不住,“丈母娘”们不认我当女婿。
“能替代的”和“不能替代的”之间出现了矛盾,为了化解矛盾必须二选一时,能替代的必然是牺牲品,不可替代的不仅得留住,还得以高回报——无论实利还是名誉,来安抚。
可见,老板愿意留的是当下能给我赚钱的人,愿意留的是不可替代的人,更得花重金给名誉留住那些能给我赚钱且不可替代的人。
当今社会中的老板如此,古时候的老板亦是如此。
02.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宴请群臣,让自己宠爱的女人(不是妻子)给大家添酒、劝酒。
酒宴一直进行到晚上,大家喝得酒兴正浓,那时用的是蜡烛,烧完了就灭了,但是大家都喝的醉醺醺的没人去换。
结果,席中有一战将趁视线不明拉扯了老板女人的衣服、调戏她;这女人顺手扯断了他的帽带,并委屈巴巴的催促老板点蜡看看是谁这么大胆调戏她。
老板却说:
怎么可以为了显扬女人的名节,而伤了战将的面子呢?
老板虽然喝多了,但很清楚自己面临的选择:
要么维护女人的名节,要么维护部将的颜面。他认为部将的颜面胜过女人的名节。------------所以,选择维护部将的颜面。
就让自己的女人吃个哑巴亏吧,毕竟也没损失什么。于是下令:
今天和我一起喝酒的兄弟,谁不拉断帽带就表示不够尽兴。
部将们于是遵照命令都把自己的帽带拉断,然后老板才命人换上蜡烛,大家尽欢而散。
如果仅有一人被拉断了帽带,那么就是他动手动脚的。但是,如果所有的人都拉断了帽带。------------那么,所有的人都有可能是那个动手动脚的人。
既然所有人都可能是,也就保护了真正动手动脚的那个人。
楚庄王是个明白人,在那个靠部将打天下的时代,“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手足不可断,衣服可以根据节气换”。
窥视我的女人这是触犯天威,是会伤我的自尊,但是比起为我打天下的部将为我奋力拼杀,我当然会维护部将。虽然说享乐是人生目标,但打下天下是基础,没有部将为我打天下,我如何能享乐。
在后来的战役中,这名部将冲锋陷阵,五次与敌国交兵,五次斩获敌人首级,最终击退敌人、大获全胜。
03.
西汉时期有个叫袁盎的人,先在一个诸侯王那边当丞相,那时他的府上有个侍从和侍女在搞地下情,按家规这是不允许的。
(原本)如果违反规定,理应受到处罚。侍从与侍女搞地下情是违反规定的。------------所以,侍从和侍女理应受到处罚。
然而,袁盎知道这件事,却没有声张。
只是有其他的人就挑事,恐吓这名侍从,侍从害怕就逃走了。
袁盎得知后亲自去把他追了回来,不仅没追究他的过错,还把侍女许配给了他,待他像老朋友一样。
其实袁盎心里明白:
要么处罚他维护规矩,要么原谅他认可他。我不处罚他(不执着于维护规矩)。------------那么,我就原谅他认可他。
一方面是维护我的规矩,另一方面是认可一个人,两者冲突时,袁盎选择了认可人,而暂时的放弃了对规矩的维护。毕竟,规矩是为了约束人的,如果失了人心,没了人这个基础,规矩也就没了意义。
等到汉景帝上位,袁盎当了掌管礼仪的大官,出使吴国时被图谋造反的吴王困住了,正好那个侍从担任防守袁盎的护卫队队长,经过他的一系列操作让袁盎脱困,有惊无险的回到了长安。
----------
可见,面对矛盾时的处理方式是很考验智慧的。这不仅对老板如此,对我们普通人亦是如此。
- 当名誉和利益冲突时,是选择维护自己的名誉和内心的坚守,而放弃真金白银,还是反着来?
- 当外出打拼和照顾家人在时间上冲突时,是小富即安的照顾家人,还是一如既往地为理想冲锋?
- 当理想的事业与糟心的领导同时存在时,是为了这份事业忍受这份糟心,还是避免这份糟心另谋高就?
其实选择哪一个方式都有选择它的理由,不同是自己是否在那个选择的当下是清醒的,是知道自己之所以这样选择的原因是什么、理由是什么、自己的坚持又是什么。若能做到这一点,人就是自主的、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