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啊迷茫的人
#2023读书报告
今年是比较浮躁的一年,读书很功利,目的就是让自己心静下来,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发现自己缺少自我,很容易受别人影响,过于在意别人的眼光。于是为了努力克服敏感,尝试了很多书籍,有一些坚持读完了,很多是中途放弃了,小有收获;另外还读了一些人文类和社科类的书籍,也有许多收获。记录一下,希望以后每一年都比前一年读更多的书,让心灵不再躁动。
1.《冬牧场》应该是在疫情解封的22年年底居家办公的时候开始读这本书的,在工作中和一些人产生不愉快之后再去读书,李娟的文字能让人变得很平和宁静,加之故事有很多有趣的对白和剧情,以及我作为一个很地道的南方孩子,这种大西北还是在牧场里发生的故事对于我来算是看电影一样,真是别有一番味道。李娟的文字感觉很平和,却有一种润物无声的魅力,在读完全书的时候,产生了对阿勒泰的无限遐想和向往,安静、快乐、友善、平和,时隔近一年,感觉可以用这几个词来概括。未来过两年有时间可以再读一遍。
2.《置身事内》一本很能开阔视野的书,能对国家从上到下,从古至今,以及从内及外走向世界的很多事情解释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分析发展的规律,读完有一种原来如此的感觉,再次感叹一个乡镇到一个国家,每个地方的领导人的视野是多么重要。毕竟也是从小乡镇出身的标准的小镇做题家,以前认识不到的很多事情现在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不过另一方面,今年算是安安静静开始读书的第一年,还不能完全理解作者的深意,明年看看要不要再读一遍,好书!
3.《长安的荔枝》很适合我一个初入职场被无情pua和打压的小白,看到了很多类国企的泥淖,称之为职场的丑陋一面。知世故而不世故,我目前处在一个能看透四分之一的职场丑恶嘴脸,但是没办法接受它并且还在奋力想要逃离的状态,难过的时候和家人朋友说上班如上坟真的是说出了我的心声。这本书能从故事的角度看到一个底层打工人的辛酸,领导一句话,基层累死累活,最后可能一点功劳没有,还可能替别人背锅。记得最深的一句话就是说的“和光同尘”,目前学到了一点皮毛,还有很多东西是我目前这个阶段还没有看透的真相。再接再励,写下这些感概希望明年的职场生活少一些斤斤计较,少一些烦恼抱怨,打工赚钱罢了,少一些情绪。
4.《人类简史》也是格局打开的一本书,硬着头皮读了几页结果发现很有意思,越读越停不下来,读完了还觉得饶有余味。
5.《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心理治愈类的书籍,记得是一口气看了很多,然后看到一半很难过,和书友聊天觉得我就是书里的蛤蟆。工作以来总觉得自己心性大变,现在变得拧巴且扭捏,紧张且强迫,还是要多看看这些书,学会自愈,真心发现自己才是最大的敌人,朋友及爱人。一定要最大范围内讨好自己以及相信自己。
6.《被讨厌的勇气》学到了课题分离,关你屁事,关我屁事,以前觉得这种姿态过于冷漠孤傲,工作之后发现就应该这样子,冷漠一些少了太多烦恼,不仅是职场,很多关系背后都是一样的道理。当然了,生活中我还是希望自己不忘初心,做一个温暖的人,曾经朋友对我的评价是如沐春风,希望再经历几年,即使被太多事情折磨了心态,也要学会保持纯真,不受世俗的纷扰而变得斤斤计较。
7.《陈行甲-在峡江的转弯处》两天匆匆读完这本书,第一次有一种想要迫切下班的原因是想要回去看完书。感受就是两个词,大爱且纯真,陈书记为人处事以及人生经历让我觉得,难怪人家这么厉害,难怪能够作出一番成绩,和我身边的环境及自己来一作对比,真的是高下立判,向优秀的人学习吧,更加多一些通透,即便经历风雪,也要有勇气去看太阳,人生永远都没有终点站。
8.《改变 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原则》这本书属于有几章节读着很享受,能突然醒悟的感觉,但是一半的章节属于读着很费劲,可能目前的阶段还不能理解作者的深意。学到最大的感受就是遇到问题解决不了,跳脱出环境,换个方向和层面去思考解决问题。应该按理是一本实践类的书籍,但是还没有完全学会应用。
ps.今年还看了很多书,但是没有看完,比如《民主的细节》、《认知觉醒》、《反脆弱》等等,最大的感受是还是太浮躁了,能找到一本自己想要读完的书算是挺难的,缺少耐心。另一方面,长期不写东西和深度思考,即使看了书,到了年底想要总结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语言匮乏,思维混乱,将就看吧。来年希望能一口气写下十本书的心得体会,也能完完全全看完很多书,多一些输出思考。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