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天群年度总结
12月月度总结没上,我们先上年度大餐,年度总结!请大家吃安利~
1. 康宁 《世界的苦难》《深时之旅》《足利女童连续失踪事件》
这本书看了好几年,常常被它的厚度吓跑,但是又一次次地重拾,终于在今年年底前看完了,算是完成了本年度的一个阅读挑战。
这本书的厚度似乎也象征着布尔迪厄所访谈的人的苦难,甚至更深。有时候会以为自己看到他们生活中的希望了,结果下一页命运之手就轻轻一挥,又坠入深渊,我们的幸运只是随机而已,随机到了就是幸运地活着,没有随机到,就是在深渊中苦苦挣扎。
“深时”是地下世界的纪年,深时就是地球那令人眩晕的漫长历史——时间从当下向前向后无尽延伸,它的计量方式是“世”和“宙”,载体是岩石、冰川、钟乳石、海床沉积物和漂移的地壳板块。因此书中作者的深时之旅去的地方是地下洞穴,研究暗物质的地下实验室,下层林木,各种城市地下通道,喀斯特地貌,地下河流,冰川。
要研究星辰,必须远离太阳,暗物质不与光沟通,因此研究暗物质的实验室在半英里深的地下一条半透明的银色岩盐带中,证明暗物质的存在并了解其性质,是现代物理学追寻的“圣杯”之一,而对于地下洞穴探险,进入“空白区”(未经测绘的区域)成为第一人或者成为发现某个洞穴的第一人,大概就是洞穴探险界的圣杯了。
第三部分的萦绕(北方)是我最沉浸的一部分,尤其是时间之蓝这一部分内容,“深处的冰是蓝色的,这种蓝与世界上任何一种都不同——这是时间之蓝”,冰中封存的空气保存着第一次降雪时的大气状况,冰有记忆,当冰川崩解时,“宛若星辰般坠落的冰川,花了三分钟又十万年终于平息”。当地下世界用于隐埋核废料时,从里向外层层嵌套的顺序:铀、锆、铁、铜、膨润土、片麻岩、花岗岩……“铀-235的半衰期为四十四亿六千万年:这样的时间尺度剥夺了人类的中心地位,让人类的第一人称叙事变得微不足道。”“我们能成为好的祖先吗?”
麦克法伦不愧是被《华尔街日报》称为“当代最好的自然作家及诗人”,文笔很好,光是看各种景色描写都很好看!另外封面上你看到的那个橙红色并不是落日哦,至于是什么,去看书吧!
非虚构写出了虚构的感觉,一口气看完。 “声音再弱,也要倾听,声音再强,也敢质疑。为何报道,报道何事,必须时刻自省”,真正的勇士清水洁。
2. YUE________。 《夜晚的潜水艇》《羊道三部曲》《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很久没有看到这么灵气四溢的故事了。人的想象力可以这么让人惊叹的宏大又细微,镂刻尘埃又勾勒星河。
最喜欢夜晚的潜水艇、竹峰寺和音乐家。永远悬停在梦里的潜水艇,涟漪上的长久存贮的碑和钥匙,四个乐章后化作椋鸟的音乐家。
每个小故事都值得再三的感受和沉浸,感觉可以提前选入年度最爱了。
所有对自然的形容和描述都非常细腻生动:天空“光滑而清脆”;“阳光畅通无阻的注满世界”;旷野里火焰的余烬“像宝藏的大门开启了一道门缝”;骑了一天马以后觉得身体都脆了,“往地上轻轻一磕就会粉身碎骨”。
灵动到觉得像是她的天赋,又精准到觉得她一定千万次雕琢。
看完夏牧场的时候觉得,在这样的绿意汹涌生机勃勃的牧场里长久生活,人的内心一定会非常平静。但又觉得这样的想象其实很遥远轻飘,因为真正生活在其中的人仍然要面对许许多多的艰难和辛劳——夏牧场已经是四季中最丰饶的牧场,但牧人仍然要面对频繁的搬家转场、日复一日孤独的放牧、亲朋和牲畜的病痛与消亡。
他们深深地扎根于大地,延续漫长的道路、脆弱的传统,又日复一日的过一种坚不可摧的生活。
李娟问斯马胡力,“去冬库尔再没有别的路了吗?”
他说,“有,但那是别人的路。”
3. 伊夏 《风痕》《我播种黄金》《爱的终结》
4. 四火 《烛烬》《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女人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未经察觉的弓箭般的愤怒悄悄的躺在情节悬崖坠落后的谷底,它想说,却再也无法说出口。像是句号在段落的第一行首字部分出现,故事是一个圈,首尾两端遥遥相望,别无其他,情感不再作为一种游荡于人与人之间的表达形式,愤怒被时间的火焰包围,还有余烬未熄,那双手仍凝固在半空中。两位主人公跨越年少时代的情谊静默封存在被时代轻轻一抖褪掉的灰堆里,审判者在所谓垮掉的岁月里没有丢掉什么,反而,他得到了一些,被忽略却显而易见的真相和与生俱来轻浮的傲慢,与沉默格格不入的激情,被审判者则早早退回了自己的牢狱,与他截然不同的幸运人生对照着存在并延展,或许在比青春时代还更早的时刻里,他们曾坐在一起,紧贴的坐在那个昏黄灯光照着的桌椅前,在少年空荡荡的的心底,那些笨拙的,生涩的,令人哑然的人生是正在发生着的,他希望在那个时候死去。
我们以相似的姿势飞翔,也极可能以相同的姿势坠落。赫塔•米勒的语言似乎夹着流窜于时代漩涡深处的凌厉风声,有着最忧郁严肃的语调,拥有洞察人心却让旁观者心脏为之柔软的一处语言密码的回溯之地,她说,一个人消失的后面,只有沉寂,语言作为某种特殊的介质存在,一双眼睛乃至无数双窥测的双眼静坐在语言的秋千上,凝视着无法预料变化莫测一切。城市王不会暴露自己的弱点,他蹒跚时人们以为他在鞠躬,他鞠躬时却在杀人,四周熟悉的事物都裹上陌生的气息扑面而来,迎头撞击在心上,所以要尽可能的准备好一切,准备好拥抱死亡的温暖双臂,是每个喃喃自语的黑夜中最为平静的时刻,每人都有着不为人理解的时代伤痛,母亲狂热的土豆伤痕,父亲酗酒麻醉记忆,祖父一丝不苟的记录本,等等,这些都存在于想被刻意遗忘的灰暗角落,失却人间之爱,感受存在潜伏
‘女人味对女性而言是十分不自然的负担’,这句话简直狠狠触动心脏。宫本百合子作为女性主义的先驱,她更倾向于沉着内心自省和理智分析社会女性现状,在这本里有许多的思索角度,这是一个立体的成熟女性的审慎视角,通过历史视角看透那些虚无表面朦胧的的现实,蒙娜丽莎的微笑不是舒展的微笑,作为被凝视的客体女性,她们受困于现实的残酷环境,谈思想的自由,婚姻的道德,女性服饰背后隐藏的底层逻辑,一边阅读,一边让我对于女性主义这个概念轮廓愈发清晰起来,宫本百合子说,我们有凭借自己的良心肯定某些事情、拒绝某些事情的权利,有为了社会和自己而劳动,唱热爱生命的歌曲的权利。迈出的每一步都是无可替代的一步,每个女性所处的时代都是与个人命运紧紧依存的关系,重要的是理解当下,把握当下,不惧失去,充满勇气的大步流星的向前去。
5. 玦珮《重走》《金钱博弈》《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
6. JK 《民主新论》《马丁盖尔归来》《遥望》
特别好,读完可以好好跟动不动就给人扣“白左”帽子的人好好掰扯掰扯了。
几百年前的法国村庄,一个年轻人突然离开家乡,许多年后又突然归来,围绕着着这段意外层出的著名历史事件,作者查阅大量资料,从戏剧性的故事里,展述了几百年百年前法国西南部地区的行政管理,商业活动,田产分配,法律裁定,婚姻与性,宗教活动与世俗观念等等细节,生动还原了当年普通人的生活场景。从这本书中,我体会到个人微观史学的魅力,从个人的生活看到其所处的整个时代样貌,十分有趣!
此时的我又像刚进入青春期那会儿,对小说里的性爱情欲描写着迷,紧张兴奋腼腆。
7. 青柑普洱 《与瓦尔泽一起散步》《把自己作为方法》《眠空》
8. 可云 - 春天外交大使☁ 《金字塔原理》《如何阅读一本书》《鸳鸯六七四》
确实很干,但的确是有了实战经验后再来看会醍醐灌顶的书。
超出预期的好。
冲着江湖义气来,以为应该是个“烂牌打好”、荡气回肠的故事。未料读完最最难忘,却是阿冰初遇哨牙炳时的儿女情长,满脑子都是春水月夜,波光粼粼。马叔年轻时一定没少谈恋爱。
9. 束薪 《我与地坛》《于是一片光明》《第二性》
10. 芝麻 《老派少女购物路线》《外面是夏天》《零诺》
《零诺》公众号行烟烟的文,尚未出版
11. 李铃妹 《上野千鹤子的午后时光》《诅咒兔》《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12. 和磊 《素食者》《汉娜·阿伦特》《翦商》
这么大胆的描写大概就村上春树里面看得到。就是想变成一棵树啊,这么渺小的愿望看来要实现也很难。为什么不可以死,是啊,为什么不呢。
作为传记,作者把自己隐藏在文字背后,所思所想都拿日记和著作来说话。难得的是一种平和的语气,有人说就好像对面坐着一个人缓缓道来。因为这本,我想看看阿伦特的其他书籍了。
吴主任2022推荐。本来以为历史书,但没想到是这样的一本“恐怖”的书。深入浅出。自创简单的方法来解释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许宏的序言也写得非常好。把书里的几个重点介绍一下,没有太多废话。而且之后的书里会不断印证这些观念。可能是我这几年里见到最好的序言。
13. Maqroll 《末日巨塔》《小说的艺术》《九三年》
14. 无印 《思虑20世纪》《苏联的心灵》《惨败》
本书将托尼·朱特的个人自述与蒂莫西·斯奈德和他的对谈相结合,一方面可以看到朱特作为亲历者见证的历史,另一方面也正如书中所说,他作为历史学家的视角“立基于我所出生的时代和环境:我的教育、家庭、阶级和世代。”在两人的对谈中,前半部分是对20世纪的回顾,犹太人、马克思主义、大屠杀、68风暴、东欧、历史与记忆等主题依次展开,最后三章则是从知识分子角度出发对现实的关切,从中也可以看到朱特坚持社会民主主义的原因。而全书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将20世纪论述为一个没有先例的世界,因为“将一种极其理性的道德和政治计算应用到人类行为当中,对成长于19世纪的人来说是不言而喻的,但它在20世纪则根本不起作用了。”
伯林认为,现代俄国文化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自我意识,即对自身天性和命运的专注,并试图寻找一种能包容一切道德、社会生活和教育问题的理论体系。这种自我意识在19世纪体现为知识分子对于“俄国问题”的关切,而唯一真理论最终在20世纪导致了苏联的诞生。作为对俄国知识阶层的分析,这个观点让人想起他在《俄国思想家》中关于刺猬和狐狸的著名比喻,而书中关于帕斯捷尔纳克、阿赫玛托娃等人的叙述,也可以看到伯林在理性分析之外的真挚情感。
一次气势恢宏的外星远征,结局却讽刺无比:特恩普可以说是科幻小说的标准主角模版,勇敢坚定,充满激情,遭遇灾难而后获救,然而正是这位英雄,将昆塔人送上了毁灭之路。地球的远征队员和电脑通过博弈论对与昆塔人的接触进行了种种分析,最终还是只有武力解决。莱姆在本书中详尽描写了未来人类的恒星级技术,其精细程度简直令人惊叹,可是在技术大发展的背后,思想里根深蒂固的仍然是人类中心主义。文明的发展与进化,科学与宗教的相互作用,对这些终极问题的探讨,正是本书作为一部伟大的科幻作品区别于一般类型小说的地方。
15. 敏哥 《诊疗椅上的谎言》《源泉》《精神与爱欲》
这本书是我爱上欧文亚隆的开始,也是打开存在主义大门的钥匙。喜欢豆瓣短评里的“这本书是心理分析爱好者的porn”形容到位。附上一句喜欢的内容吧“永远准备好迎接真相”,真诚真是一副永不会输的牌,我永远如此觉得。
《源泉》我觉得每个读者都能从书里的每个人身上找到一些属于自己的碎片,但你不能成为任何一个人,可的确能共鸣大部分角色,这是个很妙的事。是一种可以观察人类的视角吧。源泉是我当初听一个推荐的人说看了会热血沸腾的书,我读了之后也深刻的体验到了这一点。它的确有这个魔力点燃我身体里的某部分精神。是我难得在近期的年龄里几十万字三天看完的书,也是我走在路上没看的时候还会不断陷入思考写下随笔的书。
我还喜欢它的一个部分,在于那个不真实存在的主角形象,一个聪明且横冲直撞,不守规矩的直率的人,会让人害怕。人们害怕那种百分百纯净的真实,没有任何攻击性的,但却会当每个心里有胆怯的有阴暗部分的人恐惧。他让书里所有的“多数人”害怕,可却能让读书的我,望梅止渴。
好像很多人的第一本黑塞是悉达多,而我垂直入坑的却是这本《精神与爱欲》。想先谈谈感受,我记得最开始在歌尔德蒙还未走出修道院之前,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互相之间的那种吸引力深深的把我拉入了那个场景。我问可云“你有没有过看书看到头皮发麻,甚至颅内高潮的时候?”那就是我看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的两种完全不同世界的人的对话最深的感受。甚至会觉得好像我就是那个被劝诫着去感受和享受生命的歌尔德蒙,那个十分贴近的代入感有了合理的解释。
分享一下我最喜欢的几句对话;
“我们两人,亲爱的朋友,就像太阳和月亮,海洋和大地,我们的目标并不是相互迁就,而是相互了解,看见并尊重对方的本来面目,明白对方是自己的反面和补充。”
“你们属于生命的丰盛、浆果的汁液、爱神的花园、艺术的乐土。你们的故乡是大地,我们的故乡是思想;你们的危险是沉溺于感官世界,而我们的危险,则是在真空中室息;你是艺术家,而我是思想家,你睡在母亲的怀里,我却在荒漠里独醒;照耀你的是星月,照耀我的是太阳;你睡觉会梦到姑娘,我却只梦见学生.....”
“你是所有人中唯一我想要去爱的人。你无法衡量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沙漠中的甘泉,荒原里的花树。我的心没有枯萎,我的灵魂中留存着一个等待神谕的地方,为此我感谢你。”
读完以后我对黑塞有了很大的兴趣,于是立马开了悉达多。相比起来悉达多就更加的偏宗教类,文字也晦涩一些。更多的提到“类似禅道”的东西,歌尔德蒙像悉达多,但又不一样。他们只是共同的去追求道之外的真实的生活,想从经历里去得到更多。他们走过了尘世,经历了无数风雨,悉达多最终回归了宁静,而歌尔德蒙却是耗尽了所有的创造力之后离世了。两本书里的四个角色虽是殊途同归,但他们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感悟,无论是给他们对方还是作为读者的我,都有一些新的收获。
回归开头,我依然最爱的是歌尔德蒙和纳尔齐斯的那种极致不同的情感吸引力。用一个形容来说,像天和地的对话,他们是完全相反的不同,却能互相给对方很大的力量,成为对方灵感的来源和继续下去的支撑,像美丽的双生花,向着不同的方向生长却又交相辉映。他们因为有彼此,比沉浸在自己同类的世界里,活出了更不一样的模样。
我们是歌尔德蒙,也是悉达多,可能曾是纳尔齐斯,也可能是乔文达。但我深知我更多的是去体验,去感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16. 馒头 《始于极限》、《增长的极限》、《变异三王星》
六世代的女性学学者和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同三世代因为自身特殊经历有女性意识但尚未完全明确自己观点的铃木凉美的书信对谈录。内容涉及情色经济、母女关系、被认可的欲求、女性的团结和自由等等……通过书信两个人都认识并诚恳的面对了自己的局限。年长的会愿意毫无保留的分享给更年轻的那个自己的经验和积累、提醒她自己曾走过的弯路掉过的坑。 她们的写作要“为后人铺路搭桥,树立路标,甚至建起庇护所或瞭望塔”,为的是“把一个更值得活的世界交给妹妹们”,几乎全文高亮。
“分界線就是邊境,同時邊境也很有可能成為戰線。邊境是發生戰爭的地方,無論是在我們與他人之間,或是在我們自己承認的天性面向與被自我否認存在的面向之間,每當我們建立邊界,我們也製造了邊界兩旁發生的戰爭與衝突的可能性。我們之中那些正在體驗天、海、冥的挑戰或破壞的人,最終也會來到一個接受這些行星所帶來的危機與改變的階段。”超越极限2023,这本书出现的恰到好处最适合这个注解。长久以来我看盘都只把天海冥当作三颗外行星,用抽象的意象去解释他。不管是我自己的盘还是朋友客人的盘。这本书清清楚楚的把这三颗星的内涵、相位以及行运时候的技巧讲的很清楚,并用最原始的希腊故事和周围人的案例将这件事情变得亲切的同时又具有哲学性和神秘感。复盘自己和周围人的行运也有很多能对上,搞不明白的地方更多。会拿来三王教科书时不时翻~
17. 雾中风景 《追忆似水年华Ⅰ》、《摹仿论》、《洋盘》
不论是写实抑或蹈虚,普鲁斯特所展现出的才华都是无与伦比的。光读《贡布雷》的开头很可能以为他是个内向型的作家。其实他不光能把临睡前房中的遐思写得层层叠叠连绵不断,能把对于巴尔贝克的城市想象写得实在而令人神往,在他笔下一一登场的人物素描就像穿插在绵长叙述中的一个个绚彩的拼块一样令人振奋而回味,他写聚会(形似贵族社会的观察手记)写恋爱,都能于幽邃细腻之处表现重峦叠嶂的人性深度。写景、状物、对创作的见解、建筑、绘画、音乐无所不包,灵动的与艺术联袂的譬喻信手拈来,无不彰显他极高的文化品格。然而我还是多么偏爱他为一朵花、一个乐句,一片树叶而长篇累牍的絮语啊,那些被极优雅的文字抚摸过的平凡事物,像被刷上了一层永恒的迷人光泽,像羽毛一般轻盈飞起,盘旋于普鲁斯特念念不忘的“时间”之中,抵达读者悠悠的心灵之海。
读到司汤达及以后比前文顺畅很多,可见对文本的熟悉(哪怕只是多年前匆匆浏览过一遍代表作也有用)——而不是高深莫测的理论水平——是读懂这部文论巨著最重要的基础。奥尔巴赫往往于文本的平淡无奇之处发现常人难以察觉的潜在逻辑,这种条分缕析的洞见使他的批评直击表象下的症候,又使他的赞美回荡着动人心旌的激情和欢欣。作为现实主义文论,它把重心放在了对作品社会历史语境(“历史主义”)的追溯,以及对人物内心世界和人性经验的高度关注。从中我们看到,“文学中的真实”在成为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概念之前,曾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复杂曲折(并非直线前进)的流变,这是与人类社会当时的主流观念(史)密切相关的。作者用“文体分/混用”探讨了作品的低级与高雅,混用的文体,也就是亲近大众的严肃主题作品是更成功、丰满的现实主义。
-
SFLer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5-01 11:23:16
-
豆友226680129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4 19:24:41
-
止咳化痰胶囊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2-26 05:50:48
-
村里的陌生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2-23 11:23:58
-
玦珮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2-23 09:40:09
-
拉玛诞🌈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2-21 20:20:02
-
创世之神PKD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2-21 18:34:27
-
啾啾咕咕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2-21 15:00:03
-
四火火火火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2-21 14:55:19
-
枕前冰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2-21 14:48:19
-
Eva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2-21 14:47:07
-
樱(富婆版)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2-21 14:46:35
-
twopersons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2-21 14:38:53
-
伊夏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2-21 14:35:29
康宁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春天读书会2025年4月总结 (6人喜欢)
- 春天读书会2025年3月总结 (10人喜欢)
- 春天读书会2025年2月总结 (11人喜欢)
- 春天读书会2025年1月总结 (8人喜欢)
- 2024年春天群年度总结 (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