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性,边缘性和创造性
《轻盈的气息》是蒲宁写于1916年的短篇小说,这一时期他除了致力于农民小说,也创作了不少爱情与死亡主题的小说,例如收录在同一本集子里的《儿子》《爱情学》等,这是他后来法国时期文学作品的发端。
在《轻盈的气息》中,蒲宁用他平实美好的语言,讲述了一个被人枪杀的少女的故事。然而这篇短短的小说,叙事结构却极为新颖和令人震惊。
在第一段中,作者介绍了一个墓碑上照片里的少女,奥莉娅·麦谢尔斯卡娅,这个女孩如此地焕发出一种脱离周遭的美,对她的同侪来说如此难以理解,他用一种中学里流言蜚语式的口吻,谈到这个招人嫉妒的女中学生是如何被女校长叫去谈话。接着,毫无铺垫地,他突然揭露了这种异常背后的原因:她已经同一个贵族绅士有了肉体关系。接着,他以一个法庭记录员的冷漠和简洁讲述了奥莉娅是如何被一个毫不相关的粗野军官因嫉妒而开枪打死的。在这混乱与震惊的顶峰,他才最终让我们走进这女孩的内心:从少女情绪化的日记里,我们推测出她遭到那位绅士马柳京的诱奸,随后陷入了痛苦的爱情中。
而在小说的第二段中,蒲宁却全然地转变了故事的视角,开始讲述这个女孩的级任老师的故事,讲述了她对这个女孩所投注的幻想。借着这种幻想的炽热,女主人公奥莉娅的美仿佛如同生命本身一般,前所未有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
蒲宁在《我的文学生活》中谈到,他曾经在1900年到1901年间,在圣彼得堡的司法部档案室工作过,他的职责是整理和翻译一些法律文件。在这段时间里,他接触了许多案件卷宗,这成为了他创作许多小说的灵感来源。
在对犯罪这个题材的尝试后,蒲宁仿佛找到了爱情小说命定的结局。在他的许多爱情小说中,主人公都以非自然死亡的结局告终。无论是他杀还是自杀,这种死亡的命运都会突如其来地被作者揭露在读者面前,而一旦读者在这种结局中恍然大悟了人物的全貌,他们又会发现这一命运对于主人公来讲是必然的、水到渠成的。
蒲宁在其散文中提到声音的重要性:“对他(屠格涅夫)来说,短篇小说中最主要的是声音,其余都是次要的。对我来说,主要的是找到声音。”而在《轻盈的气息》中,蒲宁用几种声音重构了奥莉娅的谋杀案。在那种法律文件式的声音中,所有人都不得不接受的理性事实:是军官杀死了奥莉娅。然而在另一种流言蜚语式的、市侩的声音中,我们又听到,这一切都是奥莉娅自己造成的,她不合群、卖弄风情、引得别人因为争风吃醋而失去了理智,她才是这场凶杀案的始作俑者,那个军官只是嫉妒的奴隶罢了。蒲宁混合了这两种声音,从而在小说中不断地设问:谁是凶手?答案却始终是轻率而平庸的,让读者难以忍受。然而在这两种声音的背后,还存在着第三种声音,那就是蒲宁充满柔情与悲悯的文学语言所发出的第三种声音:这是创造性的声音,它告诉我们,杀死奥莉娅的,是某种命运,因为爱与美而和边缘性紧密相连的一种命运。是诱奸她的马柳京所代表的社会的无聊、平庸与冷淡,将因为超脱世俗而边缘化的美与爱杀死了。
.
前面我们提到,蒲宁的文学语言与大自然是分不开的。在短篇小说中,他也特别热衷于描绘自然。而在他的爱情小说中,读者总是难免仿佛置身在不同程度的寒冷中。《寒秋》中,女主人公的一生仿佛都吹拂着瑟瑟秋风。而在《轻盈的气息》中,早春的墓地也是微寒。这是大自然的季节所带来的寒噤,因此让人不禁想要朝火炉边靠拢——而这炉火是什么呢?蒲宁的小说中,这些无缘无故地吸引着我们的暖意是什么?就是人物的灵魂。蒲宁小说中的寒冷,正是他充满悲观色彩的视角下灰暗、无情的社会的象征,而这些滚烫的灵魂,正因为灵魂的温差而无法在社会中存续下去,尽管蒲宁悲哀地爱着这些灵魂,然而他深知它们除了走向熄灭、隐没在寒冷中以外,再没有第二种命运。这种灵魂的温暖,就是蒲宁文学中边缘性的本质。如果说仅有一种方法能够将这种温暖保留下来,那就是用文学、用创造性,为这些灵魂写下一篇篇墓志铭。
在《轻盈的气息》中,蒲宁用高超的技巧,不断地阻止我们理解整件事情、理解奥莉娅其人。他谈论奥莉娅的生活、介绍案件的全貌,让我们领会社会主流的视角所得的认知是如此地无力、如此地远离一个人的真实,他让我们站在主流的角度,为我们展示她是如何地被驱赶到了边缘性的角落中的。等到这一切都残酷地完成了,他才把这个炽热的灵魂捧到读者面前,任由他者性的火焰反过来吞噬一切,这就是文学的所作所为。
小说第二段的主人公,奥莉娅的老师,她看似是奥莉娅的反面:她不年轻、不美丽,但却有满腹的爱与泪水。从一阵微风般的细语中,她就已经掌握了奥莉娅的灵魂的真实。她代表了社会中更多默默无闻的边缘人的面貌,他们灵魂的热度终其一生都在寒冷中无声地消磨,最终沦于空虚。在另一种角度中,这个女人也是作家以及文学创作的象征,把隐秘的泪水和激情奉献给这种暖意,用幻想将灰沉的世界改写为颂歌。
.
蒲宁的文学具有一种宗教式的启迪。他无法接受最终的真实是无关紧要的、丑陋的,因为他始终有一种去爱的愿望。而文学的创造性赋予了他启示之能、爱之能。《轻盈的气息》独特的风格产生了极其强烈的效果,为混乱、无序、无意义的死亡与凶杀,赋予了爱和美的庄严启迪。作家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在《金蔷薇》一书中谈及这篇短篇小说:“它不是小说,而是启迪,是充满了怕和爱的生活本身,是作家悲哀的、平静的沉思,是为少女的美写的墓志铭。”
© 本文版权归 Troubadour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
村里的陌生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22 11:33:43
-
镜头乐园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2-25 06:52:48
-
OreoOlymLee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2-25 02:45:24
-
折叠兔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2-25 02: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