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之传统节日圣诞节
首先表明态度:平安夜与抗美援朝不冲突。

在西安上学时不过圣诞节,因为学习紧张,每到过节就要考试,复习都来不及,哪有时间去凑热闹。工作后和读研同学去阿房宫看电影(记得片子是《绝密飞行》),散场出来发现外面人山人海,马路上都是年轻人,原来当天是平安夜。钟楼四个方向马路上乌泱泱人潮汹涌,此情此景,第一反应是害怕,赶紧往回走,硬是走出城墙才打到车,师傅说,很多年都这样,没想到西安有这么多人过圣诞节,实在令人吃惊(据说每年有30万人进城过节)。随着钟楼商圈改造,圣诞节的热度也开始下降,人山人海的场景渐渐远去,直到疫情来临,圣诞节在西安彻底变成商家促销噱头,不再是单一圣诞节,常常双旦联庆,总之是一个买东西吃饭的日子,与传统节日唯一的区别是不放假。

过圣诞节与爱不爱国没关系,中国人中有2000万基督徒,他们过圣诞节无可厚非,其他人凑凑热闹也不是不行。随着文化自信(经济实力)逐年增强,今天九零后、零零后再也不会在平安夜捧着红薯压马路,顶着寒风长唱颂歌,他们选择可多了,比如吃饺子,有道是“叮叮当、叮叮当,天黑喝晚饺子汤”“平安夜里吃饺子,期末考试心不慌”。过什么节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中国特色,也许再过一二十年,西方家基督教保守派要每年上街宣传,引诱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的是苹果,圣诞夜吃平安果是舶来品云云;揪住每个拆圣诞礼物孩子耳提面命,虽然装礼物的袜子和礼物都是“made in china”,但圣诞老人真不是中国人(尤其不是前三级片演员某某)吧啦吧啦;教众们听得一脸懵逼,心说神父赶紧说,我们还要回家吃饺子,错过时辰可就不吉利了。圣诞树下,一家人和和美美围坐在一起,再来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就瓣大蒜,正所谓:圣诞饺子不就蒜,冻掉耳朵没人管。不吃口饺子怎么能叫过圣诞呢?毕竟,平安夜吃饺子是基督教独特的饮食文化,耶稣是上帝之子,即天之娇子,饺子是“娇子”谐音,吃饺子就是怀念耶稣,而包罗万象、丰俭由人的饺子馅意味着上帝对信众的宽容,寒夜里热乎乎的饺子汤象征着神的温暖与保护(实在编不下去了o(* ̄︶ ̄*)o)。

上半年,大英博物馆搞搞震,有意把春节划拉到棒子那边,网上群情激奋,国家只是声明了一下,没有什么大动作。本以为低调处理了,没想到年关将近,联合国将春节定为法定节日,真是要么不做,做就做绝,从此后各国正规出版的台历上都会印上春节。

PS:电影群里一个年轻人(估计是)突然自说自话讲了很多,大意是他要过圣诞节,不愿意纪念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之类的话,没人搭理他,偏偏他又说了很多,感觉一肚子气没处撒,很有意思,于是有了上面的文字。过什么节,是个人自由,与爱不爱国没什么关系,但是强迫别人不去纪念抗美援朝与不让别人过洋节性质是一样样的,两者没有本质区别。从个人理解来说(对伟人决策抗美援朝的魄力非常钦佩,当时大多数领导人是反对的)没有抗美援朝,今天就不能安安稳稳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也许会有一部分:精英的生活会超过现在水平(印度也有亚洲首富),但大多数人估计会过的不如意,本人资质平平,家里也没有矿,对此是不抱希望的。
健忘的鱼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幽闲岁月念港片之万能配角谷峰 (1人喜欢)
- 读书札记之坚决不跳舞 (1人喜欢)
- 和平年代看战争之《异域》
- 读书札记之文化输出三
- 读书札记之船大不沉海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