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载古今,一眼阅千年

时间过得飞快,年初的长沙,年底的郑州,两场独自旅行贯穿了我2023年的始末,这一年我体会到:当你学会一个人远行时,你会发现自己比想象中的更酷。
出行前两天我分别打电话告诉妈妈和哥哥要独自前往郑州,坐的还是晚上快十点的飞机时,他们不约而同地教育了我一番:女孩子家一个人出行不要坐这么晚的飞机,不安全。那一刻我有点自责,我不该让他们为我的任性而担忧,但如果有下次我可能还是会请最少的假,坐便宜的晚班机。
在飞机上睡了一觉,醒来后看了空姐推销了很久的产品,以往没有餐食的航班也会给杯水喝,但西部航空始终没有这个打算,廉航廉得当真是“滴水不漏”。

凌晨一点多我终于到了酒店,迅速洗漱后赶紧就寝,第二天七点出头就被妈妈 “赶紧出门,早点回酒店”的电话吵醒,吵醒之后我也没有了睡意,换上衣服就出门去喝胡辣汤了。
在丰产路下车,沿途我看到了很棒的冬日深秋景色,柔和的阳光穿过金黄的叶子,冬天的微风轻轻地吹动着树叶,忙碌的人们裹着厚厚的棉袄在行道树中穿行,我在这普通而又浪漫的风景里驻足,觉得十分的惬意。
在前往河南博物院的路上,我在“刘记逍遥镇胡辣汤”喝了胡辣汤吃了水煎包,胡辣汤是河南早餐中常见的汤品,以小麦面粉和熟牛、羊肉为主,味道我并不是很吃得惯,水煎包倒是便宜又好吃,饭后我就散步到我的目的地。

在河南博物院的前言中写道“世界古代文明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绵延至今,中原是这一文明谱系中保存最完整的地域,中原孕育的华夏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主干,开启了中华民族文明之源。”“不入河南博物院,岂知上下五千年”, 院内的展厅以朝代排序:新石器时期、夏商时期、西周时期、东周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宋金元时期,我犹如坐上一艘时光船,跨过历史长河,一睹中原风采。
河南博物院是少数称为“院”的博物院之一,目前馆藏文物约17万件(套),从1号展厅开始参观,我们就能依次看到馆内的九大镇馆之宝:贾湖骨笛、杜岭方鼎、妇好鴞(xiao)尊、玉柄铁剑、莲鹤方壶、四神云气图壁画、武则天金简、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云纹铜禁,每次参观博物馆时我都觉得自己的历史文化特别浅薄,渺小的我站在文物面前凝视,不求一阅知千年,但求能为自己无知的头颅里注入一点点历史的光彩。



从博物院参观出来后我坐了郑州的BRT,去经一路“葛记焖饼”吃了招牌的红豆粥和葛记焖饼,葛记焖饼是郑州的特色小吃之一,焖饼是用饼和特制的坛子肉加青菜焖制而成的,吃起来有点像炒粿条,味道偏咸,散发出一股独特的香料味,不是很合我的胃口,还好红豆粥正常发挥,让我的午餐有个安慰。

饭后我就马不停蹄地搭乘旅游专线前往郑州黄河文化公园,一走到景区入口就被团结门周边的秋色吸引,随便逮了个路人大姐帮我拍照,我随口寒暄几句问大姐是不是来旅游的,没想到她一脸哀伤地回我:“是来上坟的。”瞬间觉得背后刮起了一股冷风,责怪我不该多问,我面带歉意的道谢后,转头快速去买票。

坐上观光车第一站到达的是星海湖,我沿着指示牌一直走,走到黄河边,黄河比我想象中的平静和干净,我难以想象它咆哮的模样,一位青年男子打断我的沉思,让我帮他和父母在“黄河”碑旁拍张合照,我欣然应允,拍完照片后,我听见他们闲聊的话语竟是我熟悉的乡音闽南话,我询问他们是否也是福建人,他们说不是,是来自台湾,祖籍是福建,但只记得妈祖,其它已记不分明。

与台湾一家人告别后我前往下一站黄河国家地质博物馆,馆内标本收藏约80件,各种矿石陈列其中,我走马观花,只是想快点找到坐上黄河索道的路径,但直到逛完了博物馆才在出口处看到标识。

黄河索道穿越的不是黄河,而是五龙峰景区,这里三面环山,五峰攒簇,目之所及一片萧索,看着空荡荡的院落掩映在绿树丛中,我不由得想将它取名为“荒凉山庄”,索道将我带至五龙峰山顶,这里视野极好,我看见黄河仿佛就在我的脚下静静流淌。

乘坐黄河索道返程时迎面又遇上了台湾一家人,台湾大叔率先认出了我并与我打招呼,我挥手致意,我与他们乘坐的索道背道而驰,听到台湾大叔跟他老伴说:“是刚才黄河边给我们拍照的福建姑娘啦。”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呐!
出了五龙峰景区便是最后一站炎黄广场,远远我就看到炎黄二帝像山一样立在广场里,炎黄二帝塑像高106米,斥资1.8亿元,历时20年建成,广场两侧各四个鼎与炎黄塑像二帝前的大鼎合为九鼎,整个广场约15万平方米,真真是气势恢宏。

我伴着夕阳离开郑州黄河文化公园,沿途堆满银杏叶,我捡了一片叶子夹在我的旅行读物里,将这冬日里的深秋礼物小心珍藏。

我花了一个半小时回到郑州市中心去“合记”吃了碗热腾腾的滋补老汤烩面,这份味道鲜美的烩面让我觉得这一天更加圆满。

对于郑州之行完全是在计划之外,我原本计划去东北看一场雪,这是身为南方人的我的执念,但最后因假期不足、需置办的装备太多而作罢,便选了相对冷门的郑州、开封。当我旅行回来开始敲打我的游记时,郑州温度急转直下降到零下二十度左右,还下起了大雪,我听到这样的新闻时一点都不觉得可惜,我想今年和雪是没什么缘分了,这么多年都没见过也不差这一年,我反而庆幸自己选在了大雪来临之前,看了一场很棒的冬日深秋图景。
郑州之行让我内心变得柔软平和,我不再执着于见到什么样的风景,每到一处新地方总有它的闪光点,我相信最美的风景永远在旅行者善于发现的目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