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与金钱的关系(3)
早晨哭完,还是赶紧起来给自己做了早饭🥣,总觉得要做点什么!
中午就接到新朋友打来的电话,邀请自己周四和周五,去帮忙办两场活动,当讲师助理。
欣然地同意了,看看镜子里的自己,并没有因为哭,显得憔悴,每天三餐作息规律,皮肤养的比以前反而更白皙了。
想起了一年没剪头发,有了这周预计的200+200+100活动收入,就美团上团了38的洗剪吹。剪完回来,又去超市买了特价的肉和拿了拼多多蔬菜,花了53元。
晚上收到之前志愿者补助金100,卡里累计又又了200块。
前两天看到一条视频说,老想着占便宜,比如在各个群里抢红包🧧,就会很廉价,这种廉价的事情做的多了,就会被廉价的对待。因为这句话,最近有点自尊心作怪,没去露台茶室那边蹭饭吃🍚,没有动力挣大钱,做大事时,就立志要自己挣钱自己给自己买好吃的。
因为老想着占便宜时,就是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总想着自己需要借助别人的帮助,才能节约出来金钱💰,而不是发挥自己的价值,创造出来金钱,金钱是社会对自己价值的认可和回报,本身没有善恶!
1:30去理发的时候,店里店员空闲着,自己这个客人去了,觉得太好了,金钱流动起来了,朋友花钱雇我,我再拿钱买别人的专业服务。社会因此而紧密合作,互相成就。难得第一次遇到不劝自己烫染头发的,理发师小伙子说,自己头发这么多,又这么黑,越简单的打理越好,我的头发是他今年全年见过最多的🤣!不知道是夸我呢还是夸我呢?!反正这么多年,一直都坦然地面对理发师这么说自己的头发。
剪头发的时候,还鼓励店员他们自己做店铺的短视频,又安慰他说,是不是你们的生意旺季要来了,旺季一到,吃饭时间都没了,更加没时间精力拍短视频剪辑了吧?!小伙子说是啊!经常累的手机都不想看,只想踏实坐会儿,发发呆。安慰他说累了,不看手机确实是最好的休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可能卖保险时养成的习惯,就是我需要照顾外界所有的人,以至于外面连续跑的多了,就有时候根本不想出门,不想说话,只是自己静静地跟自己带着,看看书,睡睡懒觉,听听手机里的音频课之类的)
可能是到处找金钱的课来学习,比如中午听南京大学博导朱虹老师的音频课,讲金钱和货币,我的理解大概意思是讲货币是个好东西,创造了社会福利。因为有了货币,我们可以方便地交换服务和商品。
爹妈因为花钱买的同仁堂中成药,最近吃了身体很舒服😌。而推荐药方的,是之前学医的老乡,得知他母亲医疗事故去世时,借钱业给他发了200白事包,以表达自己的遗憾和惋惜。
好像人生从来没有觉得如此的安全和踏实。
钱真的只要够用就行,而每次得到的,都是够自己最近一个月用度的。当自己能从小金额💰,能财务心理踏实时,就开始期待,我需要再做点什么别的,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2024年能把债务的坑填平,大概金额是18万。
而短视频老师,这时也来关心自己,老师并没有把自己看的特别弱的孩子一样哄着惯着。自己答应了要更新的。只是习惯的剪头发时,拍了很多短视频,但是没有还没码素材,开始剪辑。
总想创造出来不一样的金钱,既不用那么辛苦,又能充满爱和喜悦。
去年的这个时候,在国际医院做大小班的保洁,每天早8晚5,还要听主管的安排,她给安排加班,才能一周不间断地去上班,拿1.5倍的加班工资。带领的自己主管,如同地主,自己想要有饭吃,就必须不断地服从医院的规则和主管的管理,不能不服气,也不能有不服的声音和态度。以至于医院干了20多天,被驯化的特别奴性和客气,但去了地方做短视频宣传时,又需要装叉装高冷,才会不被人小瞧。于是好不容易学会的谦逊,也被嫌弃。
贫穷久了,做苦力久了,人会被现实束缚,以为自己只配做个保洁阿姨。而真正的保洁阿姨们,总是看着自己脸说,妹妹你那么年轻,可以区超市打工,不要做保洁…更多的道理,阿姨她们也说不出来,阿姨们觉得,你读过书,又才39,不该做这些事情。北京口罩事情,当时以为能立马找到的机会,就是医院保洁,而且大量需要用人。
但是自己终究是个读了几十年的书生,脱下孔乙己的长衫,撸起袖子,也干不动长期保洁的活儿,保洁阿姨们体力活干完了,精神是放松的,她们安然地活在当下,儿女也成家。养老也不是太发愁,而自己未婚未育,北京正儿八经的大学毕业,会两门外语,却忽然逆反,不想吃职场累心的苦,也不想吃学无止境的学习之苦,妄想着吃体力的苦,就会满足而自我接纳了。但当时的自己并没有。
而且长期处于每天只能挣北京最低时薪的兼职后,所有的梦想,都会被浇灭了,去见曾经的德语同学,那气质又如地主家的阿姨保姆,要见贵宾,整个人的气质都会改变。
而且从医院保洁跳出来,从短视频文案汉0基础学起,拿到3000的薪水,就会成为了之后,熟人老板开的工资的起点。朋友老板总说,我觉得保洁阿姨工作蛮适合你的,可惜你没坚持到涨薪水那天。给朋友老板打工,因为认知不同,根本没法沟通,工厂长期形成的说话靠吼的气氛,终于在听闻朋友妹妹也是保险客户妹妹老公心梗去世后,对死亡的恐惧,对生活的绝望的恐惧,集中爆发,浑身发冷哭到自己都灵魂出窍觉得在旁观哭泣的自己。自救似的,觉得要离开这个把自己吓破胆的地方,而老家农村的父亲,居然央求自己为了钱和稳定,继续待在那个受伤海的地方。
受伤的地方,问题在于大家都觉得自己矫情,有病,而不是她们说话靠吼自身有问题,高敏感成就了自己能输出写文字,在有些不适合的工作环境里,只会平添自己的痛苦。
好在自己有独立思考能力,即使负债累累,也没有听父母和在国外弟弟的意见,坚决要给自己安全感,跟前老板辞了工作,一趟趟地,坐永清到河北的快速公交,靠两个行李箱🧳,把所有的行李搬到了朋友那里。
今年快结束了,才回看过去。
黄仕明还是陈海贤老师的视频,才提醒自己说,哦!我受到了严重的心理创伤了,我要尽快离开那个让自己受伤敏感脆弱的环境,回到更温暖和安全的朋友身边。
因为自己对朋友的熟悉,知道以前保险同事,具备国际认证的教练资格证书,所以当时没回北京之前,恐惧痛哭爆发之前,本能地跟那个姐姐联系多,经常去她家。踏入关键时候拉自己一把的菩萨,总是认知不同,千万别硬相融,赶紧离开,回来北京。而后才有受伤之后的清醒决定。
也可能是从小形成的性格,自己是软弱比较好欺负,但被欺负了,自己也会反抗和离开那个伤害自己的环境,自己为自己创造出不同的世界。
小时候的困难,磨炼出来的意志,却在成人后也会关键时候保护自己。但困难并不值得颂扬。在苦难中徘徊久了,便不敢奢望回到当初刚入职场,活力满满的自己。
好在去年兼职时为了销售瓷器,抢的故宫年票,又一遍又一遍,把爱好美和艺术的那个自己找了回来。没事干了就去故宫跑一遍,看看专题展。
然后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儿中,积累自信和喜悦之心,还是管理自己的作息和饮食,身心俱修,看看书,打打瞌睡。朋友们的慷慨,信任,善意和善待,才把内在的自我又找了回来。
找回来之后,对于兼职挣的小钱和想挣的打钱之间,有个清醒的认知。
工作并没有贵贱,每天挣多少而没有贵贱,有分别的是自己的内心。求仁得仁,自己满足自己挣的每一份钱,付出的每个打工时间。
每一份经历都是不可否定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