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读过的好书。
排名不分先后:
李娟最好的一本书。一开始总是把它和三毛的《撒哈拉》做对比,里面很多人文趣事,虽热冷有别,却歧途同归。冬牧场里有大洞御寒,堪称草原“诺亚方舟”;撒哈拉也有公共澡堂,不啻段子制造机。读Gerald Durrell的《the garden of the Gods》,发现两者谐趣亦近似。
写了全部十册读书笔记,今年笔记超过三十万字,有其力焉。和《世说新语》同读,非常舒服。当然,以后这种传统的小绿皮会越来越少。书局的新二十四史不再是小绿皮,纸张加厚,手感光滑,但是也丧失了老版薄薄纸张带来摩挲时的快感,——那更接近宣纸线装书的手感。
没想到在年终岁尾读到了这本奇书。《山海经》版本众多,没想到后浪的繁体竖排能够有这种质量。插图精妙,排版舒适。这样编排竖版经文和注解,加上数不清大大小小插图,工程量巨大,也极度考验编辑审美上的旨趣。这是本完美之书,值得收藏。另外,袁珂的注让我想起了裴松之,无愧古人。
姜峯楠是神。不要抱着读硬性科幻的心态读它。这本书的正确打开路径是《达摩流浪者》《九故事》《树上的男爵》《抬高房梁,木匠们》《麦田里的守望者》《局外人》类似的。是哲思奔涌,在不经意间。
特德姜,神一样的男人,你第一遍读《巴别塔》时是不是已经在想什么时候要二刷了。就是这样,《呼吸》读一百遍都不够,真像呼吸一样。
要透过轻描淡写的文字,读到里面的血腥。
如果对国情不甚了解,对我们经济的走势没有把握,看看彭文生先生的两部曲吧。一切都是依样画葫芦。我们走在正确的路上。正确的路既不是直道,也非弯路,而是后视镜来看,它是唯一那条在当时所能选择的路径中,最正确的路。
红利渐远,周期渐近。两本书的时间轴是传递的。2013年第一本书昭示后面十年;2017年这本书再往后看十年。
很妙,写作手法登峰造极。构思非常巧妙,融入了很多时下流行的段子。把古典与现代,天上与地下融合。最令人惊叹的,是它执行了天上一天地下十年的时间变量,导致了本书的节奏变化无穷,叙事节奏得到1:3650的火箭助推,让读者应接不暇,大呼过瘾。
最后强行煽情部分,很多读者认为是败笔,不过我还是挺感动的。
这本书分上下两册,读完整个人都不好了。其实《太白金星有点烦》名字起的好,只是“有点烦”,如果他遭遇到大明各类人物当年遇到的困难,他怕是要烦死了。
哇,读者是狠狠地咬牙,狠狠地书写,我看到他的眼神有腾腾杀气,听到他的胸腔在咆哮,我想拥抱这个人,谢谢您。作为“局部”人,凡为之鸣不平者,都会得到我真诚的祝福。长歌当哭,华夏亦是水陆大球的一隅。刘震云问:奈何奈何,咋办咋办?
郭师扛鼎之作,至今都是独一档的存在。华语诗歌与散文同法学语境无缝衔接,贴合最好的作品。得到理性加持的不羁文风,恣肆同时良能以法加持、反观自省,产生天生我才、帝力何有,同时悠然远想、顾盼自雄的独特观感。
上下两册,下册甚至更加生动。主要是纪实的写法,深刻还原那个时代的光影,你甚至能通过文字嗅到那时的气息。没有监控之前,我们的社会就是这个样子的。印象最深刻的是凶宅。虽然每个故事都很离奇,纪实写法和逐步推演又让你觉得无比真实。阅读体验堪称年度最佳!
文笔诙谐,天津风味。小吏有很多独创性视角,知识面很广。气候、金融、政治、地理、哲学、宗教,甚至水利领域都有涉猎。看之前害怕观感不如视频效果,毕竟视频很有煽动性,《刘老兵最后一战》看的热泪盈眶,结果是我多虑了。最后袁绍惊天布局,开启三国时代大幕。已购《三国》《两晋》。明年接着读。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