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与电影有关的一些小事
每年都要写一下,但是越来越不想认真写这种日记了,只是今天刚述了职,感觉捡日不如撞日,随便写写就好了。2023年我最大的变化就是……各种不想努力,其实按说经历了去年年底那么一场,总该打起精神做点事了,但是我悲哀地发现,也终于不得不承认的是,自己的心气儿是被这三年磨没了太多。怎么说呢,过去三年可能还有那么个“敌人”,但敌人不在了之后我发现似乎还不如那三年,虽然丧但是充满了斗志。
现在只剩下丧了。
就拿看电影来说吧,现在我的数量是这个:

可能也是这么多年我最执着的一件事儿了吧。去年年底时,这个数字是9486,我还乐观地估计自己会在三月份过万,毕竟2022年我是看了一个马拉松式的线上八个电影节,长短片加起来318部……大概也只有绝望的时候才会激发潜能吧。今年唯一的感觉就是疲惫,拿着各种链接都不想看不想看好多放到过期都没有点开。去年观影数冲到了个人历史最高的1111,今年截止到现在是631。其实还有些没去标记的,就看我是不是还有心气儿年底冲一个666……
写到这里其实还没有想好今年要写多少件小事,那就随手写一写吧。
1. 出了我的第一本书。其实我也没想到第一本书会是这一本,但是各种阴错阳差就变成了这一本。我一直以为我第一本书会是博士论文基础上重写了好几年改出来的《罗马尼亚新浪潮》,不过这本书躺在出版社已经快三年了。原因嘛,太敏感了。浑身都是敏感词。
就连这本书,不少段落也是得反复讨价还价,比较大的改动是一篇文章砍了两个自然段,一篇文章三节中的一节几乎被删干净了。好在文章此前知网都上过,也算是留下了痕迹。书里我加了个注“本文发表时有删减,收入本书时另有删减”。
但是书还是得出的,虽然文章都是此前发过的,但是系统捋一下还是能说明一些问题。书里那篇总论我写得还是很下功夫,最初有构思是2014年的时候,到2021年才写出来。这种体系性的文章真的不好写,也不是我这个年纪能驾驭的。不过如果专注这个事儿,琢磨了7年也是会有些成果的。现在复盘一下,2016年开始搞电影节研究也是因为要解决这篇文章里的几个核心问题之一。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这种心力来写这种大文章。往好了说,可能以后随着积累多了,再写这么体系性的文章不会再需要这么长的时间;但是另一方面可能也未必再能如此在某个选题上这么下功夫了。
2. 写文章是一直在写的,只是现在很多题目,想一想,自己爽了就不想再去写了。比如我手上就放着三个作者研究的选题,其实都不难写,但是我真就是懒得写……况且外国电影在这几年越来越难发文章。现在提个选题还得写五百字选题阐述我也是服了……
今年发出来的文章其实都不是今年写的,有篇文章从2020年写好,改了无数遍今年终于发出来了,也算是了了一桩心事(其实也写得很下功夫了)。今年写的几篇文章可能都得明年见了。解锁了两本没发过稿的期刊也算一个小成就了。
另外,有篇约稿文章因为日本排核废水而被退稿了,都荒诞到这个程度我还写个毛的写……
3.电影节这边解锁了四个没去过的电影节,分别是赤塔、+86358、东京和金鸡国际影展。加上北京、上海、FIRST、两届平遥,今年算是去了9个线下电影节。体验了一把线下电影节马拉松,平遥、东京加上金鸡,我这出差出得只想在家躺着。海南节就没能再续上,不过看了看片单感觉也没什么可惜的。
感谢@xxhhcc 老师带我逛东京电影节。
4.一月平遥写了篇大稿,被反派影评转了之后还引起了点小麻烦;东京期间在耐观影写了个daily,金鸡也在耐观影写了篇report,至于十月平遥,稿子开了个头就放了俩月了,估计也就坑了……
影评我今年其实写了两篇,一篇暑假就交稿了但是现在还没出刊(有一篇出刊的不过其实是去年写的……)另外一篇在这里: 三毛的回声
去年花了挺大力气写了篇没什么人在意的稿子,其实完全可以写成论文,不过不写成论文也自有道理,毕竟写得可以更自由一些,还可以加好多插图不是嘛。 感兴趣可以点这里:再论安哲罗普洛斯
5. 今年写字不太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录了太多播客……反正输出完了也就懒得再写了。播客散见于赶场、耐观影、和观选片会、深焦及西部影谈。今年比较难忘的两次经历就是跟@陆小鸟 老师和@ 法兰西胶片 老师录FIRST播客,以及跟@陆小鸟 老师和@汪金卫 老师录平遥播客,前面一个录了三个多小时,后面一个录了7个小时……都这个程度了我还写啥平遥report……
6. 今年再上资料馆的台的时候就不紧张了,跟@奇爱博士 聊《驴叫》 其实也蛮愉快的,此前并不喜欢这个片子,只是因为斯科利莫夫斯基回顾展,恶补导演前作,也花了些功夫终于弄明白《驴叫》哪儿好了。确实挺好的,前两遍都没看懂。没别的,就得花时间。
以及我俩还真组了个漫才组合。
7.创作方面,实在是太过高估自己的行动力了。现在想拍的片子其实从2011年冬天就开始写了,此后重写了无数遍,从一个30岁的故事写成了一个40岁的故事,可能也真得到了40岁才能找到那个合适的语调来拍?虽然好在是今年9月份终于等来了一个寻找多年的、最合适情绪内核,随之而来的不是把剧本写完而是在前几天又彻底推翻了剧本。啊我真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小矮人哈哈哈。不过想了想,第一次想拍《此间的少年》是2003年,然后也是7年过去才把它拍出来。
其实我并不怕慢,只是拍成一部电影太费劲,表达的途径那么多,未必非要拍出来不是吗。
看2024怎么样吧。找一个值得拍且可执行的想法并不难,今年我就有那么四五个想法,只是比起拍电影我可能更愿意去写论文。虽然我的朋友都在劝我去拍……不过现在越来越觉得跟写论文一样,有个想法自己想一想爽了就行了。多么的环保。
所以我终于开始慢慢理解中年人了。
8. 2023年帮几位导演做了些工作。大部分合作很愉快,有一位合作非常不愉快。不想多聊,到此为止就是了。
贴一个我自己比较满意的合作在这里:
这是2021年春节期间的一个项目,我是写剧情不写对话的那种编剧,毕竟汾阳方言我根本不懂。限于各种条件没法去现场,最后完成的片子以规模成本来讲已经相当好了。题材所限拿不到龙标,只好B站见了。
9. 写到现在才发现居然还没有提到此前每年都会在回顾帖里频繁出现的@观水 老师。其实原因也很简单,疫情期间大家都比较闲,所以有时间聊。今年实在是各忙各的,研讨的时间直线减少了。不过观水老师继续在几个领域搞出了掀桌式的研究成果。有几次听观水老师讲,听得太入神甚至都忘了要录音。现在想想疫情三年时间的遗产,确实仍然需要时间去理解。
10.不出所料我还是想要写10条凑个整,其实到年底想一想,记忆最深刻的几件事反而都是跟电影无关的。这并不是说明我开始要“面对生活”了。写到这里我真的是不由自主地想起《金币灰黄》里的一段台词,大意是“每当事情开始顺利的时候,我就感到恐慌”,影片把这归结为一种“惧怕幸福/觉得自己不配”的穷人心态。大概是不如预期的事情太多,以至于觉得曲折反复才是应该的,由此可能觉得,很多事,实在是错付了嘛。
我觉得我得做好准备,去面对可能将不再那么爱电影的自己。
按套路,此处应该煽情一下,所谓丧到深处就是燃嘛。今年没有,煽不动了。这就去热一碗鸡汤喝。喝到嘴里的鸡汤才是真的。
胤祥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2024,与电影(学)有关的十件小事 (101人喜欢)
- 2024我的十佳电影 (115人喜欢)
- 播客全集 (20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