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蔚-心理学通识(128-150)个体心理:与众不同
128.异常:与众不同意味着什么?
用病来定义异常心理现象,未必是一个天经地义的结论,而是一种观念选择。
疾病的原因多种多样,除了生理原因之外,还有个体心理原因、环境原因,以及特殊成长经历
129.污名:如何改善对心理障碍的污名?
异常者的生存困难很多时候是由观念造成的。常见污名:威胁、怪异、能力不足、有问题
群体性的偏见会导致自证。我们认为一个人的情绪和行为不可理喻时,也不要先用防范的姿态看对方,可以试着想一想,问题是不是出在自己理解上。
多数情况下,我们认为的无法交流,不是真的无法理解对方表达的内容,只是不能把这些表达纳入正常人的逻辑当中。可是他们真的想理解嘛?还是说他们只是按自己的思维定式,认为对方的想法只要跟自己不一样,就是怪异的?
看法不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并不妨碍双方交流。平等的交流,就是彼此分享差异
无能的污名更隐蔽,有心理障碍的人自己也会迎合这种偏见,遇到困难拿自己生病开脱。事实上,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有异常心理的人在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上存在任何缺陷。
有问题的是一种价值观层面的污名,它潜在的认为,少数必须向多数看齐,符合多数人的生活才是有价值的、值得过的。但我们需要接受那些与众不同的人生,只要活在法律范围内,只要不妨碍其他人,任何一种生活态度都可以被祝福。
130.诊断:如何判断心理生病了没有?
只有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的人才拥有诊断的权利。在诊断心理障碍时,不光要考虑症状的匹配度,还要综合考虑一个人在工作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表现。要有耐心的提出很多问题,综合评估一个人的职业、健康能力、经济、社会支持水平,这样谨慎作出的诊断
重要的不是一个人在人群中要被贴上怎样的标签,而是他自己喜不喜欢现在的生活。
自律不是单纯的自我要求,而是要让自己去做那些真正能感受到有意义的事情
131.抑郁症:为什么心灵的感冒如此棘手
核心症状:长期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对事物的兴趣减退
132.助人:如何帮助抑郁症患者?
医学帮助、创造利于康复的环境(一个更合适的姿态o或许是告诉对方,你现在很难过,没关系,我陪着你)、去病理化(不要把他们当做病人)
133.获益:如何回应得抑郁症是为了获得好处?
如果在一段关系中,病人通过抑郁获得了特殊的权利,我们要做的不是责备这个人,而是要去看他身边的环境,我们是不是在无形当中,把人逼到了只能通过生病的方式,才能为自己争取权益的地步?那么需要调整的,不是这个人,而是周遭的环境本身。
134.习得性无助:抑郁是因为想不开吗?
很多抑郁的人在生活中一边遭受外界不公平的对待,一边无力回击,他们就会用自我伤害的方式来惩罚对方。所以,抑郁也可以看做弱者的武器。
无论抑郁一开始的成因是什么,最终都会陷入无意义、无力与无望的认知三连中。
135.焦虑障碍:正常情绪如何成了一种病?
焦虑就是我们说的担心、害怕,是面临不确定的时候,我们体验到的强烈的紧张和忧虑
焦虑是人生常态,甚至可以说,它是一种对人有益的情绪。因为它可以让我们保持警觉,在不可知的环境中更好的侦查和应对危险
我们要判断它是不是病态的焦虑,不光看大小,还要评估它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你的生活。
136.焦虑循环:为什么越不想焦虑,越焦虑?
焦虑情绪之所以成为一个障碍,往往是因为不恰当的知识传播,放大了它的危害。学习焦虑障碍的知识,要特别注意一下这些知识对你的认知改变。我希望它让你更好奇和放松,而不是紧张严肃的自我审查。一旦你陷入了跟自己的对抗,只会刺激产生出更多的焦虑感。
137.和解:焦虑症状是必须克服的吗?
与焦虑和解,目标不再是克服焦虑,而是带着焦虑往前走。对生活的影响在哪里,在焦虑存在的大前提下,绕过这个障碍,把日子过成理想的样子。
我们不一定要消灭症状,只要让症状不妨碍自己的生活,这就是和解。
138.心理学书单8:想要帮助抑郁焦虑的人,该读什么书?
《像我们一样疯狂》、《我想和你谈谈精神病人的世界》、《正午之魔》、《你好,焦虑分子》
139.创伤:PTSD究竟是怎么回事?
创伤往往会摧毁我们对于整个世界的安全假设。反应:闪回、回避、高度警觉
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不只创伤本身,还有自身修复功能的停滞。PTSD治疗也不是单纯的针对症状本身,而要从一个更高的层面上,重新恢复对这个世界的信任感
140.重述:为什么创伤之后要讲出来?
用一种安全的、有分寸的对话,邀请当事人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讲出来,形成一段完整的回忆
重述是为了梳理事情的前因后果,来获得对当下现实的掌控,而不是为了自责。当你试图推动身边的人重述创伤经历,却发现对方有所抗拒时,千万不要用力过猛,请尊重他个人意愿,or索性交给专业的人,请他求助于心理咨询。
141.创伤叙事:如何摆脱受害者视角?
我怎么是这样的人、、、我经历了什么、、、我学到了什么、、、环境已经不一样了,我需要学习新的方法
创伤也是一段经历,我们越是承认自己经历过的,就越是可以在当下灵活的尝试其他路径
142.创伤后成长:创伤一定是坏事吗?
创伤增长一个人的能力:解决问题;人际关系;面对问题的底气
创伤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从惯性中解放自己,去关注更重要的事。
143.人格障碍:是否存在有病的性格?
人格障碍患者会用僵化的方式应对他眼中的世界,短期or应对局部问题是有效的,长期看会进一步破坏他自我意象和人际功能,歪曲图式,从而构成症状
目前人格障碍的治疗都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图式并不是猛的一看想明白了什么道理,就能改变的。只能在生活经验的积累中,一点一点的松动。
144.自恋:为什么有人很优秀,你还是不喜欢?
自恋的人不会为你考虑,他对你好,也只是在对你有所求的时候,愿意分享给你一些好处。但需要你拿更多好处交换,一旦他觉得你失去利用价值,会立刻翻脸。
自恋的人很难跟重要他人保持长期关系。无论他怎么防御,这些关系上的频繁变动还是会带来打击
他们很少求助,甚至不会承认自己病了。在他们认知里,自己的痛苦都是别人造成的。先不要太想着如何帮助他们,跟他们相处首先要照顾好自己,不被对方影响,更明确维护自己的利益。
跟他们在一起很难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们是如此理所当然,压根没有为你的感受留出空间。这时候你也很容易忽略自己的一些感受。是事关自己利益的时候,不要把权利交给一个自恋的人。
145.偏执:如何正确对付杠精?
对杠精你越自证,反而会让你们的矛盾越大。更好的应对方式:不回、不看、不拉黑
146.边缘:什么人容易在关系中受伤?
在跟边缘型人格建立关系,我们需要特别强调边界,为了让一段关系稳定,才要用一种和平的姿态确定边界,而不是一再退让,退到不能拒绝,那才会威胁到关系本身。
稳定的关系可以给他们提供矫正的情感经验。
147.成瘾:过度沉迷是一种病嘛?
它能在很快的时间,用确定的方式带给人强烈的、快乐的刺激。人对短期快感不加节制的渴求
生理性戒断、情绪性戒断
滥用让一个事物从适度走向过度,从有益身心滑向了伤人伤己;依赖则通过戒断反应让人在明知有害的前提下,欲罢不能。
148.平衡:如何摆脱成瘾的生活方式?
大多数快乐都具有一定的延迟满足的特性,这种慢节奏和长间隔的回报,对人的大脑才是更平衡的节奏。
它不能只靠单纯的戒断,必须关注整体生活状态的平衡。用更大的耐受力去认真生活
149.戒瘾:如何帮助身边有瘾困扰的人?
一个人越能接受现实的起伏,就越能保持心态的平稳。而期待绝对控制的人,反而更难持之以恒的投入,更渴望短期快感的沉迷
在态度上接纳,在行为上减压
150.正常化:异常是正常的一部分
倘若我的魔鬼弃我而去,我怕我的天使也会振翼而飞。
如何接纳自己的与众不同,如何把它变成你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