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条目翻译 - 埃米尔·基尔道夫
出生日期:1847.4.8
出生地:普鲁士王国,莱茵省,梅特曼(Mettmann)
死亡日期:1938.7.13
死亡地:纳粹德国,鲁尔河畔米尔海姆(Mülheim an der Ruhr)
国籍:德国
职业:实业家
知名于:鲁尔工业区第一批重要雇主之一
埃米尔·基尔道夫(Emil Kirdorf)是一位德国实业家,是鲁尔工业区第一批重要雇主之一。1937年,在他九十岁生日之际,希特勒亲自向他颁发了纳粹德国最高荣誉——德意志之鹰功绩勋章,作为对他在1920年代末支持纳粹党的感谢。
生平
埃米尔·基尔道夫生于普鲁士王国莱茵省的梅特曼。他的父亲是个富有的纺织厂厂主。他有个兄弟叫阿道夫(Adolf),后来成了他的生意伙伴。1864年,基尔道夫自愿在汉堡的一家出口企业工作一年。一年后,他又去到克雷费尔德(Krefeld)的一家纺织公司工作。由于管理层不愿引进机械织布机,基尔道夫的家族企业破产了。于是,他只好转行采矿业,从会计师做起。普法战争后,他于1871年成为荷兰煤矿(Zeche Holland)的经理。两年后,企业家弗里德里希·格里洛(Friedrich Grillo)邀请基尔道夫来盖尔森基兴矿业公司(Gelsenkirchener Bergwerks-AG/ GBAG)担任商业总监。1893年,基尔道夫成为了GBAG的总经理。他领导公司度过了1870年代的长期萧条(the Long Depression),在总经理的位子上一直坐到1926年。
在基尔道夫的经营下,GBAG成了全欧洲最大的煤炭开采企业,他本人也得到了“烟囱男爵”(Schlotbaron)的外号。在他的经营下,汉萨煤矿(Zeche Hansa)、措伦煤矿(Zollern II/IV Colliery)以及联合日耳曼煤矿(Zeche Vereinigte Germania)都被并入GBAG。1893年,名为“莱茵-威斯特法伦煤炭集团(Rhenish-Westphalian Coal Syndicate)”的雇主联合会成立,基尔道夫就是主要创始人之一,到1913年才离开董事会。鲁尔地区的98家采矿企业都属于该集团,该集团曾做过很多尝试,其中就包括阻止环境倾销/环境破坏(Environmental dumping)。
1891年,拥护帝国主义政策的泛日耳曼主义组织“泛德意志协会”(Alldeutscher Verband/ Pan-German League)成立,基尔道夫也是创始人之一。他还参与创建了“自由乌克兰”(Freie Ukraine)协会、德国殖民地协会(Deutscher Kolonialverein,创建于1882年)以及德国舰队协会(Deutscher Flottenverein)。其中,德国舰队协会是一个呼吁扩充德国海军军备以对抗英国海军的游说团体。
一战后,基尔道夫参与创建了“增强精神重建力量经济协会”(Wirtschaftsvereinigung zur Förderung der geistigen Wiederaufbaukräfte/ Economic Association for the Promotion of the Forces of Spiritual Renewal),该协会曾给阿尔弗雷德·胡根贝格(Alfred Hugenberg)的媒体帝国以资助。1918年9月,增强精神重建力量经济协会要求皇帝威廉二世退位。
此后,GBAG继续专注于煤矿产业。后来,基尔道夫在企业里的地位被胡戈·斯廷内斯(Hugo Stinnes)所占据,而基尔道夫之前一直非常反对斯廷内斯的管理政策:斯廷内斯想用GBAG为德国的信托公司打下基础,基尔道夫并不同意。斯廷内斯于1924年死后,基尔道夫重回原位,并进入执行委员会。1926年,GBAG成立了联合钢厂(Vereinigte Stahlwerke),GBAG控制其15%的股权。其他入股公司还有蒂森克虏伯(ThyssenKrupp,控股26%)和菲尼克斯采矿和冶炼业务公司(Phoenix AG für Bergbau und Hüttenbetrieb)。
基尔道夫于1938年在鲁尔河畔米尔海姆(Mülheim an der Ruhr)逝世。
在纳粹德国时期扮演的角色
基尔道夫经常发表威权主义、反民主主义观点,是个公认的反动者。他厌恶魏玛共和国,打击工人运动和工会。在他的政治观念里,国家就该和企业家们一同管理社会秩序。因此,他是希特勒上台的积极支持者。1927年7月4日,他初次面见希特勒,并给纳粹党投了资金。1927年,基尔道夫加入纳粹党,但于次年退党,声称是因为不满于格雷戈尔·施特拉塞尔(Gregor Strasser)对党施加的影响。1929年8月1日,基尔道夫受邀出席纳粹党在纽伦堡举行的大会。1934年,基尔道夫再度加入纳粹党。他支持纳粹党主要是为了转移工人阶级对马克思主义的关注。也正是在基尔道夫的鼓动下,希特勒于1927年编写了小册子《重新崛起之路》(Der Weg zum Wiederaufstieg),这份出版物只写给德国的各个行业领军实业家。
1927年10月26日,14名实业雇主在基尔道夫家聆听了希特勒的演讲。1931年8月,基尔道夫又组织了一场希特勒和钢铁行业代表们之间的意见交换会。戈培尔在1936年11月15日的日记里如此写道:
“我们那时是多么贫穷。元首跟我说过,他以前曾因无力付清账单,偿还欠款,而想过开枪自杀。基尔道夫给了他10万马克。”
1937年4月10日,希特勒在基尔道夫九十大寿之际亲自将第三帝国的最高荣誉“德意志之鹰功绩勋章”奖给他。1938年7月13日,希特勒在盖尔森基兴为基尔道夫举行国葬,还在他的棺材上放置了一顶王冠。
参考资料
· Ashby Turner, Henry (1972). Fascism and Capitalism in Germany. Göttingen.
· Elke Fröhlich (Hrsg.): Die Tagebücher von Joseph Goebbels. Sämtliche Fragmente. München 1987, Band 2, S. 727.
· Gossweiler, Kurt (1988). Essays on Fascism. Berlin.
© 本文版权归 张程ZhāngChéng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