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事】|夏天记忆 (4) —— 三至西安
鉴于我再不写,2023一过恐怕再也不会写了,所以还是赶紧写几笔以防未来老年痴呆发作后各种遗忘。
上接洛阳篇。
西太后出逃时,路线是北京-太原-西安,这次算是反向东游。此次去西安是我生平第三次。这次时间也最短,只有三天。没有特别多的预期。从洛阳出发,高铁两个半小时,就到了西安北站。
1999年“十一”,随父母第一次去西安。印象深刻的,除了兵马俑,就是西安的各种水果,猕猴桃/柿子/苹果,好吃。但是这个城市灰濛濛的,建筑又“奇异” —— 时常抬头一看 —— 水泥方块上加盖一个琉璃顶…… 又在秋天比上海阴冷。我更多感觉是疏离。
2007年春节后,和当时还是BF的男主人又去了一次。一到那儿就是沙尘暴天气。我当即就觉得自己被吹成了兵马俑。那个旅行留下了各种哭笑不得的记忆。事后我们想起来还会哈哈大笑。譬如在碑林时,他看中一幅碑拓,询价时,店员女士一边照着小镜子目不转睛专心涂着红唇,一边爱理不理地说:“1800。不还价。”
平心而论,我对西安一直没有对洛阳那样的主观偏爱。所以这次去一趟的出发点就是“孩子们:西安作为历朝古都,你们还是一定要看到打卡一下!”
高铁路上经过华山。—— 远远一望,惊人险峻。横亘在关中平原东部,不愧是天险雄关。秦人原是被地理排斥在中原文明之外的存在。一看这种地理形势,就觉得古代战争实在疯狂。今天穿着合适的鞋子,有着完全的装备,都觉得“徒步”不易,何论当时。

• 城墙
Day 1 @ 西安,天气晴朗,一扫我只在雾霾天见过西安的记忆。这次去西安最大的惊喜就是城墙+护城河的大改造,10公里的环墙距离也真是perfect for a morning run。(天气太热,我又早上爬不起来,没能环跑,不过在西安看到了最多的跑步的人!)







应该说,2023的西安和2007的西安已经是两个城市了。夏天显然也是我电池能量最足的季节。早上从宾馆出来溜达一下,街头巷尾都是烟火气。我也压根没有去回民街小吃街,因为本来到处都是小吃店。


这次在西安,最想吐槽的就是大慈恩寺。大雁塔本身没啥好吐槽,但是这个大慈恩寺是什么鬼?我觉得大雁塔站在外面看一眼就可以了,不用买票进到这个庸俗不堪,连功德箱都要贴二维码的新建伪劣寺庙了。


• 兵马俑
时间进入Day 2 @ 西安
兵马俑当然还是要去的。其实去很简单,坐地铁到华清池下来打个车就可以了。华清池就免了。我以前去过两次,借尸还魂的古迹往往有不如无,没有还让人多点念想。(我一学园林的朋友去华清池,扫一眼,就鄙视仿古建筑的设计师连坐北朝南的基本“风水”都不讲究;至于那个庸俗不堪的贵妃出浴雕塑小时候就让我感到无语。)再者现在又到处在上演XX千古情这类唯恐灯光还不够亮瞎狗眼,演员还不够规模宏大的“大型历史情景剧”。我对大众审美竟然还没有疲劳也是挺吃惊的。

与之相比,无论如何,兵马俑总是真的。所以就算人山人海,还是要去一下。
事实证明,暑假就是挑战自我的旅行时间,一号坑又没有空调。必须鼓掌游客身体素质还是好的,都没有中暑。
秦俑主要的好看在于写实主义细节惊人。大宝对古代军事排兵布阵这类话题一向兴趣甚足。手舞足蹈地惊叹不已。


不过顶着如此暑热参观一天后,再也没有精神去铜车马博物馆了,只有力气叫个车直接回城。🤣
• 大明宫遗址
Day 3 @ 西安
只有大半天,需要坐傍晚的火车去太原。主题为“休息”,就去往大明宫遗址散步。我原先对这个遗址公园也完全没有什么期待。但对于十几年前的那部纪录片记忆犹新。这次无心而至,很是喜欢。


走在空旷的遗址上,想象曾经的宫殿是什么模样,想象曾经在这里,有多少历史上有名的,无名的人,都曾留下足印。

到了黄昏,一只野兔飞奔着越过宫殿模型群,远处是新建中的高楼大厦,竟有了一种错位的《洛阳伽蓝记》中的《黍离》之叹:
“城郭崩毀,宮室傾覆,寺觀灰燼,廟塔丘墟。牆被蒿艾,巷羅荊棘,野獸穴於荒階,山鳥巢於庭樹。遊兒牧豎,躑躅於九逵;農夫耕老,藝黍於雙闕。《麥秀》之感,非獨殷墟;《黍離》之悲,信哉周室!”
提供想象的空间 —— 才是去往古迹的初衷。是否?
那么这次在西安停留的时间里,大明宫遗址公园确是我最喜欢的地方。本次去西安本来毫无期待,所以以此收尾,正算是渐入佳境。
林雁飞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游事】|补记台湾 (1) — 从台北到高雄 (3人喜欢)
- 【家事】|一个🤪的长周末 (6人喜欢)
- 【故事】|他从南宋来(91)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