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的关键词:新
过了30岁之后,总觉得时间过得飞快,今年又是嗖的一下就没了。。。今年最大的变化就是到新西兰读书了,对,就是小红书上常见的标题,大龄单身女青年留学。
翻看手机相册,1-2月在户外的照片还都戴着口罩,当时签证已经下来了,机票也买好了,主要在陪伴家人,带大外甥在外面各种玩,和妹妹拍搞怪照片,和妈妈一起弄各种好看的馒头(爸爸主打一个沉默的存在)……不时有朋友和学生来拜访告别,见到了十年未见的小狮子,聊大天,每晚去刷一部春节档电影,一切就像十年前;我最爱的学生们都聚到一起,带我过情人节,一起吃散伙饭;然后就是2.18,机场闺蜜和家人来送别,下了电梯听到外甥在我背后喊,“大姨,明天见”,他不懂我要去遥远的地方,他不懂我舍不得错过他的成长,他还不懂离别。本“泪失禁”人士眼泪立马就绷不住了,一边哭一边往登机口走。。。
下一幕就是新的篇章:兵荒马乱的留学之路。
学习
这几年我一直在教雅思,也上过Coursera的公开课,对自己的英语能力还挺有信心,再加上我适应能力强,所以对自己即将面对的学习生活没有很担心,谁能想到我的学习开局这么难?!国外master分为taught master和research master,最大的区别在于research master要自己从头到尾做一个research,本着“万一我要读博呢”的想法,我选择了research master(hard模式。。。)
开学第一节课是research methodology,老师说的每一句话我都听懂了,但是好多词背后的意思我完全不明白,什么本体论,什么认识论。。。救命,老师说,研究生期间是你的词汇量大幅度积累的过程,确实,虽然积累了,但很多还是不懂啊。。。我在B站大学和YouTube大学搜索各种做研究相关的知识,开学第三周我交了这门课第一个作业,卡点交,成绩超差,主要原因是当时我还分不清什么是empirical study和literature review。一向自诩爱学习且自认学习能力尚可,成绩还不错的我受到了极大的打击,挫败感太强了。
一直习惯遇到问题先自己想办法解决,但这次我觉得我好像解决不了,于是我鼓起勇气开始向外求助。朋友推荐了几本跟做研究相关的书,《带一本书去读研》《论文写作完全求生手册》《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册》,后两本非常推荐。同学教我她自己如何看文献,如何做文献笔记,如何按照作业要求写作业,等等等等。当时没有向老师求助,我当时的状态是,我知道我不懂很多东西,但是因为我不懂的太多了,我不知道自己什么不懂,完全问不出任何问题。就好像,我知道我改做菜了,但是我不知道我有什么菜,所以更不知道该去如何搜索食谱。这一门课后半程,由于自己对research了解的越来越多,就清楚的知道自己什么不明白了,也可以上课的时候及时向老师提出自己的困惑(我真棒!)。
我坚信“勤能补拙”,既然我学的慢,那就多花时间,周末什么的我也基本上泡图书馆,这样的付出肯定是有收获的。在发了N多邮件,收到不少拒信之后,3月终于找到了我的导师,确定了大概的研究方向。复活节假期期间就休息了一两天,写了两个大作业(其中一个得了A+,给我的进步点赞)。4月导师开始催我搞ethics,彼时的我,屁都不懂,才刚开始明白literature review到底是用来干啥的,也刚刚确定自己想做的research question(后来还改了一次)。我的导师很严格,我非常担心自己能力不足会让导师失望(其实我可以向导师求助的)。回想我跟周围人的关系,我发现但凡我处在权利不对等关系,且是被指导被管理角色时,我永远都无法在内心和对方平视,并且非常拘谨局促,总想尽量表现最好的自己,即便需要求助也绝对不会开口,这是什么毛病?anyway,由于我这个毛病,即使我压力超级大(大到哭鼻子),我也闷着头自己搞,勉强survive吧,但这病真得治啊。。。
5月挣扎赶due,6月初作业全部写完。这个时候我已经会写各种作业了,写的慢是因为要读各种文献,要思考如何有逻辑地把我想写的内容呈现出来,就还挺费时间的。稍微休息了几天,就开始搞ethics,整个6月中旬到7月中旬都在搞ethics,并且不断地修改,开学前终于提交了。8月写完了introduction,中间收到ethics committee的各种修改意见,我有一天熬夜改刀凌晨3点,没改完睡了俩小时,爬起来接着改。。。8月底,ethics,通过了。9月份写完了literature review,在这个月还研究了qualtrics的用法搞完了问卷,10月初做了问卷和采访的pilot study,10月收集完问卷数据,11月做完全部采访,12月写完methodology,目前我在写results。一个月一句话,好像一切都很顺畅的样子,其实整个过程我遇到了各种困难,一边打小怪兽一边往前走,崩溃过无数次,也小声/大声骂过很多脏话。。。
关于学习,除了我自己的论文,还有这两个学期选的三门课。上学期一门必修research methodology,老师讲的内容很实用,可惜老师讲的时候我对于research一窍不通,直到后面我写research proposal的时候才觉得老师讲的东西原来是这个意思。另一门课是social psychology in the classroom, 碰到一位非常好的老师和一位学界大牛,这门课的作业我终于有了进步,让我对自己的学习有了点信心。最后一门是今年下学期选的,education and empowerment,让我非常气愤和无语的一门课,课堂资料总是在上课前半小时才上传,根本没有时间预习,一位老师语速超快,作业要求写的非常潦草模糊,而且由于两位老师miscommunication导致我的成绩很差,后面用了一个多月跟老师和学校argue,得到一个不算满意的反馈,心累。。。教育公平任重道远。。。
生活
在学习之余享受生活,周末和小伙伴去City逛逛,去不同的图书馆流窜学习,也去过各种集市(喜欢,真的很像国内赶集),逛过跳骚市场,去culture festival,第一次攀岩(我好像对镁粉过敏,第二天就满脸包),第一次摘斐济果,打高尔夫,去朋友家过复活节,自己在家鼓捣各种吃的东西,听免费音乐会,和小伙伴探店,去佛光山寺溜达,听了Hamilton现场版(澳洲和新西兰卡司),逛博物馆美术馆,看脱衣服秀,兼职打工和残障人士近距离相处,遇到超级善良的雇主,参加朋友毕业典礼,和朋友们玩桌游,去酒吧参加quiz night等等等等。快乐大于烦恼,当然,也会想家,想念亲人。
交友
本I人在交友方面属于是非常幸运了,捡到很多宝藏好友。
落地第二天去学校参加国际学生的orientation活动,捡到第一个好朋友Ella, 后面还面基同专业同学Sophie和Monica,我的中国朋友圈子慢慢就延伸出去了。开学没几天和Ella参加一个活动(我是为了蹭吃披萨),认识了本地人Luke,我俩同专业,他是E人,我的外国朋友圈子也慢慢延伸出去了。下半年换了房子,和小伙伴住在一起,Susy是个超级自信快乐的川妹子,我常常被她的快乐和能量感染,她也能给我很多自信和能量。对,托朋友们的福,我在慢慢认可自己啦。
旅行
每次往南走一点。
没钱,一直没买车,再加上我也不喜欢开车,所以全靠奥克兰本地稀烂的公共交通出行。上学期兵荒马乱应付学业,所以也没怎么去远的地方玩。下半年和Susy住在一起后,她开车带我们往北去抓海胆,9月初自驾游去了蓝泉徒步,顺道在剑镇逛了逛,回程又在汉密尔顿吃了个饭;11月初和一个小伙伴去陶波泡温泉,又在惠灵顿转了下;12月下旬去Luke家在南岛北边的一个海边度假屋待了几天,超快乐,钓鱼,皮划艇,徒步,晒得黑不溜秋的又回来了。
今年的流水账差不多就是这样啦,想念我妹和我外甥,希望明年能见到他们。
(去年我也写了,豆瓣也发了,可能因为我写了点不该写东西,被锁了,挺好)
2023.12.31
豆包 于 奥克兰mornings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