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翦商》----另一种视角与多重世界
《翦商》,近期热度很高的一本书,好奇读之。
文笔很好,作者善于讲故事,并把考古证据穿插在故事里:华夏大地,疑似夏朝,被掌握青铜技术的商所灭,商中后期又发展出马战车技术,依靠这两种当时的黑科技,在华中一带,建立了把血祭贯穿始终的残暴原始帝国。
而替商捕获祭祀用人的周,逐步发展起来,联合其他部族,灭商之后,从文字和器物上,均抹除了前朝的血祭文化,周公旦开了头,孔子最后完成这个文化屏蔽任务。
考古证据引用分析很多,引用了巨量的考古报告。同时重新解释了周易,认为易经是周昌的日记和推演覆灭商的预测书。
作者缝缝补补,努力证明一个他认为的中古世界:周昌以其蒙昧的原始思维,通过易经推导,打破了商不可战胜的迷信 。文王旦又彻底废除了血祭,并擦除了相关的历史记忆,而孔子完成了中国历史一直是善的美化过程,把那些野蛮残酷的习俗彻底抹除。
旧世界是不可能完全复原的,只是每个人的视角看到自己看到的东西,有的人证据多一些,有的人少一些,真实只有一种,但我们只能看到真实的影子,站在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影子形状。所以,我们虽然在同一个现实世界中,但在思想里,我们创造了多重世界。
作者的这个视角,我是接受的。文明是逐步发展的,怎么可能原始人就温良恭俭让,就有仁义的三皇五帝,就有种种现代道德标准的忠臣良将。所以商的人祭人殉,相比于夏的松散统治力,反倒是一种进步,因为可以以一种类似宗教的形式恐吓其他人,从而形成更多的更有效率的合作,推动文明的进步。而周抹去商的人祭,也是文明进步到一定阶段,人不再是负担而变成创造者的一种必然。
看过帛书老子,没有通行本那么多故意的篡改美化,古人的道德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没有那么多顾及。《翦商》这本书,也是剥去很多后世的粉饰,力图还原原始的状态。但是,我是悲观的,世界永远不可能被认识,人类注定生活在柏拉图洞穴中。书中的例子很苍白无力,均是个例,没有统计学的意义。很多关键点也是推论,比如伯邑考被献祭并分食,怎么看都证明不了。比如易经爻辞的分析,很生硬的联想。
瑕不掩瑜,一本开拓思维的好书,提供了一种看起来是那么回事的可能,足矣。
-
skymonkey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01 10:3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