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终总结
查看话题 >八个关键词——年终总结与新年展望
财务独立
今年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感觉到财务上的安全感的一年。
年初整理自己的资产时发现,通过投资等的被动收入已经足以覆盖我的日常花销。这个发现让我意识到哪怕我从此不工作,也可以过一个比较舒服和体面的生活(如果不要2.0的话)。
当然,主要的原因是我的物欲不高,因此日常开销并不是很难覆盖。今年的工资收入已经比读博时做研究助理的薪水提升了十几倍,但是我的消费水平增长相比读博期间可能也就翻了一倍多。这一方面是因为我节俭惯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不想做金钱和欲望的奴隶。
我希望从金钱和财务当中获得的是自由和安全感。目前我已经攒到了刘玉玲所说的“F*ck you money”,我希望接下来可以只出于喜欢和热爱的理由去工作。做决定时,可以不被金钱奴役,从而更随性的做符合自己心意的决定,过自己觉得舒服的生活。
工作稳定度 (Job security)
今年一整年(其实从去年年底就开始了),科技业的从业者都不太好过。
对于在美国的外国人来说,万一被裁员,最大的问题主要是身份的维系出现了重大的不确定性,财务上的可能困难反而是相对次要的问题。没被裁的人,通常也会有些提心吊胆,不知道转盘什么时候就指向了自己,以至于人人自危。
让程序员等众多从业者担心自己工作稳定度的重要原因,一是多轮的大规模裁员,很多科技公司在疫情期间疯狂招人,造成了大量的冗余。美联储不断加息之后,融资成本也随之上涨,资本要求“降本增效”。
另一个是通用人工智能的重大进展。作为一个做机器学习模型的数据科学家,我发现chatgpt虽然无法完全取代我当前的工作,但已经可以大幅提升我在coding和解决部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效率。发展下去,完全(或者大体上)取代我可能也是指日可待。
在这样的时代大趋势之下,我能做到的可能也比较有限。目前的打算是在本领域精进的同时,开始学习利用chatgpt和开源大语言模型来开发通用AI agent,希望能在巨浪到来之时踏浪而行,而不是被拍在沙滩上。
不过人生都是祸福相倚,所以不必拘于一时的得失。离开错的才能和对的相拥。感情上如此,工作上也是这样。2022下半年,前司在多次重组之后,终于在第二轮裁员把我裁掉了。不过当时我都来不及失落就开始继续找工作了,并很顺利的在一个月内就拿到了第一个offer。当时如果没被裁,留在前司虚耗,我肯定不会有现在这么舒心快乐。
远程工作
2023 年是我开始远程工作的第三个年头。目前我已经很难接受除了远程工作之外的工作形态。
远程工作对我而言,有以下好处:
- 省钱。公司在加州,而我在德州生活。德州不但生活成本低很多,而且没有州一级的收入所得税。相比所得税税率最高的加州,在德州生活省下来的税款已经可以可以覆盖我的全部日常开销。
- 省心。虽然有人说远程工作极大了减弱了和同事以及manager之间的职业和情感联系,我反而觉得远程工作让人际关系相对变得更为简单可控,是我非常喜欢的状态。另外,远程工作让我的衣物选择也变得非常简单随意。我买了好几件白色体恤,每天换着穿,一周洗两次,下身就是舒服的家居裤,自在省心。
- 自由。一是工作时间的自由。最低的标准是确保参加所有的组内会议,和 skip (即manger的manager, 在我所在的startup就是CTO)的会议,以及全公司的 townhall 会议。另外就是完成 manger 布置下来的任务。这些任务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就好,至于在一天中的哪个时间段去做,是由自己说了算的。自由也体现在工作地点上。德州的夏天酷热难耐,我打算搬到东北部生活几个月,等暑气消了再回来。
无车无房
今年仍然是无车无房的一年。没有自己的房子和车子,肯定也会有不便的时候,不过更多的时候给我的感觉是自由。
目前美国的房产市场,让我望而生畏,一方面待售房非常少,导致选择有限,而且房价普遍偏高。我本能性的对于不符合其价值的定价的事物充满排斥。另一方面,房贷利率非常高,可能更为适用于全款买房或者不需要很多贷款的购房者。我手上的钱更愿意拿来做稳健的投资。
与此同时,我也在观望国内的房产市场,实际合适的话,未来的某个时间,我可能会在烟台买房。等我回国时,应该已经不需要再上班为人打工赚钱,所以当地的经济前景和工作机会不是我的重要考虑对象。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家人,气候,和环境。我的好几个情感上很亲密的表兄弟姐妹都在这个城市生活。
至于车子,我一直也提不起兴趣购买,主要是觉得在为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带来不少麻烦。希望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早点成熟,希望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能够持续做大做强,称霸全球市场,到时候我可以买一辆中国的电车。
没有汽车,我的日常出行就主要是通过自行车和公共交通了。我非常喜欢骑自行车,它让我觉得自在可控。
家国观念
今年是我觉得和中国情感联系最为紧密的一年。最重要的契机当然是以巴冲突,让我充分意识到了到底是什么力量在左右着美国(以及不少西方国家)。哪怕是对以色列的合理的指责也会被冠上反犹的帽子,并可能承受严重的后果。
推上有些人之前大肆造谣新疆,但是对在Gaza真实发生的对于平民的惨绝人寰的攻击完全置之不顾,这样的虚伪双标嘴脸让我深感厌恶。西方的大部分媒体也是虚伪双标到令人无语,早在疫情之前就交替着崩溃论和威胁论,疫情期间我几乎很难在西方的主流媒体中看到任何有关中国的正面报道,而负面报道的角度之刁钻脑洞之清奇也是常人所难以理解。
当然我这么说,也不意味着我变得仇美反美。我只是不再带着玫瑰色的滤镜看待美国社会和美国政体(其实我从2016年就没有滤镜了)。与此同时,我也能更深刻的意识到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我的民族认同,让我感到自豪。
有人可能说离岸爱国,说这么多不如回来报效祖国。诚实的说,我自问以我的年纪不是很有信心能在国内找到工作,找到了也几乎没有可能达到我当前的收入水平。所以我目前的打算是先在这边工作赚钱,等到时机成熟了就以国内为据点,全球旅居。
政治之外,在文化方面我也觉得更能够同中国优秀的古典文化产生连接。不知道是不是年龄渐长的缘故,我更可以从中国古代哲学中获得人生指导,也可以从很多千古佳句中获得情感慰藉。
健康
开始工作后,我留意到自己一个有意思的想法,就是感觉自己的命更值钱了。我变得比以往更加注重健康。饮食方面,今年我大体上遵循186的间歇性断食。我在断食窗口期间做得不错,但在进食窗口吃东西却有些随意,这一点需要在新的一年加以注意。另外,我也在食材方面做了升级,蔬果类要么购买有机的,要么购买非有机也问题(主要是农药残留)不大的,还大幅减少了糖分等碳水的摄取,在需要的时候使用赤藓糖醇和罗汉果的混合物加以替代,同时注重补充好的油脂(日常用油换成了牛油果油)和优质蛋白质。运动方面则主要是骑自行车,之前在家附近的大学校园骑,但是今年这个校园多处施工,所以我更多是在室内通过骑行台来锻炼了。
INFP
作为心理学的研究生,我知道MBTI至少有十年了,但是直到今年才第一次测试,测试的结果,我是喜欢幻想具有艺术气息号称社会化程度最差的INFP,有意思的是,我有一个ESTJ(号称是社会化最完全,也是社会上最需要的那类人)的好朋友,我们在生活处事方面确实存在强烈的对照。我并不对MBTI迷信,但是我确实认为它提供了一个非常不错的框架帮助我们更加深入的理解自身。我的一个强烈特点是想法多也很善变,我的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都不一样。但是行动力不足是个很大的短板,常常需要deadline或者情势所迫来推动着前进。
今年我试着采用一些方法来帮助我减少工作和生活中的浑沌和混乱状态。一是在依赖Google 日历管理日程的同时,重新采用纸笔来记录重要事务和待做事项。二是我开始更为有意识地使用一些原则来增强我的行动力,比如两分钟原则(完成一件事如果只要一两分钟,那么就马上把它做完花掉)和五分钟原则(对待不想做的事儿,告诉自己只要先做五分钟,五分钟后随意)等。
在想法层面,我发现我缺乏行动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总是想要优化 (optimization)。问题在于,评价一个事物通常存在多个维度,有时候我过度注重金钱和效率维度,但是最后结果可能未必如自己所愿。我在学习优化和机器学习时接触到的重要观念是 Exploration vs. Exploitation。反思之后,我觉得我在exploration上做得不够,探索确实会带来不确定性,但是也会增加打开新局面的可能性,也有助于自己避免卡在局部最优解。
创作与体验
接下来对新的一年做一下展望。
我大概在几年前意识到不要单纯的做一个消费者,不要只是简单地消费他人创作的艺术品。自己也应该参与其中,表达自我,更深层次的和这个世界建立连接,做一个maker/creator。
2023年,我花了不少时间逛豆瓣的Fire小组,但是说实话,我没有认真想清楚,要是真的提前退休了之后,我要如何让自己的生活过得精彩,不虚度。
目前备选的选项是:1)捡起年少时的热爱,重新读诗,写诗;2)持续阅读,学习和尝试非虚构写作;3)学习绘画;4)学习唱歌和一门乐器;5)在多邻国学习西班牙语(目的是去众多西语国家玩时,可以做简单沟通和维持基本生存)。
附上我几年前写的一首诗,写给我来自新泽西爱喝奶油苏大的朋友Jonathan。如今看来更像是写给我自己。
奶油苏打
新年来得恰到好处 人声鼎沸 思想静止 把这罐奶油苏打 连同过往生活中 所有不为人知的真相 所有隐匿的幸福和苦楚 一同喝下 毅然决然地 奔向南方 奔向锦绣前程
你叫乔纳森 来自新泽西
01/01/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