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第四期泄底简评
2024年迄今为止读过的最好的书(笑)。到第四期终于是A5的小开本了,之前那个大小真的很不习惯。一本社刊居然能收录15篇原创,武大推协恐怖如斯。最喜欢《水晶匣》,其次是《古币血案》《雨坠》。评价有大量泄底,且比较尖锐,望见谅。
尘起《校园寻宝作弊一事》
读下来感觉乱糟糟的,各种社内人名,对于校外读者不太友好,到后面基本就是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吧。光把大梗拿出来可能还不错,但是放在一大堆杂糅信息之后就没有感觉了。
梨翊《水晶匣》
据说是某连作集番外,之前就听其他老师吹过,但是看了眼题材以为不感兴趣,一直没去问作者要来读。这篇真是意外之喜。首先是校园生活相当本土化,包括议论文、小零食、公交车和电玩厅的娃娃机,与同样本土风格浓厚的《放学后的小巷》相比,文字明显更符合我个人偏好。其次是主角惨得很有实感,“被老师错怪”的切入角度找得非常巧妙,应该是读到的校园推理里第一篇这么写的。至于推理方面,换零钱和写手抄报的诡计也比较合适,虽然能够预见到“线索不够、不严谨”之类的吐槽,但我自己一直觉得和故事基调一致比其他因素重要许多,把严谨的逻辑链扔进去反倒没有校园的感觉了。
要说不喜欢的地方其实也有,但瑕不掩瑜:一是推理迷、推理小说创作者作为主角的设定实在是看腻了,二是和作中作水晶匣的关联其实没有非常强,不过换个角度看主角青涩的笨拙感倒是体现得很好。趁这个机会来一波群体攻击:为什么那么多老师(包括国推和日推)写校园推理要把和校园没多大关联的诡计、又硬又长的逻辑链丢进去啊?有这个心思老老实实写凶杀案不好吗?
尘起《该平台已被封禁》
推理密码也算是推理吧,一通黑客操作加上中间的科普文就算我在计算机相关专业也读得很累,读完印象最深的是“genshinqidong!”。不过总归比第一篇工整许多,同样在最后抛出了没多少伏线但意外性很强的反转,这篇就好接受一些。我读下来理解是“我的AI在我死后代替了我自己”,不知道对不对,翻其他老师的评论感觉大家理解大差不差。感觉更适合放在科幻社刊里。
陈偶心《绝对二次元侦探》
第二次读这篇,还是觉得四驱车的设定在诡计给出之前对于外行人很不友好。整体行文通顺,很有宅宅的味道,有些地方和作者的口癖挺一致的。“关注永雏塔菲喵!”作为声控指令出来的时候令我会心一笑,最后的反转非常合适,确实是皮套人、二次元背景下能玩的新东西。这里刚好拉踩一下去年读过的《王牌代理师·大凤未来》:你看看你那个vtuber的设定用的是什么东西!
狗哥《消失的案件》
首先希望能够好好分段,不要把大量不同的人说的话塞在同一个段落里,真的大大增加读者的阅读难度!果然大逃杀的设定只适合写成长篇,在这个篇幅下确实只能变成这种完全记不住人物、几乎没有剧情的样子。那个凶手……为什么一直没有受到怀疑啊?你一个小队去执行任务,边上跟了两个外人,有人遇害为什么会先怀疑小队成员啊?标题原来真的是字面意思,读之前还以为会有什么奇怪的大梗,某种程度上也算是预期违背。动机相当重量级。
洛切《水牢城》
致敬《黑牢城》的三国同人。整体比较工整,吕夫人自杀的伪解答的像横沟正史某作的改进版,从水底运送马匹的伪解答没读懂,通过赤兔马的颜色串联“吕小姐”遇害与马匹偷运比较巧妙。原本担心的是既定结局下故事写不出有趣的展开,结尾将魏延写成吕布化名的方式非常大胆,二者性格倒确有相似之处,只是武力值相差甚远。关于三国的历史推理难免令人联想起《三国配角演义》,相较之下还是差距不小。
浅唱《涂鸦已死》
人物互动和口癖读下来真的非常崩溃,大量“诶?呜——不要捏”之类的,完全影响到了阅读体验,明明作者老师投《鸮语》的时候文字挺优美的,明明我是喜欢读轻小说的人。作为日常推理而言,谜面和解答都有些过于朴实,左右撇子的逻辑和基于学生晚归机会的排除都略草率,完全理解作者希望写出日常趣味,但实际的呈现却给人线索后置的无力感。比较喜欢的一段是关于解除屏保的推理,是很实用的小细节。
聆和《雨坠》
作者是我目前读下来模仿日式风格最像的国推作者之一,大概与川大写BBS稿的那位和之前《推理世界》的千山老师并列。故事和文字非常扎实,怪谈的由来等等也都有去考究。开头“写在前面”提过是设定系,读着读着就忘记了,最后还真是吓了一跳。总体上算是推设定的作品,怪谈的串联方式也比较简单,虽然难说严谨但却是有意思的,日语梗的用法也是我这几年的阅读中第一次猜到。总之很认真地加入了许多点子。本作似乎和浙大社刊里的《周哈里窗》是同一系列的作品,但一篇是写实题材一篇是设定系,而且本作中有系列角色遇害,还挺好奇之后会如何将世界观圆起来(或者说当成平行宇宙不圆了)。虽然相较之下我更喜欢《周哈里窗》,不过这篇也很不错。
水至清《时间的代价》
很像习作的一篇。如果要写科幻的话,“负责实现一些在常人看来科幻小说里才有的概念”之类的地方具象化一些会比较好。既然只有约翰是有用的角色,那么介绍其他学生的那一段就很多余。解答也只是用脑洞圆上了设定,基本没有伏线。不过最后的解释还挺清晰流畅的。
呆呆肥《一一》
文字挺通顺的,但故事本身又回到“推理迷做推理题”的主题上了,实在看太多了。借由故事中的角色对作中作极尽吹捧,不知是否是作者意识的投影,有些许尴尬。逻辑上牵强之处很多,“心脏在右边”的反转也比较不讲道理,不过“通过伪造案发现场锁定凶手是老警察”的伪解答还是有意思的。两重叙诡第一重是没什么新展开方式的老梗,用在故事中也并不加分,聊胜于无;第二重比较有趣,尽管并不严谨,但翻回开头会发现作者留下了“看不清数字”“现在开始写作是不是太晚”之类的伏线,能体现出作者的努力。
提两个建议:一来作品中“我要体现我是个推理迷”的作者意识还是太重了,作中作故事明显欠打磨;二来还是希望读到一些新鲜的东西,本作相比同类型作品(比如《未来之书》里的《倒错的恋情》)并没有明显优势。有人告诉我和西交社刊《回字馆》是同一位作者,这样看确实比那篇进步太多了。
illusion《武藏野之乡,散落的梦》
很难评价,只能描绘一下读这篇时的心态转变。“文笔不错,有动漫的画面感,代入一下《Just Because》好了。”“好像没有明确的案件,是《爱的成人式》那种吗?”“原来不是《爱的成人式》,是《我成了校园怪谈的原因》。”“完了,一点儿没看懂,还好作者在豆瓣上有发解析——不是解析,是解谜篇!”“怎么还用到了另一篇提出的设定?这是犯规!”以上。
illusion《推理协会回忆录 第三章 火山一角》
幸好上一篇的解谜篇提到这篇没有事件,有了心理预期,阅读体验还不错。又是大篇幅作文学性描写的作品,同作者的两篇风格相似的作品,是不是隔得远一些会比较好呢?另外既然上一篇解答需要用到这篇的设定,是不是换个顺序会比较好?辩论赛也算是武大特色之一了,让推理协会来辩论“剧本杀是推协立协之本”很幽默。
爱吃年糕《恶火复燃》
对于悬疑故事而言极强,无论是文笔、氛围塑造还是反转的力道都非常成熟,甚至可以直接拿去做影视改编,即便放在惊人院的稿件里也会是佼佼者。但是从我对于推理小说的刻板观念出发,几重反转其实都缺乏伏线,而且反转在同类型作品里相对普遍。
Tatr《最后的消失魔法》
这篇不论文风还是诡计都很像早期的日系作品,整体节奏很合适。我不太满意的一点是,警方为什么一直在纠结Magic和鬼冢这俩人呢?凶案发生后凶手的脚印到南坡终止,而南坡只有藤村店长一个人,那他不明摆着是凶手吗?因此我对诡计的必要性和警方行为的合理性都有些质疑。
关山《古币血案》
这篇相当精彩,本来因为只有三等奖并未抱有很大期待。嫌疑人不多,行为也相当简单,从证词细节中推理出了骇人的真相。伪解答与真解答起到了很好的循序渐进的效果:伪解答提出“保险箱中藏匿尸体”和“进入的徐和福并非其人”后将其否定,而真解答恰恰是这样做的,这种设计我比较喜欢。虽然如果我是评委会给这篇评第一,但现在的结果想想也合理——毕竟“精神病院”和“魔术师”对于作品的限制是更加严苛的。
山寨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鸮语 Vol.3》泄底简评 (14人喜欢)
- 《旧书阁轶闻录 Vol.2》泄底简评 (14人喜欢)
- 《闇No.9》泄底简评 (26人喜欢)
- 2024年度总结 (22人喜欢)
- 《项饰》泄底简评 (1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