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眼中没有人情世故,强势文化还是弱势文化?
据说河南省某中学一班级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班级活动,其中的抢凳子游戏引发了广泛讨论。

视频里是时间到了看谁先坐在凳子上,结果00后学生在时间到后,一把扯过凳子,让校长坐了个空。
这与以前另一张网传的图截然相反。

以前的校长年年跑第一,体育老师都跟不上,现在的校长连凳子都抢不赢学生。
差的是体力吗?
不,差的是时代。校长还是那个校长,学生已经是另一个时代的学生了。
所以,校长不一定会记住那个00后学生,但一定会记住他的班主任。可怜的班主任。
班主任心里也苦,想说,这帮孩子教不了啊,搞不好还要被孩子教育,被孩子爸妈投诉。
你看,最悲催的就是那么一代人。
时代变了,再也不是我们熟悉的那个江湖了。
对于一个内向型的人来说,每次听到别人谈论人情世故,被暗示要懂人情世故,内心都是非常抵触的。
内心认同不可以完全不懂人情世故,但是总是谈论人情世故那一套也不对。只注重人情世故,能够带来技术进步、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吗?
如果靠为人处世和权谋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当年中国的大门就不至于被别人被炮火轰开了。
这个时候总是会想起李鸿章和翁同龢关于中日战争的争辩,翁同龢说打仗要靠士气、靠团结靠正义,听着没毛病,但是只有这些,绝对是挡不住船坚炮利的西方列强的。
所以,任何道理都需要有合适的适用场景,而且道理本身也一定是有局限性的。不能钻入一方面的正确性而忽略了全局。
举个听起来比较厉害的例子。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但是在非常宏大的场景下会有偏差,于是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但是相对论对非常微观的粒子运动又解释不清,于是普朗克又发现了量子力学。
科学尚且如此,更何况日常生活中的事呢。
所以,人情世故这个东西,不是不重要,但也没那么重要。人与人交往,最有用的必杀技还是真诚。
我们看到很多影视或者视频,就是讲某些小孩子很小就很清楚人情世故,于是就心里觉得,这小子将来必成大器,以后一定有出息。
事实真的如此吗?
精通人情世故,深谙为人处世之道,归根到底就是“学会怎么求人办事”,就是期望别人对自己提拔或者照顾、甚至施舍。
说来说去就是一个“靠”字,靠朋友、靠父母、靠领导,但其实也可以想想怎么样多靠一点自己。
这个“靠”字,必然不能带来生产力的发展,只是权力和生产资料的转移,所以只靠它,最终就是落得个国门被打开的下场。
这也就是《天道》里,讲的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里的弱者。
那一段论道解说实在是太深刻了,所以这里继续搬来,加深一下印象。
所以,00后不懂人情世故这事,也没必要觉得有什么大毛病,小小年纪就该花心思好好学习知识。
只不过学校里的这个00后,要是自己先坐下抢赢凳子那无可厚非,但是耍花招一把拉走凳子,就属实有点学坏耍无赖了,而且还跟校长耍无赖。
所以,人情世故,其实也是需要分开来对待的。
人情,是人自然相处交往之道,需要明白,也应该遵循正确的人情,否则就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至于世故,那就是利用人性的弱点,有目的地采用一些手段,可以明白,但真的不需要去灵活运用。因为总有一次你会失手,你会发现别人靠不住,那时可能就会跌大跟头。
人情自当谨记遵循,但是世故却可以用“知世故而不世故”来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