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变前的一年
毫无疑问,这是关于2023年的年终总结。以下将会论述这一年:
1、做了哪些“对得起自己”的事
2、做了哪些“对不起自己”的事,或者是哪些事没做(成),或者变成什么样,就可以理解为对不起自己
3、思考了哪些问题
4、2024年要做些什么,才能更对得起自己
5、总结的总结
PART I
做了哪些“对得起自己”的事
- 第一件事:书写(不是写书哈哈哈)
这一年坚持用文字记录了几乎一切的想法、情绪、思考、读书笔记、幻想、清单、冷笑话。并探索了几款笔记应用。这应该算是今年最大的收获吧。
不知道明年是否还会不会继续记录,可能会,但是写的东西可能没有那么多了。毕竟今年写了11万字,我的天呐。11万字。11万字都是些什么内容呢?可能有5万字都是车轱辘话,就是一些话重复写了一遍又一遍。
日常的使用场景是这样的:早上一上班,就先打开笔记的PC端,随时记录自己的身心状态,比如:想要骂的人,想要骂的事;当下的情绪是怎么样的?昨天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想了什么问题?昨天吃得好吗?昨天吃了什么?今天想吃什么?
除了读书笔记/清单/冷笑话这些类目,其他一切想法、情绪、思考的总体模式大概都是:向自己提问,然后回答问题,每天提的问题可能都差不多,但是回答可能在逐步有些变化。或者对当下的问题,先抛出一个论断,然后再进行原因分析。

整个过程感觉就是通过书写来进行某种治疗,可能自我接纳疗法的一种。直面问题,然后坦诚回答,通过看回自己写的内容,好像可以更清晰地发现自己的思考问题的逻辑,自己在逃避什么问题,真正讨厌的又是什么,眼下的解决方案可以有哪些。尽管有些问题你内心早已有答案,但是写出来,是一个新的思考过程。另外,可以再对这些逻辑、问题进行二次提问,然后再作答,如果执着于某个问题,这些问答可以不断重复重复又重复,一连三天可能都在重播,答案也有可能是跟昨天、明天或某一天是重复的。但是这个过程,可能就是意义本身,可能会有什么新的想法,也可能没有。
个人的感受是,如果想通过书写来解决困扰自己当下的一些问题,或许是不可能的,但似乎用这种方式,我能更加应对负面情绪带来的不适感。我认可的主张也是,不要逃避负面情绪,书面记录就是让这种情绪释放出来。后来甚至“进化”出一个想法:根据一份来源不明的统计,日记通常记录的都是一些负面情绪的内容,但是如果你将书写当做某种情绪调节的途径,那就不能只记录负面情绪,因为这有可能会造成情绪螺旋式下沉的问题,所以可以调整一下,就是要求自己也记录一些开心的事情——所以我也记冷笑话。
当然笔记的不应该仅作为“情绪记录”之用。还可以记录各种想法,做知识管理等等。探索了几款笔记应用,可以发展出的功能还是非常强大的,只是我的知识还没有多到要管理的地步哈哈哈哈。附录:关于我在使用及探索过的笔记应用。
- 第二件事:阅读。
实现了平均每个月读一本书,甚至自己开始“制作”了一些电子书。但需要警惕“买书如山倒”的这种收集癖。
- 第二件事:运动。
新冠康复以后,发现身体好像需要进行锻炼了,于是每天下班都踩单车回家。所以大概在二三月份,设置了每天消耗400kcal的目标,后来感觉怎么身体机能有点越踩越下降了,是还没有彻底康复吗,还是新冠后遗症?就暂停了1-2个月。结果5月份就二次感染了。康复以后就没有继续踩车了。所以这不是一个很放在心上的目标,也没太执着于这个目标,手机的运动环闭没闭上,丝毫没有给到自己道德压力。到了10月、11月,诶,发现换算成步行,400Kcal大概等同于每天要走一万四五步左右,现在日均也有有八九千啊,原来无形之中潜意识也在为这个目标在奋斗!好,那这就定吧,2023年必须要达到日均步行一万步这个目标!这目标也太随机,也太低了吧哈哈哈。
但发现其实日行一万步,其实也不太容易,因为一旦遇到周六日、节假日,这些日子每天步行不超过一千步。所以必须要通过工作日走上一万六七,甚至2万才可以平均周六日宅家的情况。

但是我还是希望继续坚持运动,尽管2023年也没有“坚持”二字可言哈哈哈。但是!也算是为2024年开了个好头!
- 第四件事:出行
2023年算是出行此处最多的一年了,相比过去三年来说,甚至是对比三年前来说,都是出行次数最多的一年。统计了一下:1月澳门,2月香港,3月香港,4月香港+惠州+新加坡,5月新加坡+香港,6月深圳,7月香港,8月成都,9月无,10月无,11月香港,12月香港。至于9月,10月为什么没有出行?那是因为都跑医院了。
在想这一年出行为什么这么多,可能就是单纯的想出去玩。
PART II
做了哪些“对不起自己”的事,
或者是哪些事没做(成),或者变成什么样,就可以理解为对不起自己
(1)有些事情还是没有坚持下来。这些事情,有时坚持了一阵子,然后又放下了。在这个过程中,使用了很多的方法和工具,虽然早期觉得怎么没有坚持下来有点懊恼。但是后期觉得算是在进入一个,规律化和正常化的过程。也挺好的。但我觉得最终还是得要坚持下来。
(2)没有充分地投入“附近”。分享欲下降,快乐的阈值越来越高。这个问题挺难搞的,是只有我自己是这样吗?还是大部分人2023年都有类似的感受?混乱。感觉很多事情都面临失序的状态。用玄学的话语就是水逆。但我感觉以前的自己好像还是挺能应对失序状态的,会觉得折腾一下总可以重回正轨。但今年好像变得更艰难了一些,可能是年纪大了,不想折腾了;也可能今年断崖式失序的情况太多了吧。
(3)没有找到进一步自洽的路径。自洽当然是一辈子的事情,某个阶段洽了,下个阶段就不洽了,甚至不洽才是变得进一步自洽的其中一个动力,不洽是为了最终的洽,嗯,这样就洽了。
(4)工作上没什么进步。发现上面几个情况,其实也没有很对不起自己哈哈哈。但这个是所有答案中最肯定的一个。这是2024年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PART III
思考了哪些问题
看回笔记记录,除了吐槽工作,关于健康、衰老、死亡可能是想得比较多的话题。
前面提到9月,10月没有出行,因为这两个月跑得最多的就是医院,此处应该有一大篇“关于觉得自己快要挂掉还要被抓去出差”的控诉文。9月份就写好了,想放在《精选废话·上集》,但是一直没有写完/发出来,因为那时还有一些检查没做,我不知道写完那一天,会不会真的一语成谶,真的快要挂掉?!所以一直没发,在玄学层面也要确保自己的周全哈哈哈哈。当时感觉周身不舒服,早期进行的简单的检查没啥事,但不舒服的感觉依然,混合当时各种资讯:比如自己查百度,那是绝症起步;看了Do姐采访何超仪,谈及她丈夫的病等。让我觉得肯定有什么大病,前面的检查不彻底没查出来,近乎某种“孟乔森综合征”(其实没病但总觉得自己有病的一种病)。心肝脾肺肾,就差精神科没挂号了(不是)哈哈哈哈。后来再重复做了一些更彻底的检查,还是没啥大事,看到重复验证的结果是没事,内心稳定了些,之后突然间那些不舒服症状好像就减轻了,没了。真是有怎样的心态,就有怎么样的身体。
虽说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小问题总是有一些。是时候需要做一些提前管控。比如我现在已经没啥事不吃麦当劳,要吃点汉堡也是点不要酱;没啥事不吃宵夜,不喝奶茶(有事的时候,就是要放松的时候哈哈哈哈哈,但也是喝无糖的!)。喝酸奶喝的事无糖酸奶;并查阅了关于什么是优质蛋白,优质碳水,设置提醒每周要吃2次沙拉,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盐糖脂有意识控制。等等等等。但实际上述只是关于饮食的管控,饮食管控其实对我来说不算太难,我已经习惯没有味道的沙拉和酸奶,但我逃避了自己最应该解决的问题:睡眠和心态。有比较严重的强迫晚睡综合征,我看了一下手机的使用时间,几乎每天,每天都是凌晨1点睡。难怪觉得自己快要挂掉。反而觉得自己快挂掉那段时间是睡得最早的,晚上10点设置免打扰模式,谁找都不好使哈哈哈。
这或许是我思考健康、衰老、死亡问题最频繁的一年。据一份来源不明的统计,人在三十岁以后,死亡率会突然增加,每年长八岁,死亡率就会翻一翻。感觉自己在卖保险。但是在这两个月,我真的在想,认真的想,万一真的检查出什么大问题,自己又如何面对“快要挂掉”的事实呢?想出来的结果其实也特别豁达,那就治呗,又能怎样。果然,死亡是解决存在主义危机的第一奥义。
最近也发生了很多死亡,明星,企业家等等。人真的很有可能随时死亡。一般的死亡伴随着衰老和疾病,也许还有些准备时间,较大的挑战应该是“随时”。理解和谈论死亡,才能减轻恐惧,或许是徒劳,或许减轻一点点,但总需要面对。死亡这件事,虽然由十几岁就开始接触,开始想,但不是持续想,只是偶尔遇到了,又会牵动起这条神经,又想了一下,没有方向,也没有什么结论。今年可能是对于那句古老的训诂——要把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来活!——有了一些更新鲜的理解——每天都是最后一天,那就是每天都要写一封给世界的遗书!睡觉前收拾好屋子,冲个靓凉,睡姿也要好!还有删除浏览器浏览记录!(哈哈哈哈哈不是!)。我想说的是,如果明天真的就不在人世,那今天就尽量把要/想做之事做得好好睇睇,没有遗憾那是赌气的话,但也尽量少留下麻烦。还有一句:You just live once. 所以啊,__________________(填空题)。这些都是古老的话,总是太容易忘记。
除了面对自己的疾病、衰老和死亡。还要面对家人的。这也是不能避免但又长期免而不谈的话题。之前的笔记也写了一些,但是(暂时)最终的答案都是跟之前的一样,那就治疗,遇到问题就想办法解决。想了一轮,就是觉得,这些问题,其实是可以不用去想(那么多),但是可以,甚至需要提前积累一些知识,知识可能并不能解决你的痛苦,但可能会有助于降低你的恐惧,遇到了就去面对,去解决。尽管思考一轮的“结论”是不用思考,但这并非毫无意义,感觉这是完成了某种超越。
PART IV
2024年要做些什么,才能更对得起自己
做了两套方案。
一个是摆烂方案,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的摆烂。
一个是荒野求生方案【还有什么更加中二一点的名字吗?】。
我是个常常会想后备方案的人,所以一度认为需要把自己置之死地,别无选择才会迎来某些突破,荒野求生有这么个意思,但这个方案远远没到这种程度(毕竟我还有摆烂方案呢),就只是定了一个(些)目标,按目前自己的状态评估了一下,是有难度的。
Anyway。无论什么方案,设定实现路径,坚持执行才是最关键。但是摆烂方案,基本上就是不用执行,执行也是执行“花钱”哈哈哈。不执行就是摆烂方案的核心宗旨。但是摆烂方案要实现,其实也不太容易,因为如果选择了摆烂,那就必须是把自己的心态锻炼到某种自洽,乃至享受的状态,不为身边发生的一切而感到焦虑,当个废物而内心毫无波澜。
PART V
总结的总结
那么2023年是进步还是退步?原地踏步,不进则退?用进废退?进进退退?进退维谷?不知进退?进退两难?一进一退?这是我能想到所有关于进和退的四字词语。
多年以后,如果我们谈起2023年,对大部分人来说,那可能是太平常不过的一年,对我来说,可能也是。在这一年,自己身上没有发生一些很重大的事情,人生也没有遇到一些重大的变故。
使用“巨变”一词,一方面是借用了刘瑜的新书书名,那书其实也还没看。另一方面,由于自己这一年写笔记字数真是超了出自己的想象,总觉得书写给自己带来了一些变化,而这些变化带来的,可能就是终极巨变,但反观这一年又是如此混沌和失序,看回笔记也知道,“水逆”的时刻也不在少数,所以所谓的“巨变”似乎也是未知之数。
自己也心存一些侥幸,认为些混沌、失序和水逆,可能是巨变前的酝酿。这个巨变可能代表某种转型,这种转型,可能更偏向是心态上的转型,进一步的自洽,有一个更稳定的内核(这是对于自洽的一个新的理解,就是自己稳定的内核);但是也有可能掉入陷阱,永远在这个转型里面挣扎,转型失败—渴望转型—转型失败,最终2024年的年终总结是:巨便的一年。可能也准确,人生遭遇了便秘的感觉也大概如此吧。
无论巨变还是巨便,2023年应该是提出问题,跟自己建立非常彻底对话的一年。那2024年,也不一定要巨变啦,大便通畅即可。
胡乱总结了一番,最终还是觉得重新投入“附近”很重要,去生活吧~
好啦。明年再见。
附录:关于我在使用及探索过的笔记应用
- flomo
是目前主力的记录工具。
优点:方便快捷,支持PC端和APP端同步,甚至微信同步。记录起来十分简易,拿起手就可以码字。特别适合突然有一些想法想要记录起来的场景。标签功能不算强大,但还算不错,对于我现在这个记录量级还是可以的。
缺点:图片文字混排的功能稍微弱一些,图片似乎以附件形式存在,而不是嵌套在笔记之中,加上图片的话就观感稍差。
比较适合轻量级的,纯文字记录,体验感会好一点。
- Notion
功能强大以至于还没完全探索得很深入。同样支持PC+APP端同步。
目前能感受到的就是有很丰富的图文和标签功能。特别是标签功能,可以嵌套嵌套再嵌套,对于分类整理,梳理知识应该是个十分强大的工具。还有很多“笔记样式”,比如制作日程,表单,清单,甚至读书记录,观影记录都可以,如果有精力,甚至可以把豆瓣书影音完全转移到Notion。
看到有些用户还可以用来关于编程相关的笔记工作。付费版还可以多用户当共享文档那种使用方式。
如果用得好,这应该可以成为一个兼具日程管理、知识管理、清单、代办事项、日记等多位一体的重量级个人管理工具。(好像还差一个记账功能,但也可以做Excel表,有空再探索一下)
但是因为我目前记录的需求没有这么夸张,所以总体来说有点over了,操作起来会有一定的麻烦。另外可能是在国内使用,偶尔有点不那么流畅。
适合做大量的知识管理,文字记录的用户,可能会更能发挥到Notion的价值。
- 苹果原生应用 Notes
优势:跟flomo的差不多,就是方便快捷,图文混排的观感要比flomo要好。
缺点:标签功能不太行,好像就没有什么标签功能。所以当记录类型一多,找起来就比较吃力。所以在我现在的记录量级,Notes和flomo互补使用。另外一个较大的缺点就是,没有PC端同步,像我这种每天摸鱼码字的人来说,就不太方便了。
- 有道云笔记
这是我古早使用过的笔记app。已经没怎么使用了,但是以前记了一些东西在。重新看了一下,有速记,语音记录,Markdown等等功能,功能似乎是普通笔记营业的升级版,但是感觉距离Notion的体验感和强大程度还差一些。比较实用的是,笔记有上锁的功能(可以用来记住一些账号密码啥的哈哈哈),但是最大的缺点是:开屏有广告。弃。
所以补充之前三个应用的优点,就是没广告!
综上,如果想码字,又不想一直只用Word,又想有点系统性,又想随时随地记录一些内容的话,轻量级用flomo,重量级用Notion,是不错的选择。小某书上面也有很多介绍这些APP的内容,也可以参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