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旧给我一首歌的时间——2023
有记忆的年终总结,定格在了尚未大学毕业的2016年,太久太久太久了,生活陷入“重复”的怪圈。每一年似乎发生了很多事情,但底色通通是一样的,甚至早已把不同年份的记忆混淆。这或许可以用一个挺美好的词语来形容——安稳。可是,我无数次问自己,这种感觉舒适的日子,好吗?对吗?更重要的是,这是你想要的吗?
所以,沉下心来,回顾与展望。
30岁,该再为自己好好活一次了。
2017年,踏出了校门,成绩很好的小孩,出乎很多人的意料,选择了工作而不是读研。那时候,迫切想独立,摆脱家里的愿望压倒了一切。于是,我懵懵懂懂,跌跌撞撞来到了距离家乡80公里外的小镇,一棵小树苗扎根于此。此生的记忆里,都会有一段留给那个炎热的夏季,那条颠簸着不知通向何方的路,那间摆了4张高低床的会议室改建的宿舍。
2018、2019年的日子浑浑噩噩,忙着适应陌生的环境,忙着消费终于财富自由的工资。2018年的自己还算勇敢,跑了人生的第一个半马,一个人去了十一假期拥挤的南京。可是,长时间将自己禁锢于这个小镇,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只能说是习惯了,但每当下班后走在或热闹或冷清的街道,遥望天边燃烧的落日,心里空落落的。不快乐,可也算不上悲伤,就是没滋没味的,唯一的兴奋点是网购。当年末的疫情汹涌而至,谁也没想到,将会经历三年更加难以言说的生活。
永远感激2020年的小幸运,我也会永远感激那个没有弃考,在考场上坚持写完试卷的自己。不论结果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永远是第一步绝对不可以放弃。又是一个炎热的夏季,我踏上了阔别3年的济南的土地,再度坐在教室里读书,陌生、彷徨、胆怯,但又让自己对明天有了一点信心。毕竟,那是我4年前给自己写过“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向往之地。这一年,我开始了工作日上班,周末上学的连轴转时光,路上的奔波很疲倦,但每每在校园里走走,经过一张张年轻朝气的面孔,我才能压抑住心底的一丝绝望。5月份贷款买了车,一点积蓄都没了,月月月光,压力陡增。
2021年,麻木的生活照旧。看了人生的第一场音乐节,萨菲娜要勇敢前行,没那么丧了。市遴选进了面试,但却丝毫没有把握住面试的机会,输的很惨。
2022年,我对自己说——纵然拥挤而独行。忙着开题,写论文,希望毕业的那天早日到来,又在论文的苦海里挣扎。疫情反反复复,早上五点在村里做核酸的日子,真难熬。这一年,只发了4条朋友圈。但i人也不会一直孤单下去,偶然的被借调,遇见了很好的朋友,见识到了一个新世界。最重要的是,因为要在县城工作,我下定决心走出小镇的包围,在县城租房生活。最难过的,大概是中央遴选没报上,省遴选考得稀碎,各种考试都砸了,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今年啊,最厉害的就是研究生顺利毕业啦!疫情也终于画上了句号,3月结束了借调,回单位上班,被调到竞争之外的闲差,忙活了将近半年自己的事情,然后就在一直休息休息,有点找不到自己的节奏,对不上点了,慌、迷茫、忧愁,不喜欢这种在原地打转的感觉。
所以,适当的复盘很重要,我也想问问自己这一年究竟忙活了些啥?
1月,《好春光》。羊羊后遗症,前前后后咳嗽了一个月。街上的花灯亮了,每年的春节都不快乐,但熬过去就好了。没有开暖气,这个冬天格外冷呢。
2月,《I’ll Fight》。极其焦虑地写论文,制造学术垃圾。唯一的发泄口,是去夜晚的公园跑步。借调组散了,小伙伴各回各家,有点伤心,但安慰自己要习惯。
3月,《如烟》。回单位上班了,也慢慢习惯了每天早晚各一小时的通勤时间,在公交车上听歌、看书,感受时光似快或慢地流淌。可以给自己顺路买好吃的早饭与晚餐,公共电单车骑到飞起,心情算是挺放飞的吧。
4月,《雨天》。写不进去论文的时候,就在微信读书疯狂看悬疑小说。不知道是压力还是其他原因,体重狂飙不止,头发一把一把的掉。
5月,《我记得》。大手笔给自己纹了眉毛,做了一次皮肤保养,兴奋着面对即将来临的毕业时光。521那天,艰难的熬过了毕业答辩,终于可以对自己说一句——毕业快乐!或许一个非全日制的研究生,在学历内卷如斯的现在,看起来啥都不是,但这对我很重要,是这几年小镇生活里,为数不多的救赎之一。
6月,《流浪·地球》。是想起来都会嘴角上扬的一个月啊,拍了毕业照,吃了学校投喂的毕业餐,参加了毕业典礼,领到了毕业证。送给自己的毕业礼物,看了人生的第一场演唱会,听阿哲一句一个“我心爱的济南小姑娘”,荧光棒亮起来的蓝色海洋真漂亮啊,开心到返程坐反了公交车。风吹走了十年前的遗憾,希望你一直走啊走啊,去见风林火山。
7月,《秦皇岛》。再给自己一次毕业旅行吧,终于还完3年车贷以及毕业的各种花费,导致没有走太远的预算,决定去威海看海,也算是透透气。在“进淄赶烤”的带动下,葱省的旅游大火,海边不出意料是下饺子的壮观场景,韩乐坊小吃街也挤到窒息。虽然没有看到日出,但有落日,有好吃的冰激凌,有海边放烟花的音乐节,好开心啊,在海风的拥抱里。月末,去济南打了事业单位考试的酱油,只能感叹——好多人啊!卷不起,心很累。
8月,《圆》。如何熬过没啥盼头的工作日,最好的选择就是出去走走。其实青岛也很久没去了, 看了杨丽萍老师的《孔雀》,沉浸式看了《封神》,逛商场买好吃的,去沙滩踩沙子。颇有点沧海桑田的感觉,再来石老人已经没有老人了。
9月,《但》。当音乐节在家门口,阵容还都挺喜欢的,果断冲。看到了苏苏、椅子、草东、陶喆……的现场,就算交通安排稀碎,半夜被拉练五公里,且差点没打到车也值了。永远爱海边的音乐节,浪漫至死不渝。最大的事就是开启了独居生活。有限的预算下,当然选性价比高的,放弃合租,自己租了130平的大房子。告别中心地带的热闹,享受窗外是菜园的宁静。虽然自己搬家的过程有些辛苦,但非常值得!毕竟过了29岁的生日啦,该过属于自己的生活了。
10月,《Wonderful Tonight》。钱德勒走了,大学的记忆好像也随之走了很多,一直没敢重刷《老友记》,绷不住回忆的汹涌。独居之后,减少了回家的频率,享受自己琢磨好吃的,买好吃的面包的日子,既然不喜欢,那就自洽。国庆假期没有出门,依旧在好好休息吧。
11月,《勇敢一点》。4号,去了一次市里的招聘会,人山人海,就业压力大到吓人,从压抑的空气里走出来,丢了干一切事情的心思,回家草草吃了午饭,躺了一下午。双十一唯一买的大件是动感单车,希望把运动这件事坚持下去。18号,结束了一场混乱的检查,休了一周的年假,自己窝在家里,做做饭,追追剧,看看书,i人表示非常享受这种独居生活。25号,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半点都没有学习,就上了中央遴选的考场,很艰难,如同那天济南的天气,沉郁。大环境不太好之下,人人都更加渴望更好的生活,全考场坐满。走出考场的瞬间很失神,不知道还有无破局的可能。下午去逛了省博,说起来竟是作为一个山东人的第一次,get了丑亚钺的冰箱贴;晚上捡便宜买了一张山顶票,听了赵传的演唱会,感叹时光虽然会让人不再年轻,但也磨练了更为精粹的东西,老歌手宝刀不老。
12月,《无拘》。互联网让一些社会的规则不再难懂,面对这个中年人控制的社会,年轻人该何去何从。我选择坚持一颗年轻的心,不融入。永远不要低估信仰的力量,年轻人渴望劳有所得,过更好的生活,但他们亦能不为五斗米折腰。有的人不相信,还有人善良、踏实地做事情,而不是拼命往上爬,变成“上位者”去压榨,这是因为他们的价值观早就扭曲不堪。我在孟羽童身上看到的,是年轻人在陈旧的大企业机器、规则之下,快要被磨平棱角,不再是鲜明的自己的时候,坚定地选择了做自己。我在董宇辉身上看到的是,从农村出来的孩子,感恩读书的力量,并想把这份力量传递给更多人的初心,他没有忘记,而有的人早不记得,他却以善意给予着体面。年轻人要改变哪些肮脏不堪的,而不是要成为其中的一部分,这不对也不应该。今年唯一在电影院看哭的电影是年末的这部《三大队》,世界破破烂烂,总有人在缝缝补补。坚持一份清澈的信仰没有那么难,那就一直一直坚持下去吧。
虽然积蓄不多,还是决定第一次出门跨年。你好,苏州。
吴侬软语间,人渐渐慢了下来。在西园寺遇见了可爱的胖喵,夜晚亮灯的寒山寺,幽静的留园,有趣的狮子林……山塘街坊前屋后流淌的河流,熙熙攘攘的平江路,语言还是匮乏了,这是座古今交融,美丽又繁华的城市。君到苏州,姑苏城中。跨年夜与喜欢的木马乐队一起度过,诚恳、真挚的音乐,温暖了2023年最后的冬夜,美好会一直一直存在于心。
我想,以后要带着更多的勇气,不妨梦想一下,以后的新年都去一个陌生的城市吧,感受冬夜渐暖的不同气息。
这一年,也算充实,读了66本书,看了118部剧,报复性看演出以及去了不太远的远方。
回忆这几年,最难受的就是延绵不绝的恍惚感。好像做了一些事情,生活貌似没有那么无聊,可是我并不满意与开心。随着大环境在某些方面的下行,以及自身难以专注地问题,好像都在告诉我,这几年的凑合是运气,是以前的积累,而现在的努力已经远远不够。仿佛或者根本已经站在悬崖边上,而我并不自知。一边忍受着工作的恶心和生活的鸡毛,一边告诉自己还行,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可是,“还行”算是什么答案?
我愿意笨拙地相信,如果人选择停滞不再努力,上天会把给你的天赋与幸运收回的。
看来像是还算充实的一年,最深刻的感受是人变得非常“浮躁”,在各种短视频的冲击下,人的大脑好像都不能接受一些缓慢的东西,比如看一本大部头的书,欣赏一部经典的电影,而不是每两分钟就滑开手机。
不想再在某些深夜失眠,更不想把还能努力的年华荒废,再拼一把,给未来漫长岁月里的自己一个交代。或许人只有真真切切痛过一次,将破碎的骨头混着血重新站起来,才能拼凑出一个更完整的自己。以前的那些幸运和努力,只不过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它不是告诉你就这样“安逸”地活着的,而是要更努力地奔跑。舒适圈从来不是待在原地,而是不断奔向明天更美好的自我,更健全的人格。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自由无拘迎着风。
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