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图之行的思考
我坐在回巴尔的摩的飞机上码字,回忆着上周发生的一切。24号至2号,在西雅图待了一周多。这一周对我而言转瞬即逝,想做的事情太多,而时间有限。我的心态也在慢慢变化,从刚开始见到老友们的新鲜兴奋,到最后看到他们依然囿于(我也曾一起陷入的)局限中,而失望。我想,是我变了,而他们没有。
先说说令我开心的事情吧。朋友们依然对我热情,甚至有点热情过度,让我惊喜。在他们眼中,我是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而不像之前是西雅图定居学习的一员。我得到了他们热切的招待,下飞机有人要来主动接,几个朋友都要向我提供住宿等。一起吃饭时还是像原来那样谈天说地,6个月的不联系依然没感觉到陌生。朋友们也不设防的向我分享一些所见所闻,组里的各种事情,对前老板的吐槽,甚至是内心深处的想法。会让我觉得,我依然被这个集体所接纳与认同,好像我不曾离开。更令我开心的是,一个学长脱离了前老板的魔掌,成功申请到了港中文大学的教职;新入组的学弟学妹们也在我们一伙人的劝说下,离开了这个肮脏课题组而去了更有前景的地方。一切都向好的地方发展。
再说说令我扼腕叹息的点。作为一个跳出去这个环境半年多的人,我反思了很多,也改变了很多。这些反思和改变让我能以一个第三者的视角去审视这我曾处于的环境之中。先说结论,这些仍处于我前课题组(这里称WLab)的老朋友们(大部分),依旧在工作与生活中抱着对我前老板的怨恨;并且他们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与做法,完全是以自己为中心的。这里以自己为中心并不代表自私,而是一种不能换位思考的逻辑模式。
先说怨恨的心这一点。因为日常工作中受到了太多,来自前老板不公正的待遇以及毫无底线的push,我的这些老朋友们一直活在痛苦与怨恨中。怨恨是一个很好抒发自身压力以及面对逆境时的手段,但同时也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会让人不断回忆痛苦的心路历程,让人感到煎熬,愤怒。甚至于离开6个月的我回到这个环境里,依旧会不由自主的加入吐槽大军,回忆起自己所遭遇的种种不公,而感到焦虑与愤怒。这已经是这个圈子的氛围了,而不是某个人身上的特质。我的一些老朋友们戾气十足,当我试图劝说他们不要被愤恨充昏头脑与心灵时,得到的答案往往是,W老板这种王八蛋就应该遭报应。我不否认他应该有报应,但这个代价不应该是受害者自己的心情与性格。长时间的负面情绪会改变人的思维模式,底色在潜移默化中变得更具有攻击性与自我。比如我当时在这种戾气萦绕下,很难去静下心来去反思与提升自己,同时也会在无意识中会沦为一个,以怨恨和愤怒为燃料的的机器。所以我现在也理解了,在西雅图一年里我会渐渐的失去共情这种能力的原因。毕竟,我也曾是他们中的一员。
以自我为中心这一点,是与怨恨相辅相成的。当一个人心里充满负能量时,会只想着先照顾好自己千疮百孔的心,而不是换位思考。就像一个即将饿死的人,是很难想到把食物分给另一个饥饿同伴的。长此以往,会形成先满足自己内心诉求、而不会去考虑别人需要什么的思考方式。这次我就很明显的发现,我的一些朋友,没有察言观色的能力,对方的不悦在没有表现明显时,根本观察不到;在一个人处于分享过程中时,会很喜欢出言打断去表达自己想说的内容。更不会去倾听对方具体说了什么,或者是听了相当于没听,直接去甩自己的论点与认识。很难想象,我之前也是如此。有趣的是,在这次回西雅图之前,我从未意识到这个情况,而现在的我却可以清晰的将这一切尽收眼底。是我变了,变得不一样了。我像一个从拥挤摔跤场里爬到看台上的人,冷眼观察着场内发生的一切。
曾经带着相似特质的我,离开了西雅图来到巴尔的摩。半年后的归来与再次离开,我选择把这一部分负能量(陷入怨恨与报复W老板)的自己永远留在这个城市,留在WLab,随着WLab的江河日下永远的消逝。希望我的朋友们能越来越好,早点跳出这个局限。也借此记录告诫自己,远离垃圾人,不要妄想自己能百毒不侵遗世独立。更不要去想着给这种人卖几年命也还划得来,因为这代价过于高昂,相当于把灵魂出卖给魔鬼。
再强调一遍,远离垃圾人,不要妄想自己能百毒不侵遗世独立。
祝好,以及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