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时光掩埋的秘密》1.
我在一座偏僻的岛屿长大,我的童年是在这里度过的。那时候我很喜欢姚望波澜壮阔的天空,总觉得像光滑的大理石一般,忍不住想伸出手触摸那一片蓝。每天早上红艳艳的太阳缓缓升起,阳光从云缝里照射下来,伴随着家里的鸡棚里面那如雷贯耳的鸡鸣,外边的田野里的蔬菜吸收着阳光的养分,集市里商贩热情的叫喝,农民踏入沾满脚跟的泥土开始耕作。等到黄昏红彤彤的一片将我们包围,袅袅升起的炊烟带着可口的饭菜鲜香,夜深了便在睡梦中迎接新一天的到来。
小时候的我很贪玩且活泼,放假时候大都是和小伙伴在小溪游泳,或者钓螃蟹,偷田地里的番薯烤,去村委会玩杠杆和秋千,每天过的很充实和快乐。其实我也羡慕城市的生活,可以去游乐场和动物园,能买精美的文具,穿漂亮的衣服和鞋子,去大城市融入拥挤的人群,但农村生活的乐趣也是无可比拟的。
可我的童年并没有一帆风顺。小时候我的胆子可小了,那时候我住的房子比较偏僻,池塘前面是茂密的竹林,狭窄的泥路将两者隔开,竹林里面则有一栋无人居住的旧宅,自我出生后荒废至今,我每次看着那房子便有一种压迫感袭来。我曾问过奶奶房子的来历,可奶奶不愿透露半分,导致我常常有不好的幻想。还有就是我那复杂的人际关系,除了和村子里玩的特别要好之外,我在学校则不懂得和同学交流,一直保持着唯唯诺诺,总是被一些天高地厚的男生欺负。我也把受的委屈和母亲诉说,第二天母亲则气势汹汹的帮我出面批评欺负我的男生。可即使他们不再欺负我了,我软弱的性格还是没有变,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天做完广播体操回教室的路上,曾经欺负我的同学聊起我,说我人很好,性格很温柔和善良,明明是美好的词语,我却听起来如此的刺耳,像是嘲讽我的软弱一样。
可我在家里并没有像在学校里那样忍气吞声,小时候母亲很宠爱我,虽然能见到母亲的机会很少,因为在外地工作,所以是奶奶照顾我最多,但是很少管我。而我的父亲,我从小就讨厌他,虽然有些事是我调皮犯错在先,可他从未听我一句话,直接拿竹子和衣架打我,即使我的手脚出现斑驳的血痕,还有我诚恳的认错,父亲从未心软半分。所以,在家里我最喜欢和依赖的,便是母亲。而我似乎觉得母亲对我的爱是理所应当没有底线的,便开始得寸进尺。尤其弟弟出生后,母亲便把更多的精力用在照顾弟弟上,以前对我百分百的爱,也被弟弟分走了一大半。每次我犯错时,母亲对我苦口婆心的说了很多道理,我全然没放在心上,而把矛头指向母亲“重男轻女”。
“重男轻女”这四个字,像是百分百灵验的咒语,每次对母亲说的时候,她能把注意力转移到我身上。现在长大后回想这些事情,便后悔莫及,想为当初不理智的行为买单。其实母亲没有忽视我的存在,她一直给我的是百分百的爱,可我从未站在母亲的角度看待问题,理解她的良苦用心。正因为母亲对我的温柔和无私,我也想努力成为母亲那样的人。
我11岁的时候,因为隔壁化工厂扩张和修筑高速路,我们全村都要拆迁到城市去,我终于可以享受梦寐以求的城市生活了。在新家我有了独立的卧室,也第一次接触到了网络这新奇的事物。电脑是父亲的同事送的,刚通网时,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搜好看的动画片。后面玩游戏的时候无意间打开了《洛克王国》这款游戏,便一发不可收拾,这就是我叛逆期的开端。因为电脑经常死机,加上我每次玩电脑就不会停下来休息,父母开始对我有了很大意见,在学习方面也不用功,上课一直想着游戏,经常被老师批评,要和母亲通电话反映我的问题。我还记得母亲在电话外头的叹息”我已经管不了我女儿了。”那时候我只想着”等到18岁,我一定要搬出去,打工赚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被他人约束,买电脑玩个不眠不休。“
真到了18岁的时候,我并没有实现小时候的抱负,而是为了高考奋战。我的成绩一直以来都是中等,能上个好大学也只能靠烧高香了,看着努力的同学起早贪黑的读书万卷,桌上写着梦想的大学,对于我的抱负则是,能上哪个好的就就哪个吧。其实老师很多次鼓励过我比其他人很努力,他能用心感受到,我肯定可以的。其实,我了解自己,我是那种做题没思路,老师讲评的时候就醍醐灌顶,后面遇到另一种形式的题目又不知道怎么解了。时过境迁,还是会梦到高三的时光,明明那段时间很苦,起的比鸡早,承受巨石般的压力。我会梦到高三的某段日常,老师在课堂上讲题,准备明天的考试,我又在理科题犯难了。。醒来的时候我拼命的捕捉梦里的细节,意犹未尽的想再梦一次。
比起学习上的难,高三的时候发生了一件让我整个人破碎的事,明明周末还在和他通过手机聊天,他说送了我一份礼物,我拆开快递是海森塞尔的耳机。好像认识他那么久,我还没有送过他礼物,没有坦率的表达我对他的感情,等下个周末我回到家的时候,得知了,他已自我了断的信息。我犹如晴天霹雳,反复的怀疑是我听错了?还是一次恶作剧?给他发信息,打电话,迫不及待询问他的家人,信息再也不是已读状态了。
我认识他许久,只是那一次因他家庭发生了重大的变故,得了抑郁症,也曾自我了断过,我一直鼓励他往前看,帮助他从泥沼里走出来,我们的关系才比朋友亲密起来。他脆弱的世界只有我一个,而我的世界里,他只是属于一部分。我无法原谅自己没有好好的珍视他,等到他离开了这个世界才发现有好多话没有对他说出来。那段时间我反复的失眠,学校里是浑浑噩噩的状态,在严肃的课堂上,喧闹的走廊上和安静的自习课上我的眼泪总是止不住的流。不甘心的想,如果他还在人世的话,我能珍视他的话,我能发现他的痛苦的话,我能成为他活下去的动力的话,能抚平他的伤痛的话。。
在我18岁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到了关于死亡的事情。我自以为是的认为,今天,昨天和明天一样,生活像平静的湖水,偶尔也有水滴泛起涟漪,我的父母和我珍视的人今天还在围绕着我身边,我能确定他们明天还在吗?我也不确定我明天是否还会在人世间。自此,我对于每一天都有着沉重的意义,今天,可能是我的最后一天,我能有惊无险的度过这一天,我已经胜利了。我也叛逆期也化作尘埃了,开始懂得父母对我的含辛茹苦,老妈对我的唠叨再也不会感觉到厌倦,这是被爱包围的感觉;开始帮助父母分担家里的事务,学会了将心比心,以父母的角度了解他们的处境,如果我能早点知道这些该多好。
后面我落榜了,语文破天荒的考了70多分。虽然是不太好的学校,但是我安慰自己:我的舞台很大,我还能考研,考公,有更加光芒的道路等着我。事与愿违,我没有坚持下去,我没有强大的意志力,也没有钱报名补习班,我的路只能无奈的走向妥协。
大学的时候我很努力的融入班级,和舍友打好关系,和她们一起吃饭,出去玩,慢慢的我的内心开始压抑起来,她们想做的事情,想去的地方,我并不想去。直到我去了学校的图书馆,我恍惚的觉得图书馆有家的感觉,比宿舍还温暖,有很多我想看的书,浓厚的书香气息和学习氛围令我心驰神往。没有课的空闲时间我就马不停蹄的去图书馆看书,我也渐渐和舍友变得不合群,上课,吃饭和院里开会都是形单影只。有一次宿舍有人丢失了钱,她们反复寻找未果后,把嫌疑人的矛头指向了我,把这件事和我的性格问题反应给辅导员听,我也成了辅导员重点关注对象。
后面我和舍友当面澄清了我没有偷,舍友也相信我,我的心里还是很难受, 就像被狠狠掐了一把。是不是那时候我努力的合群的话,增加自己的存在感,如今还会这么狼狈吗?但是,做自己很快乐,一个人无拘无束,到处游山玩水,沉溺图书的海洋里,虽然有很多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