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令与外祖父的“一二·九”,心酸啊!(详见内文)

总结朱令这一生,对普通家庭的8点启示:
1.让孩子尽量优秀:
优秀的朱令就像一道光,她的突然遭遇让身边曾经被她照亮的人们难以释怀,比如贝志诚,他为朱令的学业、人品、性格深深折服,不能接受她遭人毒手如此下场。1995年,他利用当时刚接触的互联网向世界呼救,30%回应是铊中毒。
朱令和贝志诚是百年名校北京汇文中学同学,两人分别进入清华北大。优秀的人互相吸引互相护持。我们现在都说混圈子。进入好圈子,不能带你一起飞,也能托你一把,让你不至于无端跌落。如果不是贝志诚,朱令案可能无人知晓。像这样有胆有识有资源的中国好同学也不是随随便便可以碰到的,需要你足够优秀。
2.让孩子全面发展:
朱令曾被称为“清华最完美女生”,用时下语妥妥是“别人家的孩子”。她学业top、精通古琴、擅长钢琴、北京市游泳二级运动员。
忍痛一曲《广陵散》成绝响,学琴三年水平堪与其师名家孙贵生切磋,因此被免了学费!这种音乐、体育和学业全面发展的通才,在前素质教育时代是很稀缺的。当年高知家庭如朱家是领先现在所谓鸡娃家庭和国际升学规划圈20年的践行者。放在今日,朱令不仅稳进清北,也是藤校大满贯选手。这样一个身心意志极其强悍的生命,神话般挺过多次投毒和正常值千倍的毒量,不是偶然!这样美好一个才女,令网友念念不忘,为她极不甘心,不愿放下!
3.让孩子学好外语:
贝志诚用一根网线联机世界,向全世界医疗人员求助,获得回应后联系人把英语翻译回中文。这些回应推翻了清华“无铊”声明和协和“不是铊毒”的诊断。当中文世界里缺失必要的信息,外语世界可以参照补足。当今科研前沿成果的主要输出语言还是英语。所以不管怎么说学好英语还是有必要。
4.让孩子掩藏锋芒:
木秀于林而深藏于林,在强调集体主义的文化里,中庸为上。这不仅仅是明哲保身,从另一个角度说,个人的光芒如果遮盖了而不是增添了集体(或身边人)的光芒,那也并非最高意义的成就。而在有些人眼里,个人风光更是“罪”,必摧之而后快,铊们不会有丝毫悔过!
据朱令所在物化2班同学回忆,朱令学习好,实验技能好。经常是走进实验室,瞥两眼实验指导,三两下做完实验扬长而去,对人有“压迫性的优势“(原话大意如此)。这就犯了某些小人的大忌了!孩子要力争优秀,但过于彰显个人优秀有百害无一利。
5.让自己尽量优秀:
鸡娃先鸡自己。怎么鸡?朱令的外祖父“一二·九”时入党,(朱令最后公开演奏是在清华纪念”一二•九”专场演出,)他曾任北京市商业局副局长。朱令父母是高级知识分子,朱令姐妹分别考入北大清华。望尘莫及?其实我们普通人努力一把,在智能上努力做到某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在品德上努力做到周围人信任认可是没问题的。父母自己奋进,子女也不会太差劲,一两代就有成效。即便你说我一无长处—像朱令父亲热心帮衬邻里,无偿打扫楼道,付出些毅力总也不是做不到的。以至于搬家多年的老邻居都会上网义挺朱家一把,声援破案。毋以善小而不为,做德秀之人,从另一方面来讲,也是掩盖锋芒的一个办法。
6.打造家庭关系网:
朱家三代世交张捷因朱令案开始执业律师。三代世交,应是从朱令(外)祖父辈算起的交情。张捷的祖父、外祖父、父亲三人均为中科院院士。张捷不仅为朱令案代理律师,多年来为她交医保,是除贝志诚以外她的第二大恩人。这给我们的提示是,大凡人家三代以后连亲戚都未必继续相交,而有家世、家风、家学之家,虽无血缘却能有多代世交至交。我们普通人即便无家学家世,家风是可以树好的。普通人把自己德智各方面做到极致,也能拥有患难之交。不说帮你顶风抗争、救于水火,多少可以帮扶一把。普通人家无钱无势,更需要有安全关系网,平时大可以高唱“朋友无用论“,关键时候则鼎力相助。
7.让孩子谨防小人!
小人是那种你太优秀,铊就觉得亮瞎眼受不了的人!碰到这种人,能躲就躲;躲不了的(比如同宿舍),能防就防,不得不防!窃以为,彻头彻尾时时刻刻是小人的,其实不多见;所谓“小人”,是特别状态下触发的一种恶质行为。如果你碰到了一个有小人特质的人,注意避开其触发机制,敬而远之,时刻警惕!学校、职场、情场,各种竞争性赛道都是小人行为的高频触发场域,务必教导子女谨慎交友、识人。别天真,小人一旦作恶是不会回头不会后悔的!看孙铊事后令人不寒而栗的言行就知道了。
8.爱就是接受当下:
我们都希望孩子优秀,不遗余力帮助孩子优秀。但当意愿和现状有差距,甚至差距很大,我们都不能忘却对子女爱的初心。朱令父母对女儿的爱,天地动容!父母之爱,不是爱孩子有多优秀,而是无论孩子怎样,都爱得深沉,毫不放弃。对比朱家的遭遇,我们很多人会觉得,孩子平安健康就好了。不管他们将来考什么学校,人品比学业更重要。考上清华的铊们又怎样了呢?还不是一堆人形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