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王小波
最近因为工作关系看了一些小说,想到我看过的这些书里,还是最喜欢王小波的文笔。那种絮絮叨叨、神神经经的叙述,倒是更显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一些。老舍的、路遥的那些所谓的质朴的语言,于我而言还是太严肃了,每到一个重要的情节非得写出一些草木阳光的场景,总让我想到给学生学习的环境描写,那是刻意的要学习的知识点,而不是故事不是感受更不是发自内心的真实。
王小波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和那个时代、和他身边的那些人仿佛都格格不入,我喜欢他的笔调,可能也因为我在我的时代在我的生活中也总有格格不入的感觉,王把他的心思写在小说里、散文里,我读到时仿佛找到了一个和我一样的人,从而不再孤独。
人们常常说孤独,说孤独是什么,说怎么排解孤独,说的多了孤独就变得矫情,然后又反驳孤独,说谈论这个问题没用。可是这个世界上的荒唐事我看大部分都来自想排解孤独,父母爱孩子胜过伴侣,从而引来的母爱话题、父爱话题,这是亲情吧。为什么孩子是父母唯一的难以割舍,我想有时候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孩子或许是唯一的在孩童阶段会给予父母无条件喜爱的那个人,小孩子才不会区分贵贱美丑,他只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时常陪着自己,还给自己吃喝玩乐,所以他爱父母,是孩子先给了父母无条件的爱,让父母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感受到了无条件的被爱,从而觉得人生充实了,换句话说就是摆脱了孤独,所以亲情的终点也是孤独。那爱情就更不用说了。所以人一辈子需得有一个爱自己的人,可以是任何身份,但需得有一个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