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考队南极饮食
概览:雪龙号和南极科考站
1989年中国南极中山站建站,是中国目前在南极规模最大的考察站,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十多栋建筑,
“雪龙”号是中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1994年10月首次执行南极科考和物资补给运输。2020年4月,“雪龙”号和“雪龙2”号船完成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任务。
餐厅
科考站的餐厅位于科考站综合楼,冬季有约20人共同用餐,夏季约50人共同用餐。餐厅室内恒温24摄氏度,厨房设备齐全,烤箱、电饼铛、电磁灶应有尽有。燃料是45公斤一坛的液化气,煮饭用的是特大号电饭煲。在南极站,大家像朋友一样,没有身份高低之分,有时候厨房需要帮忙,一声吆喝,很多教授会撸起袖子来帮着干杂活。
而雪龙号科考船上,因为不能使用明火,食物只能通过电加热。雪龙号有5个厨师,负责100多人吃饭。为防风浪,炒菜锅固定在灶头,烧菜有扶手。风浪大时,烧荤素大杂烩,只烧半锅,不让菜晃出来,烧汤改成冲个紫菜汤。只有风平浪静时才开油锅,不然热油飞溅要伤人。
对厨师来说,生活条件的改善,对伙食提出了更高要求。厨师每天工作超18个小时。每天3:30起床准备点心,7:00早餐供应面包、蛋糕、油条、包子、烙饼等八种点心,面疙瘩和酸辣汤两种汤。11:15午餐后睡3小时起床准备晚饭,17:15晚餐后准备夜宵。一个觉也拆成两次睡,这习惯影响至今:睡到半夜起来,从冰箱里取出第二天要烧的菜解冻,再睡下。如果赶上外出人员夜里十一二点回来,为了临时加餐夜宵,过去21时能睡一觉的又要深夜加班。
备品
主食方面,相比较欧美国家主要储备面包粉,中国和日本、韩国一样,米面具备。
副食方面,主要有5类,储备原则为易于保存、易于加工、
第1类:不便于保存的新鲜蔬菜、新鲜水果;
第2类:冷冻食品,包括冷冻肉类、水产品、速冻蔬菜、面食等;
第3类:罐头食品;
第4类:脱水蔬菜,比如黄花菜、木耳、干蘑等;
第5类:就地取材的副食品,比如温室种植蔬菜,自做豆腐和自发豆芽,捕捞的鱼虾。
南极的夏天,各国会通过破冰船和飞机对自己的考察站进行后勤补给和人员调换,所以每个考察站都有新鲜的蔬菜。而短暂的夏季一过,除去个别有飞机补给的考察站可以不定期得到一些蔬菜外,多数考察站都要自己解决蔬菜问题。中国科考站里的食物,主要依靠极地考察船“雪龙号”一年一次来运送补给。补给的副食品主要以冰冻的肉类,也包括大白菜、包菜、洋葱、土豆、西葫芦等耐储存的蔬菜,苹果、梨子等耐放的水果。雪龙号单程携带2000公斤蔬菜,其中1000公斤是大白菜,还有300公斤的西红柿。
科考队员在南极的饮食品种依然相对单调,土豆和冻牛肉储备充分,其他原料不到20种,最稀缺的就是淡水鱼和绿色蔬菜,后期除了大白菜、土豆、洋葱、山药这种耐储存的,都很稀缺。要想尽一切办法做点豆腐,发点豆芽,这种相对来讲比较新鲜一点的。
每个站的仓库都有冰柜,因为食物的储存是双向的,极低温和高温一样,都会让它变质,他们会根据食物的不同品种,让它们储存在合适的温度里,南极的冰箱相当于“保温柜”。
因为以冻品为主,需要用浓油重酱来增加味道,减少腥味,所以丰富的南北酱料是必不可少的,豆豉酱、柱候酱、虾酱、XO酱……在船路过澳洲的时候,还补采了一批李锦记。对于后来去南极的厨师,都建议多带酱料。
成菜
南极的伙食,绝大部分都能满足在内地的烹饪需要。厨师会根据大家的口味和要求,一个月制定一套菜谱,只要原材料满足,可以随便点菜。驻站南极科考队队员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地方的队员口味差别很大,南极高寒、部分内陆站区高海拔的特点,又使得食品口味、食材和国内日常需求差别较大,通过多年摸索和实践,已经设计出一套符合饮食要求的营养菜谱,菜谱包括各类早、中、晚餐食,桌餐聚餐、中西点心等。
在科考站的日常,一般是吃自助餐,一天正常有4-5顿。早餐通常有馒头、鸡蛋、咸菜和粥等共计七八样,午餐为四菜一汤,两个大荤一个小荤一个素菜,晚餐在午餐基础上加一个面食点心,此外还有一顿到两顿夜宵。早餐每周重复一次,午餐晚餐每两周重复一次。每天的菜品需要荤素营养搭配,还要满足南北方不同口味。餐后还有果汁供队员自助饮用,补充维生素C。到了重大节日,会做圆桌席,大概十来个菜。队员过生日时可以做生日蛋糕,逢年过节一起包饺子。
科考站菜单样本:
7日 早:咸菜 油条 馒头 菜饼 稀饭 面条
中:鸡翅 凉拌白菜 豆米牛肉丁 蒸南瓜 紫菜鱼圆汤
晚:烧黄鱼 蒸南瓜 榨菜肉丝 排骨大白菜汤
8日 早:花卷 油条 烙饼 绿豆稀饭
中:米蒸排骨 黄椒牛肉 葱油蚕豆 番茄牛肉汤
晚:带鱼 春笋牛肉 肉末草头 虾皮豆腐汤
9日 早:烙饼 花卷 肉粽 小米粥
中:卤水蹄膀 蒸南瓜 烤鸡翅 番茄蛋汤
晚:香辣椒盐虾 腐节烧牛肉 香菇大白菜 榨菜肉丝汤
10日早:烙饼 花卷 春卷 黄金糕 稀饭
中:雪菜烧鱼 春笋牛肉丝 烧包菜 番茄土豆牛腩汤
晚:烤香肠 家常豆腐 凉拌毛豆 紫菜鱼圆蛋汤
本地取材
曾经南极科考队新鲜蔬菜极其缺乏:“6月白菜吃完,9月洋葱吃完,10月后只剩土豆,再之后就只剩下脱水蔬菜了”,最多吃到的是大白菜、土豆、洋葱“老三篇”2014年1月,南极科考站开始尝试建无土培植蔬菜,在南极中山站综合楼内部的地下室内搭建了一个温室大棚,这个大棚采用了先进的LED灯照明技术和自动控制系统,以保证蔬菜的生长和发育。如今,几平米大的温室里有两层菜架,队员们平时能吃到白菜、西红柿、小白菜、青椒、辣椒、生菜、香菜、黄瓜、豆芽、芹菜、茄子、韭菜、菜花等,偶尔还能吃到新鲜草莓。料理得好的话,一周能吃上3顿新鲜叶菜。
中山站主要培植的蔬菜是生菜、白菜和黄瓜。生长周期较短,容易培植,且产量大,”考察队员们吃得最多的就是生菜,涮锅吃味道很不错。白菜主要是做汤,炒了之后量很少。黄瓜舍不得生吃,主要是切片和木耳一起做凉拌菜。
南极周围的海域有大量鱼、磷虾和鱿鱼等海鲜,南极科考队的队员们可以通过垂钓捕捞这些海鲜,丰富自己的饮食。队员扛着手摇钻,带上鱼线鱼钩,到科考站几百米外的地方钓鱼。把牛肉切成小块,用一根线系着,绑上一枚金属螺丝。站在海岸边的石头缝上,用手提着线,水下一有抖动就赶紧拉起来。钓上来最多的南极鳕鱼,半斤到3斤一条,成群地游过来,收成好的时候一天能钓一百多条。鳕鱼肉细嫩入口即化,做的汤格外鲜。南极鲍鱼,是站里的又一美味海鲜。有队员通过“测潮仪”计算是大潮,退潮时,岸边大小石头上,吸附着很多鲍鱼,一采一脸盆,个子不大,却比在国内吃到的鲍鱼嫩很多,沸水一烫就熟,用调料蘸着吃。海参、海胆味道鲜甜,但平时深在海底,需要专门的网去捞,很难捕到,只有靠科考人员预测哪里的冰山有动静,守株待兔。
趣事
*南极科考队员吃得最多的菜就是牛肉炖土豆。
*制作肉制品时,卤、烤、蒸、煮、油炸、红烧……能用的方法都用了。将排骨用卤水卤,做出来和羊排一样;冷冻久的猪蹄解冻后去骨,腌制后风干,做出来就是南方的腊肉;鸡翅蘸上酱料后蒸熟,又是另一番滋味。烘干酱牛肉、烤羊肉、辣子鸡在中山站很受大家喜欢。
*老干妈辣椒酱是南极最受欢迎的调料。在寒冷的地方,口味会变重,做菜时也会多给点盐。老干妈炒大白菜,那基本一端上来盘子就空了。
*有一次,送来的物资里有冰冻了半年的武昌鱼。这种鱼以最美味的烹饪方式是清蒸,而不新鲜的武昌鱼,干到连鳞都刮不下来,而且腥到无法清蒸。把鱼的内脏处理干净,用温水一泡,再放到锅上蒸,蒸熟了放油锅里一炸,然后红烧,一道酥鳞武昌鱼,盘子一端出去就抢光了。
*砖茶便于长年保存,且富含微量元素,适宜人体吸收。非常受俄罗斯、蒙古等寒带国家人民欢迎。去南极前,打包了一大箱砖茶,在炖肉、炖汤、做点心时加一点茶叶进去,提升口感,还有助于消化。
*很多南方人愿意吃粉蒸肉,恰好肉类和大米是不缺的。但猪五花肉经过长期冷冻,口感会变差,难以达到标准。后来发现,牛肉经过加工后,代替猪五花肉味道不错。粉蒸牛肉开发出来后,不管是日常吃饭还是节日聚餐、各国的科考队不定期联谊,这道菜是必点的。
*每逢厨房做豆腐,东北的队员等不及,直接从冷水桶里把豆腐捞起来一块,放点酱油,撒点盐、葱花和蒜末,弄一瓶小酒,直接就吃了。
*在南极,有两种饮品不限量供应,一是汇源果汁,一是二锅头。前者是为了在缺乏新鲜蔬菜水果的情况下,补充科考队员的维生素C;后者是为了缓解大家的思乡情绪,活跃团队气氛。喝酒能让人忘忧,在极夜的日子里,大家围坐着一边吃火锅或包饺子,一边讲段子,小酒喝着,是防止情绪抑郁的好方法。
*寒天冻地里安抚思乡情绪,最有效的就是端出一盘家乡菜。仲冬节,厨师经常会做一顿好吃的,正巧赶上俄罗斯科考队成员来造访,站里没有工作的同事都来帮厨。特意准备了红烧牛排、红烧大虾、鱼头汤、水果沙拉。白酒是南极特供的北京二锅头,另外还有红酒、啤酒和饮料。3张桌子拼成一个长桌,22个人挤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饭、聊天、庆祝。
*和国内一样,除夕少不了一顿年夜饭。越冬队员们一起包饺子、涮火锅。涮火锅的食材包括牛羊肉、虾、豆腐,还有温室种出的新鲜蔬菜。
*有办法使鸡蛋保鲜一年以上。新鲜鸡蛋长时间静置不动,蛋黄下沉,贴在鸡蛋下面的蛋壳内部,时间一长,蛋黄粘壳,鸡蛋就不新鲜了。考察队员将整箱的鸡蛋每星期颠倒一次,使蛋黄不在蛋壳内的一个地方停留太久,避免了粘壳,同时使鸡蛋的储存温度一直保持在摄氏0~4度,并增加环境的湿度,存放得当,可以保证考察队员全年有新鲜鸡蛋吃。考察队员将这种鲜蛋保存方法戏称为“倒蛋”。
极夜越冬
在极地越冬时最大的敌人是枯燥和寂寞。长达45天的极夜期间,狂风暴雪,所有户外活动全部停止。长期处在漫漫黑夜里,人的生物钟会被打乱,会出现失眠的症状。每天面对的就只有十几位科考队员和工作,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如果一个人闷在宿舍里,很容易出现越冬综合征,人会变得孤僻,稍微遇到一点事情,情绪波动就会很大,容易发火。
越冬期间,站外黑暗,站内封闭,每次吃完饭,只能在有照明的站区户外稍微走走,然后回到室内。为让大家保持身心健康,站上有限的娱乐活动有打篮球、台球、乒乓球、扑克、麻将、羽毛球、唱唱卡拉OK、蒸桑拿等活动。每隔3-5天,用通讯室的卫星电话,给家人打个电话,报个平安。科考站虽然能上网,尽管现在科考站的网速快多了,但越冬期间基本只能微信打字,在线看电视是不可能的,只能用硬盘看电影。
极夜越冬时,绝美的星空和极光是最大的心理慰藉。极光的美无法用语言形容,真的是震撼漂亮。极光有时就像很薄很轻的丝巾随风飘荡,有时也像平静的海面荡起一丝丝的水波,飘飘忽忽,仪态万方。极光很强烈,壮观、震撼。漫天飘舞,似龙在翻腾、凤在飞舞,一会儿弯成一条丝带,一会儿绕成一个圆圈,一会儿又是半天空的薄幕,间或出现一条像利剑一般直指天空,西方还没唱罢,东方已经登场,一大条彩带从天顶向周围蔓延,前面浓墨重彩涌动,后面留下淡淡的一层,整个天空都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