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魂前主唱项亚蕻在中国新歌声的节目播出了,有朋友来问我什么看法
2016-08-15
释魂前主唱项亚蕻在中国新歌声的节目播出了,有朋友来问我什么看法,本来按照国情我应该避嫌并祝福他的,但我觉得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摇滚乐、中国音乐圈一种现象的缩影,也许值得分析一下。
通常来讲,一个歌手如果参加某个影响力较大的电视选秀节目能够进入决赛,之后就不太愿意再去别的选秀比赛,因为很可能名次没有之前的高,反而会掉身价。那些比较有追求的歌手在选秀之后,会开始买歌、做歌,出自己的作品,急着摘掉“选秀”的帽子。
而项亚蕻呢,本来已经是第一季中国好歌曲的决赛八强,是以释魂乐队的主唱、一个有原创能力的歌手的模样来示人的,退出释魂两年多间,却沉迷于各类纯粹翻唱的、娱乐气息更浓的电视节目。我又忽然想起,早在好声音风头正劲、好歌曲这节目还没出现的时候,我就半开玩笑的让他去参加好声音,他对此表示极其不屑和鄙视,十足地下摇滚人的姿态。后来即使是在我们去好歌曲报名、面试的初期,他也没表现得特别积极。
如今他这看似反常的举动,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其背后的必然性。
2014年初,好歌曲节目的播出让项亚蕻个人有了一定的名气和随之而来的各种好处(当然,释魂并没有因此得到什么,他只是在初赛的聊天环节提了一嘴,之后的节目便都与释魂二字无联系,随后他更是退出释魂,尽量删掉跟释魂有关的过往,在所有的场合也绝口不提释魂)。他貌似是第一季中国好歌曲八强里唯一跟梦响强音(灿星旗下专门签约运作自家选秀节目出来的艺人的经济公司)签了全约的人,自然成为了梦强培养的重点。看得出来,梦强也在一直不遗余力地宣传他、运作他,不但安排他上了灿星旗下几乎所有跟音乐有关的电视节目,还把他和另外一些中国好歌曲的艺人打包推销给音乐节,帮他又是拍宣传片又是找商业代言又是找商演,还托关系帮他四处招聘乐手(挖乐手甚至都挖到我这里来了,在他单飞导致当时释魂乐队的阵容崩坏之后,我重新招人又花了一年多时间,后来找到一个叫赵峰的人,他以前是个吉他手,想来释魂当主唱,我带着赵峰练唱、录音、排练了一段时间,打算像当年培养项亚蕻那样去培养他,后来新阵容的宣传照也拍了,也对外宣布了,结果某天赵峰跟我说项亚蕻找他去给他弹琴伴奏呵呵),甚至把中国好歌曲官微的背景图都换成他,不可谓不尽心尽力。然而结果呢?
他的微博粉丝从五万多掉到三万多(中国新歌声播出前),他在豆瓣音乐人、虾米音乐人等处的粉丝数量,依然远不及释魂的粉丝数量——别忘了释魂因为他的单飞而整整停滞了两年,无法演出也无法发行作品。
退出释魂的时候项亚蕻说要组新的乐队,两年多过去了,他的“乐队”连个名字都没有,人员马不停蹄地换,演的过来过去还是在释魂期间写的那些段子,更有趣的是,换过的好几个还是以前被释魂开除出去的乐手(冲着他上节目获得的那点名利又去主动投奔他,而项亚蕻也急于向外界证明他单飞不是他的人品有问题,而是我的人品有问题,于是他们一拍即合,不过当然也合作不长久)。这就很奇怪了,按理来讲,他已经通过选秀小有名气,有公司在运作,演出费不低了,演出不少了,给乐手的钱即使只是零头也比他们在地下乐队里混多得多了,可为什么一直连阵容都稳定不了?
公司给他租房发工资,让他能够衣食无忧专心搞创作,应该不用像以前我催他交作业那样去催作品了吧,他还说等他写了歌公司要带他去日本做专辑,全日本乐手班底,这么美好的诱惑,画了这么大的饼,他应该更有出新作的动力了才对。他的音乐人小站里,原来还有几首demo(基本都是在释魂期间在我的督促下编出的一些动机),然而现在也都下架了,剩下只有一首,还是那首《伤》。
中国摇滚乐早年间就存在一个问题,乐队坚持多年好不容易有了一些成型的作品,也终于有唱片公司愿意签约给制作专辑了,结果公司只签主唱不签乐队,此举导致多少乐队人心涣散,创造力大不如前,甚至就此解散消失。所以连摇滚乐这种讲究乐队集体配合的形式,到了中国也从“摇滚乐队”变成了“摇滚歌手”,崔、窦、张、何、许、高、郑、汪、谢……即使是那些乐队形式示人的,实际上也几乎都是主唱个人秀,铁打的主唱、流水的乐手,至于极个别由乐手而非主唱挑大梁的、还能存活下来的乐队,一路频繁换主唱走得那叫一个坎坷。
无数乐迷所痛心的“第一张最好,后面的不行”现象,也与之难逃干系,因为第一张专辑的作品都是在签约之前乐队哥几个多年磨合而成。到了现在呢,出专辑不光赔钱,甚至对已有的名气起不到什么推动作用。演出是几乎唯一的赚钱渠道,一旦通过某种途径有了名气,就算N年不出作品,演出商依然会络绎不绝地找上门来,曾经负责推新人推新作品的唱片公司都倒了,演出商又没有义务承担起这个责任,所以电视唱歌选秀节目成了唯一的救世主。但在这种体制下,“只关注歌手”的中国特色又得到了变本加厉地发扬光大。
所以中国某些人有这样奇特的观念也就不足为奇了:觉得玩乐队是“主唱一个人赚钱养一帮乐手”、乐队是主唱成名道路上的障碍、主唱想要火就应该且必须单飞。
其实放眼古今中外,摇滚乐队单飞的主唱,大多数发展都不如从前。也许是在中国,汪峰这个特例太过抢眼?可仔细看看事实就应该知道,汪峰的例子完全没有可比性,某种程度上来说他那甚至都不算是“单飞”,本来他就是鲍家街43号的组建者和创作核心,而且后来他的乐队成员也一直很稳定,比很多摇滚乐队的阵容都稳定,至于这样的团队是叫什么名字重要吗?汪峰的成功没有什么可复制性。他的形象唱功本身已经完全足够做一个职业歌手,而他的个人创作能力更是令人瞠目结舌,光说数量,不光在中国摇滚圈是独一无二,即使在世界摇滚圈也是极为罕见,而他善于钻营和制造话题的能力也是棒棒哒。即使是这样的“全才”,也需要苦苦打拼多年,逐步给自己建立起了优秀稳定的团队,不断的妥协,进入了一个个原本不允许“摇滚歌手”进入的舞台,赶上和抓住了一个又一个当时最好的机遇,一次又一次成为全民谈论的话题,才最终成为半壁。
汪峰成为半壁其实反衬出的是中国摇滚乐的环境之恶劣。在这样的现状下,我们只能继续等待中国出现下一个汪峰式的词、曲、唱、演、钻营等都具备的“全才”来拯救了,呵呵。
而其他诸如项亚蕻们,单飞后的发展情况,和我两年前文章预料的完全相符。所以,项亚蕻现在必须得参加中国新歌声,尽管这个节目因为侵权风波不得不改名,关注度不如以往,但这依然是目前环境下最便捷的出名途径。毕竟他是灿星的自家艺人,近水楼台先得月,有个好名次还能继续为公司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