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参加幽哥的聚会,都有很大的收获。幽哥10月22日的HR专场聚会,信息量极大,收获良多,故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本篇文章主要分为如下四大部分,大家可按需求自取阅读。这次聚会邀请了来自知名外企做校招工作的十二做分享嘉宾,他给出的结论是:社招毫无疑问会比校招更容易。这两者之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报录比上,同样一个岗位,社招渠道一般是8:1到20:1,也就是最多面试20个人,这个岗位的leader就应该定下人选了。而校招是800:1到1000:1,相差10倍之多。校招渠道报名人数一多,面试就开始卷起来了,主要卷学历、卷学校、卷专业、卷实习等。HR为了筛人,便设置各种关卡,比如笔试、AI视频面、群面、无领导小组面试等等,流程复杂,耗时极长。而这次作为负责HR校招负责人的十二正面肯定了这个结论,并给出了更多内幕与校招细节,让我有一种“沉冤得雪”之感,因为我当初在小红书提出这个观点,被很多人反对,有些人甚至认为我在误导大家,他们觉得作为应届生走社招渠道,怎么和那些有工作经验的人PK?所以他们不愿意去尝试,一窝蜂千军万马走校招独木桥。我们群友或读者中有不少应届生或在校大学生,我想他们可能会关心这个问题:既然校招比社招难度大很多,那作为幽学群友,如何在校招中更胜一筹呢?结合我个人的实战经历以及幽哥的求职方法论,我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突破:面试同一个岗位,校招虽然比社招的成功率更低,且校招网申要花老长时间,但也不能直接放弃校招,因为校招中不乏一些优质岗位,比如有些知名外企(如陶氏等)以及绝大多数央国企,主要通过校招吸收新鲜血液。所以如果你适合进央国企且想进央国企,作为应届生求职时一定不要错过了校招这个渠道。从另一个角度出发,社招有些岗位虽然没有校招好(体现在岗位质量等方面),但投递社招不需要一个个去做网申,只需要一键投递就可以,投递效率高,而这这正好跟校招互补。所以应届生为提高简历投递的效率,可以采用“校招+社招”的投递方式。当然这里也用到一些投递策略,比如在9-12月秋招正火热的时候,用80%的精力参加校招(网申),20%的简历参加社招(app海投);在春节之后,精力反之,也就是用80%的精力参加社招(app海投)校,20%的简历参加招(网申)。采用这个策略的好处是,你既能抓住秋招机会进大公司好公司,也能提高简历投递的效率,避免仅投递的十几份网申简历石沉大海,求职渺茫。十二分享说,校招中有部分岗位(如医学岗等技术岗),只会招某些特定的岗位,所以如果你发现你的专业不符合,就不要浪费这个时间去投递了。这一点在央国企中尤其明显。我记得当时参加校招时有次面试一个央企,要求采购岗就只招某某专业,即使我说我有相关实习经验,争取到了初试,最终也还是被刷掉了。所以有些时候,费力争取,并不值得;有所舍弃,有所侧重,更显明智。根据两者之间的差别与特点,应届生在求职时要应该采用不同的策略:1)校招:精投,精挑细选 ,选择那些更符合自己专业,简历更匹配,面试更有优势的岗位去网申投递,这样才能让付出的精力得到回报。2)社招:海投,大力出奇迹,基数大,才有可能拿offer。转行一直是个热门的词,这次聚会也有嘉宾分享了他们的转行经历。嘉宾尤物,硕士毕业后2年跳槽3次,年薪50万+,最近一次求职从采购顺利转行做某大外企的HRBP,那她是如何成功转行做hr的呢?尤物在这次聚会中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她简历撰写、面试经验,也剖析了自己转行做HR的原因,如果你也想转行,我觉得尤物的转行经历可借鉴性非常高。她主要是在以往采购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类比迁移,比如采购是采购物资,人事是采购人力。具体细节可以听她在本次聚会的语音分享,我就不做过多透露了。但有一点可能尤物自己也没有发现,尤物转行之所以比较顺利,是因为她转行前做采购的级别已经蛮高了,类似个管理岗。而管理岗的转行,边界会大很多,因为管理的艺术在不同岗位是相通的。通过做到管理层再换行,也是个转行的方法之一,且难度相对更低。参加线下聚会除了能收获很多干货之外,还有个非常大的好处,那就是你能和志同道合的人同处一屋,且能链接任何你想链接的人。幽哥的聚会是一个能量非常高的圈子,这里有很多职场大咖,也有很多有趣的灵魂,大家一起交流碰撞,彼此传递能量。建议大家一定要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打开聚会,要抓住机会(如签到时、茶歇时、结束后)多交流多链接,一定不能都来现场了,还和看视频一样一言不发,这样会错失很多成长的机会。比如我以前并不喜欢社交聚餐,但这次我尝试在聚会结束后和几位群友约饭,就收获了很多在现场听不到的干货,了解了不少群友的成功求职落地细节,这些经验可以做本土化迁移,使自己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少走很多弯路。举个例子,同样是转行做HR,目前在国企做人事的杨经理采用了和尤物不同的方法,核心在于先搞定背调,我听完后就觉得很震撼。果然,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同样是幽门学徒,但求职方法可以依据个人情况不断创新、开枝散叶、活学活用。